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03日 星期一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文科思維 錯了嗎

  • 發佈時間:2015-09-20 06:27:22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文科思維到底是什麼?所謂文科思維,是不是就意味著“文傻”,只會死記硬背的傻蛋?意味著更不適合創業,也更難吸引投資人的目光?或許不是。科技公司Slack Technologies在最近兩年的時間裏,就憑藉辦公交流應用Slack獲得了110萬名用戶,在第3輪融資之後估值達到28億美元。而這家“獨角獸”公司的聯合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斯圖爾特·巴特菲爾德正是一位文科生——他擁有哲學和科學史學位。

  在巴特菲爾德看來,文科思維讓他變得更加強大,也讓他對人類心理更為敏感,從而能更加深刻地理解客戶需求,賣出自己的産品。

  也許以文科理科來做劃分,本來就有失偏頗,投資巨擘索羅斯也是學哲學出身,思維是否有創造性才是決定性的。《福布斯》雜誌在最近一篇報道中講到,在臉書(Facebook)和優步(Uber)等擁有眾多工程師的創新公司中,更多人文學科背景的人才正在銷售和市場等崗位上大展拳腳。工程師們可以通過技術進行創新,但在這些創新轉化為商業回報的過程中,與消費者高品質的溝通也非常重要。這就需要更多設身處地為消費者著想,需要更多了解用戶的喜怒哀樂,在這些方面,再精妙的程式組合,也無法取代人文學科培養的創造力與心靈感知力。

  老子説,夫物蕓蕓,各復歸其根,歸根曰靜,是謂復命。意思是説,萬物紛紛蕓蕓,各自返回到它的本根,返回本根叫做靜,靜叫做回歸本原。

  無論科技怎樣日新月異,網際網路如何呼風喚雨,它也不能取代一切。最基本的東西還是沒有變。有些商品還是需要客戶去現場體驗,需要物流公司的人員去配送。客戶永遠都期待更快的速度,更高的品質,更低的價格。無論是文科思維,還是理科思維,都要回到這個本原。而只要回歸了本原,不同的思維方式並非勢不兩立,反倒可以深度互補。

  所以説,文科思維並沒有錯,錯的是一成不變,墨守成規,照本宣科,機械應對,錯的是所有會壓抑創造的細節,錯的是所有損害價值增益的部分。每一種思維方式中,可能都存在這樣的弱點,需要不斷地否定,才能進化。就像巴特菲爾德説的,學習科學史時,我了解到,有時候所有人都會相信一件事情是對的,直到那件事被證偽。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