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30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批評報道也是主旋律”應成為一種共識

  • 發佈時間:2015-09-17 02:31:10  來源:新京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一家之言

  “言者無罪、聞者足戒。”對官員而言,媒體的批評不是在添亂,媒體批評也不是在找茬,而是發現問題,以期改正問題。

  9月14日,四川省委常委、省紀委書記王雁飛,第一次與媒體召開懇談會。會上,王雁飛誠懇地説:“我到四川4個月了,感覺媒體的思想還不夠開放,因為4個月了,批評報道一篇也沒見到。”

  四川新紀委書記上任4個月,一篇批評報道都沒見著,這説起來有點搞笑。這難道説,在這4個月裏,當地官場就無半點違法亂紀之事發生?所有的行政機關就無一星半點兒“慵懶散”之風?

  難能可貴的是,四川省紀委書記王雁飛對此有著清醒的認識,他並沒視此為正常現象,而是看到了這背後隱藏的問題。當媒體的批評之聲不能光明正大地呈現之時,看似和諧的輿論場底部説不定早已人聲鼎沸。也正因此,王雁飛才會在懇談會上誠懇地説,“批評報道同樣是主旋律。”

  事實上,從現代政治倫理的角度講,認為“批評報道也是主旋律”、“容得下媒體批評”,這也是一種管理智慧。“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來自一線記者的真實好聲音若不能及時傳遞上去,領導幹部看到聽到的都是吹捧之聲,久之,再悠揚的“好聲音”都可能成為負能量。

  可揆諸現實不難發現,將“批評視為主旋律”的觀點,在諸多官員群體中,並未廣泛形成共識,而能像王雁飛一樣容得下批評之聲的官員似乎也並不多。事實上,一些人至今還視批評報道為洪水猛獸,認為批評報道是給官員與當地官場抹黑,是在給自己找茬,甚至將對批評報道的抵觸心理轉嫁到記者身上,不就有領導幹部常説“防火防盜防記者”嗎?

  特別當重大事件發生時,這種情緒更是格外明顯。一些人實際上忽略了一個很重要的問題,那就是媒體的批評報道是批評更是建設,是監督更是促動。

  “言者無罪、聞者足戒。”對為政者而言,媒體的批評不是在添亂,批評報道也不是在找茬,而是發現問題,維護民眾的正當權益,並以期改正問題。

  希望有王雁飛一樣認識與胸襟的官員越來越多,他們能夠真正認識到批評的力量、真實的力量。如此,眾多為政者才能從媒體得到最本色的新聞、最鮮活的資訊、最可靠的數據,從而打撈起最真實的底層聲音。

  □陳小二(媒體人)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