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30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批評報道同樣是主旋律”當成共識

  • 發佈時間:2015-09-18 02:19:09  來源:寧波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9月14日,四川省委常委、省紀委書記王雁飛,第一次與媒體召開懇談會。會上,王雁飛誠懇地説:“我到四川4個月了,感覺媒體的思想還不夠開放,因為批評報道一篇也沒見到。”王雁飛希望媒體加強監督,“包括針對我們的隊伍,搞一些批評報道,沒有問題”“主旋律不是説只大唱讚歌,批評報道有利於我們改進,批評報道同樣是主旋律”。他希望媒體真正樹立起一個理念:“坐南朝北,站在政府立場考察民意;坐北朝南,站在百姓立場監督政府。”(9月16日《華西都市報》)

  “批評報道同樣是主旋律”,王雁飛這句話説得好,不僅表達了他自己對新聞監督的理解,某種程度上,也是對一些官員關於新聞監督錯誤認識的糾正。

  隨著資訊化社會的到來,如何同新聞媒體打交道,已經成為領導幹部履責、從政的必修課。但一些官員仍患有“媒體恐懼症”,不管是好事還是壞事,都害怕媒體報道、評論,對媒體總是抱著“怕”和“躲”的心態———尤其是出了負面事件後,千方百計地捂蓋子,甚至威脅打罵記者也在所不惜。對照來看,“批評報道同樣是主旋律”,表現出官員良好的媒介素養和開明應對輿論監督的執政理念。

  其實,“批評報道同樣是主旋律”應是常識。媒體正常的批評報道是法律賦予的合法權益,依法發表批評報道本身就體現了法治這個主旋律。況且,批評報道更多時候針對的是各種不文明、不道德、不合法現象,鞭撻醜陋本身就是在弘揚正能量、唱響主旋律。媒體監督是異體監督,表達和傳導有一定傾向的議論、意見及看法,有利於矯正和制約行政權力運作中的偏差行為。開明的官員應該認識到這種監督在推進政治文明過程中的重要作用。

  媒體監督是一種非權力型的監督,具有公開性和廣泛性,能對被監督者形成威懾,並引起公眾重視,有利於職能部門順勢依法介入,預防、打擊權力腐敗。即使在紀檢監察領域,批評報道亦不可或缺。

  一方面,當前腐敗存量依然不少,“四風”頑疾並未徹底祛除,在不斷改進黨內反腐機制的基礎上,必須積極建立多層次、全方位的反腐機制,尤其要發揮好媒體的監督作用,善於利用新聞輿論監督。而事實也一再證明,通過新聞輿論揭發貪污腐敗卓有成效,如南京“天價煙局長”周久耕、廣西“香艷日記局長”韓峰等,都是被媒體曝光後落馬的。另一方面,處於監督主體地位的紀檢監察機關,本身也需要監督。對異體監督持開明態度,有利於解決“燈下黑”問題,促進紀檢監察機關的自我改進,更有效地承擔起監督責任。

  筆者以為,強化對機關或官員的監督,只會不斷提高其執政水準,增強其免疫力和抵抗力。因此,“批評報道同樣是主旋律”,應該成為各級領導幹部的執政共識。期待每一個領導幹部遇到批評報道時能秉持聞過則喜、從諫如流的謙遜姿態與平和心態。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