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週國際要聞(9月14日—9月20日)
- 發佈時間:2015-09-21 02:30:55 來源:科技日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本週焦點
NASA公佈迄今最清晰冥王星照片
北京時間9月18日,美國國家航空航太局(NASA)在其官方網站公佈了“新視野”號獲取的冥王星最新照片。這是迄今最清晰的冥王星照片,而它讓科學家們震驚。原因不僅僅是冥王星表面高聳的冰山、冰凍的氮河以及縈繞在低窪的霾,還因為那顆遙遠的天體看起來極像地球北極。
外媒精選
大腦有個部分一次只“認”四個物體
據英國《每日郵報》報道,美國波士頓大學一項研究顯示,人類大腦中有一個部分,一次只能追蹤四個物體,其意味著我們工作記憶的智慧出乎意料的有限。這項研究同時揭示,人類針對事件和空間的工作記憶在需要的時候可以借用超凡的視覺和聽覺來處理。
本週明星
“薛定諤式的細菌”
物理學家正計劃在一項激進的量子力學實驗中,將一種有機生命同時放置在兩個地方,其目的在於讓微生物“懸停”在一種不確定的狀態,就像薛定諤貓所呈現的狀態那樣。不過,這一實驗並非運用量子力學規律讓微生物處於“懸而未決”的狀態,它所説的“不確定性”主要是指微生物的地理位置。
本週爭鳴
全球變暖“暫停”理論壽終正寢
當氣候變暖中斷的顯著證據第一次出現時,曾經被懷疑論者作為“氣候變化更多是自然週期使然”的證據。但17日公佈的一項研究結果證實,1998年至2013年全球變暖“暫停”的理論是錯誤的,氣候變暖從來沒有中斷或暫停過。
“最”案現場
俄宇航員創太空停留最長紀錄
三名國際空間站宇航員于格林尼治時間12日搭乘“聯盟TMA-16M號”飛船安全返回地球。“聯盟號”飛船指令長、俄羅斯宇航員根納季·帕達爾卡總共在太空飛行了879天,刷新了宇航員太空停留累計時間的紀錄。
一週之“首”
首次觀察到孕育中的恒星
英國天文學家領導的團隊利用位於智利天文臺的“甚大望遠鏡干涉儀”(VLTI),首次成功觀察到一個恒星“胎胞”內部最深處正在迅速成長的恒星系統HD100546,其原始星盤被鴻溝分隔,內含至少一顆行星。
前沿探索
光子能通過自身特殊作用力組成“分子”
一個由美國國家標準與技術研究所和馬利蘭州多家大學團隊發現,無品質的光粒子可以通過自身特殊的作用力結合成一種“分子”,其向著用光構造物體邁進了一步。而將光子結合併糾纏在一起,有望造出用光子作資訊處理的“光子電腦”,直接以光子進行數據傳輸和處理,也將會減少大量能耗。
重建3D模型確認活腔棘魚有肺
巴西科研人員使用X-射線斷層掃描成像方法,成功完成了活腔棘魚種西印度洋矛尾魚五個發育階段的肺的3D模型重建,確認了活著的腔棘魚當中有肺的存在,但已經不再具有任何實際功能,該結論能幫助人們了解到這種著名的“活化石”魚類的生存演變。
一種細胞外基質蛋白能刺激心肌細胞再生
美國科學家在小鼠和豬身上進行的生物學研究顯示,一種名為卵泡抑素樣蛋白1(Fstl1)的蛋白,能夠在成年哺乳動物心臟病發作後誘導心臟肌肉細胞再生。該結果意味著,修復心外膜中Fstl1的表達可能正是刺激心臟“重生”的有效辦法,以此可開闢出全新的治療手段。
一週技術刷新
超薄隱身衣能讓三維物體遁形
美國能源部勞倫斯·伯克利國家實驗室和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合作,設計出一種超薄的皮膚式斗篷,能按照物體形狀包覆它,使其從可見光中消失。雖然目前這種斗篷還很小,理論上也能擴大用於大型物體。
新技術可無創診斷細胞癌變程度
美國哈佛大學在最新研究中利用受激拉曼散射(SRS)顯微鏡技術,在無需熒游標記的情況下,觀察到活體皮膚癌細胞分裂過程中DNA分子動力活動機理。新技術是一種不用著色的非標記技術,可在不干擾細胞正常進程的條件下了解細胞癌變程度。
美國研發變色龍倣生電子皮膚
美國斯坦福大學製造出一種有彈性、可變色的壓力敏感材料,它是迄今最接近變色龍皮膚的人造材料,用不同力度觸摸這種電子皮膚,它會改變顏色。這種電子皮膚在互動式可穿戴設備、人造義肢、智慧機器人等方面有著廣泛應用。
有機材料中可建“電子高速公路”
美國佛蒙特大學(UVM)團隊日前研究出一種新方法,能在低成本的有機材料中構建“電子高速公路”,增強太陽能電池板和柔性電子産品的導電性。這將有助尋找替代傳統以硅為基礎的電子元器件材料。
奇觀軼聞
燒盡化石能源,海平面將上升六十米
一個國際團隊研究顯示,如果將地球上剩餘的目前人類可獲取的化石燃料燃燒完,足以導致整個南極的冰都融化掉,這將使海平面上升50米到60米,也會使擁有高達10億人的人口密集地區葬身海平面以下。 (本欄目主持人 張夢然)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