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4.5小時要安全效益
- 發佈時間:2015-09-21 08:30:50 來源:中國民航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本報通訊員 楊冰冰 高秋悅 謝悅
在90余天內,首都機場經歷了30余次降雨。這不僅給首都機場的道面與燈光設備的維修維護、土質區平整碾壓、割草等工作的正常開展帶來了一定影響,也造成了大面積航班延誤、夜間航班集中進港等現象。
在這種情況下,維保和運作壓力越來越大。但首都機場的一線員工絲毫未敢鬆懈,他們咬緊牙關、嚴陣以待、科學規劃、合理安排,努力抓住4.5小時的停航時間,向4.5小時要效益,確保各項跑道核心安全工作能夠平穩、有序開展。
嚴守4.5小時安全
面對航班量大這一嚴峻的運作形勢,首都機場多方著手、積極應對,嚴守4.5小時安全運作紅線。一方面,他們將應急搶修與預防性維護結合起來,採用“關口前移”的方式,堅持從事前控制的角度做好安全風險管控,堅持從根源上治療跑道的裂紋、嵌縫料失效等潛在“病症”。另一方面,他們找準問題點,整合維保計劃,提高了跑道維保項目的實施效率。針對各項維保工作的需求及緊急重要程度,工作人員制訂了詳細的停航計劃,並結合每週對現場資源的檢查結果,明確維保需求,避免浪費停航資源。
特殊天氣下的運維攻堅
在一線值班室,“偵查兵”及時跟蹤觀察夜間進港及備降首都機場的航班,聯合塔臺“指揮員”共同關注航班起降情況,商討最佳停航時刻。為給航班正常起降讓路,首都機場每天4.5小時的停航時間越來越緊張。況且,受雷雨、高溫等惡劣天氣影響,跑滑資源愈加緊張,本已“上了年紀”的跑滑道面因經受不住接連幾日的熱脹冷縮變化而“長包”(癰包)、“起痱子”(道面起拱),而這些“小病情”也是運作安全的主要“殺手”和“搗亂分子”。因此,治療這些“病症”必須在4.5個小時的停航時間裏。
在整個雷雨保障的停航季,從跑道停航前的資訊確認、關燈作業、關閉標誌的擺放,再到跑道開航前的開燈、道面檢查,首都機場員工如救火隊員一般,時刻保持高度警惕。雖然他們每天處於高壓之下,但戰越勇敢,且越戰越勇敢,愈戰愈剛強。
確保運作、維保兩不誤
受雷雨天氣影響,跑道停航變得愈加緊張。針對這一情況,首都機場的工作人員充分利用有限的4.5小時,聯合塔臺“指揮員”對航班進行臨時管控,將跑道接地帶燈、中線燈的螺栓緊固維保作業以及道面巡視檢查工作做得更加細緻到位。如充分利用燈光維護人員檢查36L跑道燈光的7分鐘時間,一次性將P6滑行道燈光牌附近的超高草進行了處理,消除了安全隱患。
此外,為將現場監管與控制措施有效結合起來,實現運維工作的無縫銜接,首都機場採取了一系列措施:一方面,在高溫天氣下,增加跑道巡視檢查次數,確保跑道設施隱患能夠及時發現和消除;另一方面,從跑道檢查的協調實施,到檢查過程中的資訊復核,以及應用場監雷達和GPS車輛運作系統等方面,逐步完善協調溝通工作機制,努力實施維保與運作無縫銜接。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