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9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聶隱娘”是拍給我看的

  • 發佈時間:2015-09-19 01:30:38  來源:科技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當聶隱娘終於露出若有若無的笑意,和磨鏡少年牽著馬漸漸走遠,影院裏的燈次第亮起來,我聽見身後有人長出了一口氣,小聲嘀咕,這都什麼玩意兒啊。是的,聶隱娘不是拍給你看的,我想,是拍給我看的。雖然,我只是一個普通看客,和侯孝賢也好,張震、舒淇也罷,一毛錢關係也沒有;雖然,我在帝都一個難得的藍天白雲、適合打盹的初秋午後看了這部片,看到半截也打了會兒盹,但我還是覺得,聶隱娘是為我拍的。哀而不傷的調調,精緻考究的畫面,無聲勝有聲的肢體語言,凝練節制的演員表演,欲言又止的故事敘述,我都喜歡。

  不過,我最讚賞的,還是《刺客聶隱娘》作為一部電影,而且是講一個刺客的故事,卻沒有劍拔弩張、大喊大叫,僅這一單,就讓人覺得它很大氣。現在有些電影,我稱之為“一字片”,一部電影就突出一個字。武俠片就一個“打”,恨不得隨手一指就是一朵蘑菇雲;喜劇片就一個“笑”,連篇累牘好笑不好笑的新老段子彙編;青春片就一個“鬧”,各種三角戀、各種分手、各種墮胎;動漫片就是一個“萌”,嬌滴滴的小孩、大人和妖怪做著不合常理的傻事;仙幻片就一個“怪”,各路仙佛神魔扮相比拼,怎麼怪怎麼來;主旋律片就一個“裝”,有困難要上,沒有困難創造困難也要上……即便大製作,也很小家子氣。

  《聶隱娘》的突出之處在於沒什麼特別突出的,想説的東西似乎都沒説,甚至壓根兒就沒準備説,但似乎又都説了。毫無疑問,這是一部內涵片。對於慣看武俠小説的人來説,聶隱娘的故事也不陌生,梁大師在《大唐遊俠傳》裏早講過了。電影《聶隱娘》的故事講得七零八落,卻包涵了中國政治故事必備的元素和結構,宮廷、割據、陰謀、和親、權鬥、朋黨、外戚、巫蠱,甚至胡人,可見片子在節制的外表下藏著博大的野心,延伸開就是一部大戲,可煽情也可血腥,可酥胸大半露也可借古諷今,但在《聶隱娘》中,只是幾截若續還斷的畫面,幾個欲言又止的眼神。在技術變得廉價的時代,誇張是容易的,而克制卻很難。很多人都説《聶隱娘》的細節考究得苛刻,實際上,若沒這份苛刻,就無法給觀眾足夠遼闊的想像空間,又如何看到這許多電影之外的東西呢?

  《九陽真經》口訣有雲,“他強由他強,清風拂山岡。他橫任他橫,明月照大江。他自狠來他自惡,我自一口真氣足”。這是一種很高明的境界。《聶隱娘》這口真氣充沛激蕩、疊浪延綿,在不同的觀影者心中,激起了不同的感受。我們看的是聶隱娘,看見的卻是歷史、文化和我們自己的內心。於是,有觀影者説他看懂了聶隱娘,還説那些看不懂的人只配看《小時代》。《小時代》是“一字片”之一種,但我想説,説別人只配看《小時代》的人恐怕什麼都不配看。因為他連人們為什麼要看電影都沒弄明白。記得有位嗜好評彈的老革命説過,勞累了一天,走進書場,首先不是來受教育。老革命那會兒電影還不很流行,但道理是相通的。連老革命都懂得的道理,現在很多人似乎不太懂。在這個分眾化的觀影時代,作為一個觀眾或批評家,當然可以説自己看懂了什麼,卻沒必要也沒有權利去判斷別人沒看懂什麼,代聖人或君王立言的心態更是一種無知的狂妄。

  于普通觀影者而言,既然買票是觀影的前提,那麼,電影首先是文化商品,其價值産生的基本前提是觀影者的需求,而對絕大多數人而言,看電影的需求首先又來自休閒。至於看完一部電影之後,除了精神放鬆又獲得了什麼,其實已經是電影之外的東西了。就好比,買瓶飲料首先是為解渴,打開瓶蓋發現“再來一瓶”,任何心智正常的人即便心頭再高興也明白只是意外收穫。回到開頭那位不知道《聶隱娘》是什麼玩意的觀影者,其實和影片中的聶隱娘一樣可愛,因為對於發自內心的人性呼喊,他們都沒有刻意去熄滅。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