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8日 星期五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小區業主熱議“你幸福嗎”

  • 發佈時間:2015-09-18 15:29:28  來源:南方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社區話題

  廣州大學廣州發展研究院日前發佈《2014年廣州市居民幸福感狀況研究報告》,報告顯示:男人比女人幸福,喪偶的比已婚的幸福,博士學歷的人最幸福,公務員最幸福,月收入5萬元和月收入1000元的幸福指數差不多。此結果一齣,廣州某小區論壇的業主就開帖討論“炸開了鍋”,樓主一句“你幸福嗎”,引發了諸多業主跟帖。

  7項指標定義“幸福”

  根據《報告》,納入幸福感的一級評價指標包含個人發展、生活品質、政府服務、社會環境、社會公平、精神生活、生態環境七項,調研以廣州市居民為對象,採用分層整群抽樣的方法獲取樣本,共發放問卷3500份,回收有效問卷3251份,回收率達92.9%。

  根據各項指標的調查結果,各種人群幸福感的比較開始一一展現。

  首先,男人比女人幸福。調查結果顯示,男性居民的總體幸福感比女性居民要高。研究團隊分析,這可能與大城市中女性居民不僅要兼顧家庭,還要考慮個人發展有關,多重壓力使得女性居民的幸福感偏低。

  本地人比外地人幸福。調查發現,本地居民在生活品質以及精神生活上顯著高於非本地居民。不過相比上一年度的調查結果而言,差異性逐漸降低。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非本地居民能夠較好地融入廣州,在眾多方面享受著與本地居民同等的福利待遇。

  喪偶的比已婚的幸福。不同婚姻狀況的居民滿意度存在顯著差異:喪偶的評分最高,已婚居民的評分最低,而離異及未婚的評分相差不大。研究團隊認為,已婚居民需要把相當一部分的時間與精力投入到家庭中,往往以犧牲一定的個人發展為代價。但對於喪偶的居民而言,一方面會得到社會與他人更多的幫助和扶持,另一方面也可以把更多的時間與精力投放到自身的生活與發展上。

  博士學歷居民最幸福。學歷方面,博士學歷居民在各項幸福感指標上的分值最高。最不滿意個人發展以及精神生活的是碩士學歷的居民。研究團隊分析,這可能跟他們在這兩方面的要求偏高,但當前社會給予的機會與平臺低於其期望值。

  未成年人和老年人較幸福。在年齡上,處於18歲以下的居民和處於66歲以上的居民,其幸福指數要高於中間年齡段的居民。研究團隊認為,對於未成年人和老年人而言,他們無需考慮養家糊口;無需面對沉重的社會生存和競爭壓力,擁有較多的享受生活的時間和資源。

  月入5萬元跟1000元幸福感差不多。收入方面,月收入5萬元以上居民的各項幸福感指標以及總體幸福感分值最高,其次為月收入1000元以下的居民,處在兩者之間的居民的各項幸福感指標分值差異並不顯著。

  失業人士幸福值與公務員持平。在13種職業類型上,居民幸福感差異不大。農民的總體分值偏低,公務員的幸福指數則排在第一位,但該指數也與失業或下崗居民的幸福指數持平。

  “喪偶的博士學歷男公務員最幸福?”

  於是,業主們在討論自己幸福與否之前,先根據這個報告進行了一番人群篩選,然後“框”出一個假設性的最幸福人群,得出的結論是:“喪偶的博士學歷男公務員最幸福?”對此,有業主表示,“這個設定太沒節操,幸福與否還是要看個人具體感受”。

  “幸福是一個挺綜合的感受,雖然這份報告也採用了相對綜合的指標,不過我仍然覺得,用指標去定義的話,並不能完全概括”,業主黃先生認為,有時候,我們會因為某些具體原因覺得自己“不夠幸福”,但感覺到自己生活總體幸福的人,未必能説出所有幸福的原因。

  “我覺得吧,人們比較容易關注到自己生活中不夠滿意或者説不夠完美的地方,不過這恰恰是打拼和上進的動力”,周先生説,他今年才用自己工作幾年來的儲蓄加上父母的支援買房付了首付並且結婚,現在正在努力還房貸中,“薪水不夠高,對我來説是有些不夠幸福,畢竟房貸壓力大啊,但是這也讓我工作態度更加積極,能有進取的目標”,他認為,幸福並不是“狹窄和特定的目標,不是説,我還完房貸住著大屋就是幸福了,我和家人為此互相扶持、付出努力的過程,也是值得回味的幸福”。

  也有人質疑,這樣的報告分析結果是否完全準確,“失業人士和公務員幸福值持平,這可能嗎”,陳女士表示不可理解,“我認為非要説理由,也是因為不同人群對幸福的標準不同,所謂知足常樂,然而如何才能知足是每個人不同的,這跟失業或者職業什麼的無關吧”。

  南方日報記者 許蕾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