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30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小手套”引出創業路

  • 發佈時間:2015-09-21 05:27:48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滑雪手套、消防手套、禮儀手套、跳舞手套;羽絨手套、真皮手套、萊卡手套……在山東嘉祥中國手套博物館,成百上千種功能細分、材質不同、顏色款式各異的各類手套,讓記者大開眼界。

  日前,《經濟日報》記者跟隨“走基層,看紡織”中國針織萬里行採訪團,走進山東省濟寧市嘉祥縣。這裡年産手套600多萬打,年銷售額15億元,是民營企業密集度最高、最有特色的手套集群生産基地,是海內外知名的“中國手套名城”。

  手套按功能分為體育運動、勞動保護、家庭作業、服飾禮儀、軍事科技、醫療衛生6大系列。嘉祥縣已具有上千種手套産品生産加工能力及60余項專利産品,其中滑雪手套在國內市場的佔有率達62.58%,出口占比達到行業的76.38%,是全國産量最大、出口最多的滑雪手套生産基地。

  “嘉祥現有自營出口權企業24家,自主品牌20多個,産品銷往歐美、日本、南韓等30多個國家和地區,在全國50多個主要城市設立了行銷機構,是雙星、李寧等知名品牌的主要加工基地。”中國手套協會會長、濟寧市劍華中興滑雪製品公司董事長陳建華告訴記者。

  手套産業是個“小”産業,但給嘉祥經濟社會發展作出的貢獻卻很大。

  在一個鄉鎮手套加工廠,170平方米的二層小樓裏,工人們熟練地在流水線上作業。工廠負責人告訴記者,除了這裡的40多台機器,還有30多台機器送到了技術嫺熟的村民家中,以便她們在家里加工。

  “手套産業已經成為嘉祥解決農村剩餘勞動力就業、創業的好項目。”嘉祥縣副縣長王從奇説。目前,嘉祥縣擁有手套生産加工及配套企業200多家、加工戶1500多戶,加工戶覆蓋全縣80%以上村居,形成了“總部經濟+分廠+加工戶”的手套生産模式。

  王從奇具體解釋了“總部經濟+分廠+加工戶”的發展模式,即由劍華中興等龍頭企業園區集聚形成企業總部經濟,在企業總部帶動下,在鄉鎮駐地設立加工分廠,再由加工分廠輻射村居,設立村級加工廠,再由村居加工廠帶動以一家一戶為主的加工戶,從而帶動就業。

  在加快自身手套産業集群發展的同時,嘉祥還抓住“一帶一路”機遇,積極鼓勵和引導手套企業産業援疆,把手套生産輻射到新疆喀什地區英吉沙縣。

  “去年6月,嘉祥與新疆英吉沙縣簽訂了投資合作協議,項目總投資5億元,完全建成後可年産滑雪手套200多萬打,年銷售額8億元,實現就業3000人,預計5年可達到帶動萬人就業的目標。”嘉祥縣委書記柳景武介紹説。

  “嘉祥與英吉沙的手套産業合作,不僅促進了英吉沙的經濟發展和創業就業,也將有助於提高我們對中亞、南亞、俄羅斯、歐盟的市場佔有率,為嘉祥融入‘一帶一路’發展提供重要平臺。”柳景武説。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