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1日 星期五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中國經濟積極變化增多 有條件實現全年目標

  • 發佈時間:2015-09-21 16:22:00  來源:新華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定向調控有力有效 積極變化不斷增多——正確認識當前經濟形勢述評之一

  在全球經濟深度調整和我國進入新常態背景下,中國經濟砥礪前行。

  正確判斷當前經濟形勢,要用大邏輯看大趨勢——一方面中國經濟正處於特定階段,另一方面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變;一方面經濟下行壓力仍然較大,另一方面新增長點不斷破繭而出。

  充分認識中國經濟的良好支撐基礎和諸多有利條件,才能保持定力,充滿信心,積極作為,促進經濟行穩致遠。

  定向調控應對“形”之波動

  近來陸續發佈的今年8月份經濟數據顯示,我國出口增速下降,投資、消費穩中有落,工業經濟增速有所放緩。

  與上半年主要經濟指標有所回升相比較,外界對中國經濟的擔心和質疑再次多了起來。

  “當前全球經濟仍然處於國際金融危機後的調整期,不穩定因素較多,在週期性、結構性影響下出現的經濟運作波動,既是正常的,也是可控的,中國經濟運作依然保持在合理區間。”國家行政學院經濟學部主任張佔斌説。

  他表示,面對經濟增速放緩壓力,我們既沒有驚慌失措,也沒有怨天尤人,而是保持定力,不超發貨幣、不搞大規模強刺激。

  見微知著,靈活施策,更加精準的定向調控有效應對了中國經濟“形”之波動。

  今年以來,相關部門不斷創新和完善宏觀調控思路和方式,陸續出臺一系列有針對性的調控舉措,調動了經濟發展中的積極因素,為經濟平穩健康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

  ——適時降息降準並拓寬直接融資渠道,效果逐步顯現,今年8月份人民幣貸款增加8096億元,同比多增490億元,對實體經濟的支援力度有所增強;

  ——加大結構性減稅和普遍性降費力度,今年前4個月全國納入營改增試點的477萬戶納稅人累計減稅4412億元,進一步減輕了企業特別是小微企業負擔;

  ——加快推進7大類重大投資工程包建設和6大領域消費工程,今年1至8月,基礎設施投資增長18.4%,對整體投資的貢獻率達27.7%,比去年同期上升5.7個百分點;

  ——完善出口退稅和貿易便利化等外貿政策,上半年全國辦理出口退稅6565億元,同比增長12.4%;

  ——調降購房首付比例和交易環節稅收,前8個月商品房銷售面積同比增長7.2%,繼續回暖態勢。

  中國人民大學教授劉元春指出,如果説全球經濟政策缺少空間,中國政策空間卻仍然寬裕。“在全球金融市場波動背景下,中國能夠堅守不發生區域性系統性風險的底線。”

  穩定基本面支撐“勢”之向好

  形有波動,勢仍向好。

  剛剛發佈的8月份用電量數據顯示,全社會用電量同比增速從上個月的-1.3%回升至1.9%,也明顯高於去年同期增速。

  用電量是宏觀經濟運作的晴雨錶。“增速逐步回升反映我國經濟企穩跡象並沒有終結。”國網能源研究院經濟與能源供需研究所所長單葆國説。

  在波動中企穩、在調整中向好,正是當前中國經濟運作的突出特徵。

  “中國經濟整體平穩的基本面沒有改變。”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寧吉喆説,“保持了中高速增長,發展的水準逐步向中高端邁進,結構調整優化表現出好的勢頭,發展的動力也在進一步培育和集聚,符合宏觀調控和發展的預期。”

  穩定的基本面來自內在韌性。國家統計局局長王保安説:“大國經濟市場廣闊,迴旋餘地巨大,尤其是我國工業化、城鎮化仍未完成,與發達經濟體甚至部分發展中國家相比,仍然存在不小差距,發展機會巨大。”

  穩定的基本面來自改革紅利。今年以來,從簡政放權到創業創新,從“網際網路+”到“中國製造2025”,從價格改革到國企改革,全面深化改革不斷取得新突破,市場活力、發展動力進一步激發釋放。

  “通過全面深化關鍵領域改革,消除體制性障礙,一方面挖掘傳統增長源泉潛力,另一方面開發新的增長源泉,可望顯著提高潛在增長率,贏得真金白銀的改革紅利。”中國社科院副院長蔡昉説。

  穩定的基本面來自擴大開放。今年以來,亞投行協定正式簽署,絲路基金啟動運作,中韓、中澳自貿協定正式簽約,大幅放寬外資準入限制,紮實推進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試點,實際利用外資仍然保持較快增長。

  中國經濟的平穩發展正在惠及世界。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主任李偉説:“作為追趕型國家,中國對發展中國家市場的理解更加深入,當前中國有較強的優勢和能力走出國門,主動參與整合全球生産資源,適應並引導這樣的變化。”

  有條件有能力實現全年目標任務

  距年底只有不到4個月時間,海內外普遍關注中國經濟能否如期實現全年增長目標。

  德國慕尼黑再保險集團首席經濟學家邁克爾·門哈特説:“沒有理由恐慌,我仍然深信中國今年將實現7%的經濟增長目標,而且從長遠看,它將成為世界最大經濟體。”

  展望全年,中國有條件實現目標任務。

  首先看外部環境。今年下半年,儘管巴西、俄羅斯等新興經濟體經濟仍然低迷,但美、日、歐經濟出現向好勢頭,世界經濟總體有所改善。

  再看國內發展。考慮到經濟政策有一定的滯後影響,今年以來出臺的宏觀調控政策和改革舉措在下半年還會繼續發揮作用,消費、基礎設施投資、服務業、高新技術産業仍將保持較快增長。

  “我國經濟有望保持平穩增長態勢,全年國內生産總值將增長7%左右,有把握實現年初確定的預期目標。”國家資訊中心經濟預測部主任祝寶良説。

  同時也要清醒看到,當前國內外發展環境仍然錯綜複雜,一些領域困難和風險還在加大,經濟向好的基礎不牢,勢頭尚弱。

  國家發展改革委主任徐紹史上個月向全國人大常委會作計劃執行報告時表示:“我國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改變,但經濟運作中一些深層次矛盾和問題不斷顯現,下行壓力仍然較大,市場需求總體偏弱,工業領域價格和企業效益低迷,新舊增長動力接替尚需時日,一些領域潛在風險不容忽視。”

  展望全年,中國有能力實現目標任務。

  徐紹史在報告中提出通過六個“更大注重”做好全年經濟工作:更加注重創新完善宏觀調控思路和方式,更加注重釋放有效需求,更加注重引導資金流向實體經濟,更加注重依靠創新驅動發展,更加注重改革措施落地見效,更加注重穩定社會預期。

  中國社科院經濟研究所所長裴長洪認為,下半年,要進一步發揮投資特別是基礎設施投資的關鍵性拉動作用,增強消費需求的驅動力量,通過新的增長點積蓄力量,為經濟發展注入持續動力。(記者 趙超)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