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44家開發區亮相上海“路演” 招商更謀共贏
- 發佈時間:2015-09-17 22:55:00 來源:中國新聞網 責任編輯:羅伯特
中新網杭州9月17日電 (記者 趙小燕)“浙江開發區以佔全省7%的土地,貢獻了超過30%的稅收、50%的進出口額和50%的工業總産值;特別是,各級開發區是重大外資項目落戶浙江的主要選擇。”浙江商務廳副廳長馬洪濤17日在浙江開發區路演(上海站)上介紹,截至目前,已有174家世界500強企業在浙江落戶505個重大項目。浙江受外資青睞,正是因為浙江有最大的消費市場、最優質的營商環境、最具合作意識的資本。
17日,浙江44家開發區集體亮相上海“路演”,其中10家擁有新近評選的省級國際合作園,它們向80余家外商機構展現自己的平臺。除了傳統的招商引資,它們更強調合作共贏。
浙江十大國際合作園集體亮相
今天上臺路演的開發區負責人中,有不少是國際合作園區負責人。國際合作園區是指以特定國家和地區為産業合作重點,以特定的外商投資意向和偏好進行基礎設施建設和生活配套,突出國際(地區)特色,實現高端項目聚集和特色産業的形成。
目前,國內已建成的園區中,有兩國共建的包括中新蘇州工業園區、中新天津生態城等園區,也有由商務部與外國政府部門簽署設立的包括中德青島、中瑞鎮江等園區。
浙江省商務廳方面介紹,上述由國家層面推動的園區共建,基本都是先有合作框架再進行建設。
2014年開始,浙江省商務廳也正式啟動浙江國際産業合作園的創建工作。浙江的蕭山、嘉興、金華、舟山、杭州灣上虞等開發區,都在當地政府的支援下,快速啟動了“國際産業合作園”的創建工作。
從目前已經開始申報國際産業合作園的22家開發區看,國別分佈偏向歐美。
和外商集聚區的發展方式不同,這些國際合作園的招商基本是從點對點招商,轉變成通過如商會、協會、機構、仲介的立體化招商。如海鹽和德國中小企業協會、瑞士亞太諮詢公司;錢江開發區的項目合作方為義大利西北工商聯合會;蕭山與瑞士大使館的商務促進中心簽訂合約……
通過招商網路的提升,“國際産業合作園”的品牌也在不斷高端化。和純生産基地不同,“國際産業合作園”的業態已經從單純的二産,向服務業、商貿業集聚。
如溫州的醫樂園項目、錢江的“義大利之窗”項目,均為三産主導、二産支援。而平湖的日本産業園,也在通過“櫻花小鎮”的打造,全面營造國別氛圍;嘉善的荷蘭産業園,則將在喜力啤酒生産基地的基礎上,擬引進喜力啤酒博物館,以荷蘭阿姆斯特丹的“HeinekenExperience”為樣板,打造喜力全球第二個啤酒博物館。
經過評定,今年8月,浙江省商務廳認定浙江嘉興經濟技術開發區的浙江中德工業園等十家國際合作園區為浙江省級國際合作園區。
就在昨天,上述評定結果剛剛公示完畢。10家合作園將和現有的國家級中意(寧波)生態園一起,構成了浙江開發區“1+10”的國際化格局。
“未來,我們將對它們進行2-3年的培育,爭取打造一批開放程度高、産業結構層次高、研發創新功能強、國際交流渠道暢、綜合服務效率好,在國內國際有一定知名度的國際産業合作園。”浙江省商務廳負責人表示。
浙江開發區新思路:不僅是房東 更要合作共贏
今天浙江開發區集體亮相外資最豐富的上海路演,個個都拋出撒手锏。
嘉興經濟技術開發區內浙江中德工業園管委會副主任許國華在做推介時,特別介紹園區是一個真正典型的”城市型産業合作園”——園區距離世界網際網路大會永久所在地烏鎮車程25分鐘,距離西塘古鎮30分鐘15分鐘到高速公路,又鄰近上海,很多嘉興公司的老外每天來回上海嘉興……
杭州經濟技術開發區內新加坡科技園今天路演負責人騰飛中國客戶拓展策略部總監吳靜,她介紹,目前園區已共進駐130多家企業,但園區內的企業並不是傳統意義上的工廠,大部分是做研發、電商、資訊技術等科技型企業。“園區不僅是空間,我們也不僅是物理空間的合作夥伴,最重要是給入駐企業資金、商業機會,為包括本園區在內的多個園區企業創造溝通平臺,讓他們有共同探討的可能性。”
日本貿易振興機構上海代表處首席代表三根伸太郎以江蘇園區舉例,目前開發區面臨包括員工工資上漲、當地採購原材料有困難等問題。他建議,“如果希望成為對於日本中小企業來説非常具有投資魅力的開發區,希望在建設階段就引入日本企業共同參與,站在日本企業的視角進行建設開發,最終建成一個兼備個性與特色的國際産業園區。”
浙江開發區的政府服務究竟如何?今天,浙江開發區上海路演也請到已入駐企業現身説法。
飛利浦(中國)有限公司已入駐嘉興經濟技術開發區10多年,從最開始以生産為基礎的標準廠房,到目前已在嘉興形成産業鏈。“飛利浦的多個實驗室轉移到嘉興,過程中,我們發現園區管理者,其實比我們以為的懂得更多。對我們的上下游都很了解,能夠為我們量身定制設計方案,已經不是政府和企業之間的關係,更是合作夥伴之間的探討。”
而在浙江商務廳對開發區建設的下一步計劃中,也特別提到要深入研究對方産業特點,精準分析上下游,把握對方國別需求,強調雙方的“共贏發展”。要嘗試為擬進入中國市場但還未啟動的企業,提供進入中國市場的全套服務體系等。引導和支援區內民營企業走出去,為他們提供對方國家的科研、技術、人才資訊,鼓勵雙方的並購等資本合作,形成産能、技術等在全球範圍內的重組,並在其中佔據更有利的市場位置。(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