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03日 星期一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馬鈴薯主食漸入百姓餐桌 在京日供應量超過一噸

  • 發佈時間:2015-09-21 07:30: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近年來,我國馬鈴薯生産持續穩定發展,2014年種植面積達557萬公頃,約佔世界的四分之一左右,我國已成為馬鈴薯生産和消費的第一大國。在此背景下,馬鈴薯主食産業化就顯得尤為重要。今年6月1日,馬鈴薯全粉佔比30%的第一代馬鈴薯饅頭在北京成功上市。截至目前,第一代馬鈴薯饅頭已在北京的200多家超市銷售,生産廠家每天生産供應馬鈴薯饅頭已超過1噸。

  “馬鈴薯主食産業化,就是要通過馬鈴薯主食産品營養、消費、加工、生産一體化,大幅提高馬鈴薯以主食産品形式消費佔總消費量的比重,推動馬鈴薯從雜糧副食轉變為與三大主糧協調發展的第四大主糧,進而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提供重要支撐。”在日前舉辦的馬鈴薯主食開發工作推進會上,中國農業科學院黨組書記陳萌山表示。

  據陳萌山介紹,2013年7月份,農業部啟動了馬鈴薯主食産品及産業開發工作。兩年來,項目組專家克服困難、協同攻關,克服了專用品種少、馬鈴薯全粉黏著性弱、成形能力差、專用加工機械缺乏、營養功效研究不足等技術難題,取得了重要階段性進展。

  記者了解到,專家團隊從我國馬鈴薯主栽區域的26個馬鈴薯品種中,成功篩選出4個馬鈴薯饅頭專用品種和5個馬鈴薯麵條專用品種,解決了適宜加工品種不足的問題。同時,成功將馬鈴薯饅頭、麵條、米粉、復配米等傳統大眾型馬鈴薯主食産品中的馬鈴薯粉佔比分別由最初的10%左右提升至70%、45%、55%、35%,産品品質得到很大改善,營養價值得到加強。通過工藝優化,有效抑制了薯粉、薯泥等加工過程中的褐變,初步研製出價廉、營養的高品質馬鈴薯主食專用生粉,為生産適合馬鈴薯主食産品加工的高品質馬鈴薯薯泥奠定了基礎。

  據陳萌山介紹,下一步,中國農業科學院將繼續從品種選育、加工技術、機理研究、營養評價等多方面開展科技創新。一是採用常規育種、細胞學育種、分子育種相結合的方法培育專用品種,滿足馬鈴薯饅頭、麵條、米粉等主食産品加工需求。二是研發高品質馬鈴薯全粉、生粉、主食産品專用粉;通過不同品種的馬鈴薯全粉、小麥粉等組合,開展産品品質分析、分子結構機理和營養保持技術等研究,研發主食産品的家庭烹調工藝與工廠生産技術及裝備。以饅頭、麵條、米飯、米粉等傳統大眾型主食産品為重點,覆蓋地域特色型主食産品、休閒與功能型産品等,實現馬鈴薯全粉在主食産品中的佔比達到55%以上。三是選擇不同人群、不同地區,重點開展傳統大眾型主食産品的消費引導;監測馬鈴薯主食産品消費群體的健康改善效果,評價主食産品營養功效。四是研究不同主産區、中心城市馬鈴薯主食化推進策略和途徑。重點開展南方冬閒田、華北地下水超採區及西北旱區等馬鈴薯增産擴能技術研究,綜合整合馬鈴薯主糧化區域技術模式並開展示範推廣;全面跟蹤評估馬鈴薯主食化帶來的社會效益、經濟效益、生態效益和營養效益;探索我國馬鈴薯主食化的營養、消費、生産一體化的技術和政策。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