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9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張獻忠萬萬兩金銀”的前世今生

  • 發佈時間:2015-09-17 07:34:57  來源:長春晚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四川警方破獲上億元文物案 牽出稀世寶藏之謎

  14日,四川省眉山市彭山區警方破獲了一起公安部督辦的盜掘、販賣文物案,多名省內外的犯罪嫌疑人被刑拘。檢方稱,據專家初步估計,一級以上珍貴文物有多件,其中有金獅、金印、金冊子等,其價值估計過億。

  這一切,背後可能牽涉著300多年來的驚天秘密——張獻忠稀世寶藏。

  金獅、金印、金冊子、寶藏……一看見這些字眼,小編的眼睛就亮了,小時候和小夥伴們經常玩的遊戲就是畫一張自己都看不懂的“藏寶圖”,然後帶著小夥伴們在村西頭的大沙坑裏一頓挖啊!最後挖出來一隻超大的蛤蟆,嚇得小夥伴們驚慌而逃……

  此次涉案的部分文物鑒定結果已出來,那都是真真的寶貝啊,有部分銀錠是國家二、三級文物,而這些文物都指向了“張獻忠萬萬兩金銀”一説。

  張獻忠(1606年9月18日-1647年1月2日),字秉吾,號敬軒,明末民變首領之一,1640年率部進兵四川。1644年在成都建立大西政權,即帝位,號大順。傳説大西國建立之初,張獻忠把他在戰爭中獲得的奇珍異寶和金銀財寶擺滿了24個屋子。1646年,清軍南下,張獻忠引兵拒戰,在西充鳳凰山中箭而死。

  一則消息 重見天日

  一則600余字的消息,讓謎一樣的張獻忠寶藏又回到公眾視野。

  今年6月25日,彭山區檢察院官網刊登了一則消息——《彭山檢察院主動介入張獻忠稀世寶藏被盜掘案》。消息顯示,2015年5月5日,彭山區人民檢察院偵監科主動提前介入彭山區公安局偵辦的盜掘“江口沉銀——張獻忠沉寶遺址”重大案件。該案係多個團夥作案,涉案人員眾多……作案時間從2011年至2015年4月,長達4年之久;涉案文物據專家初步估計,一級以上珍貴文物有多件,其中金獅、金印、金冊子等,價值估計過億……對於該案,彭山區文管所稱,一兩年前文管部門就發現有人在彭山區“江口沉銀遺址”附近盜掘,將此情況彙報給警方後,由於盜掘分子在水下作業,取證困難等原因,所以今年才破獲。目前,彭山區公安局已以盜掘古文化遺址、倒賣文物罪刑拘了25人。其中主要涉案人員有彭山人王某、何某某涉嫌盜掘古文化遺址罪,湖北人袁某某、成都人杜某某涉嫌倒賣文物罪。至此,張獻忠沉寶在彭山區境內這一考古謎團終於逐漸浮出水面。

  彭山區文管所所長吳天文表示,如果涉案文物都是真的,可以和史書上記錄有關張獻忠在江口作戰、稀世珍寶沉落岷江等相互印證,也就是説,能證明張獻忠的寶藏就沉落在彭山的岷江中。

  吳天文舉例稱,2011年,岷江彭山段河道裏出土了一頁殘缺的金封冊,經鑒定為國家一級文物,此次涉案的金冊子如果是完整一套的話,其歷史、文物價值將更高。根據吳天文提供的圖片顯示,一頁殘缺金封冊上刻著29個字,“長12釐米,寬10釐米,重730克,有爾湖廣武昌………(24字)殘。”吳天文猜測這是當時張獻忠在成都建立大西國後頒布的法令的第一頁,因為殘缺無法獲知金冊上全部內容,估計是類似皇宮裏面需要遵守什麼制度等。

  “如果涉案文物能全部追回來,張獻忠更多的珍寶就將重見天日。”由於尚未得到更多消息,吳天文也盼望著早日見到這些文物,“無論從歷史文化還是研究價值而言,都是一筆不可估算的寶藏。”

  千船金銀 今在何方

  讓眾多盜掘文物者惦記的“江口沉銀遺址”從表面上看,並不神秘,如果説通俗點,“江口沉銀遺址”只是一段長約兩公里的岷江河道。

  四川省社科院歷史所研究員王綱宣稱,經過他多年的考察論證,整整一千船金銀財寶,至今仍沉睡江底。據王綱描述,300多年前,“好掠好焚”的張獻忠入川時,幾乎打劫了四川所有的官府和土財主,川中金銀財寶悉數納入自己手裏。清初順治三年(1646),在清軍圍攻下,他不得不進行戰略轉移,攜帶千船金銀,順水南下。船隊剛剛駛入成都70公里外的彭山縣江口鎮“老虎灘”一帶,突然前面殺聲震天,原來是明將楊展的地主武裝在將軍山設下埋伏。一條條熊熊燃燒的火船順風飛馳而來,義軍船隊迅速著火。張獻忠在貼身親兵的護衛下,逃回成都,絕大部分金銀珠寶隨船隊沉落在江中。

  王綱提出的證據有五:一、大量史書記載確有其事;二、所沉金銀財寶來歷清楚;三、清政府組織過打撈;四、清初以來,民間多有金銀撈獲;五、初步探測,多處水下反應異常。

  據《彭山縣誌》載:“乾隆五十九年,冬季,漁者于江口河中獲刀鞘一具,轉報總督孫土毅,派員赴江口打撈數日。獲銀萬兩並珠寶玉器等物。”原來在張獻忠的船隊沉沒後不久,清朝政府就組織過大規模打撈行動,部分沉銀被打撈起來充實了國庫。沉銀的去向變得清晰起來。可這場沉銀謎蹤卻並未就此結束。在2005年4月20日10時30分左右,彭山縣江口鎮岷江大橋附近的老虎灘河床引水工程建設工地上,一輛挖掘機從河床深處挖掘出多枚銀錠,其邊緣雖有些殘損,但銀錠身上鑄造時打上的“崇禎十六年八月,紋銀五十兩”字樣清晰可見。

  幾百年來,張獻忠在彭山縣江口鎮沉銀之説一直是世人難解的謎團。此次破獲的上億元文物,與史料記載相吻合,這條消息有力地證實了記載的準確。可是,歌謠裏提到的大筆財富還是沒有完全浮出水面。這筆財富究竟有多少,難道另外的地方還會有嗎?

  (小編拿起畫筆又畫了一張“藏寶圖”,然後撥通了各位小夥伴們的電話……)

  寶藏之謎 史海鉤沉

  民間傳説:張獻忠被迫撤出成都前,幹了一件奇怪的事。張獻忠花費了巨大的人力,在錦江築起高堤,但並不是為了治理水災,而是在堤壩下游的泥沙中挖了個數丈深的大坑,然後將他所搶來的數億萬計的金銀財寶埋在坑中,然後重新決堤放水,淹沒了埋藏財寶的大坑,此舉稱為水藏。還有傳説稱,張獻忠曾留有一張“藏寶圖”,將劫掠來的金銀埋藏在成都的某處,並以石牛和石鼓作為暗記。

  多年來,成都有童謠唱道:“石牛對石鼓,銀子萬萬五。有人識得破,買盡成都府。”即指此事。張獻忠究竟是否曾經藏寶,至今仍為疑案。一首民間歌謠可能暗藏了一個懸疑的寶藏秘密;一張藏寶圖可能引發一場浩大的挖銀工程。長期以來,多少人空懷“買盡成都府”的妄想,卻苦於識不破這個秘密。

  晚清時,有個叫楊白鹿的貢生知道這個驚天秘密。楊白鹿在晚年把這個秘密告訴了他的好友馬昆山(曾當過師長),並把一張無價的“藏寶圖”給了他。馬昆山禁不住心花怒放,當即成立“錦江淘金公司”,挖啊,淘啊,然而,歷史卻偏偏愛和人們開玩笑,最後工人們奮力挖出來的不是金銀,而只有三大籮筐小銅錢。

  還有一種説法,《蜀碧》記載:“(張)獻忠聞(楊)展兵勢甚盛,大懼,率兵10數萬,裝金寶數千艘,順流東下,與展決戰。”相傳1646年,清軍入川,張獻忠“攜歷年所搶”的千船金銀財寶率部向川西突圍。但轉移途中猝遇楊展,張獻忠的運寶船隊大敗,千船金銀沉入江底,張獻忠只帶少數親軍突圍成功。《蜀難紀實》對沉銀有更多細節的記載:“張獻忠部隊從水路出川時,由於銀兩太多,木船載不下,於是張獻忠命令工匠做了許多木頭的夾槽,把銀錠放在裏面,讓其漂流而下,打算在江流狹窄的地段再打撈上來。但後來部隊遭到阻擊,江船阻塞江道,所以大部分銀兩沉入江中。”彭山江口鎮境內水域到底有多少張獻忠的沉銀?《蜀難紀實》記載:“累億萬,載盈百艘。”

  張獻忠攜千船金銀珠寶從成都順水南下,在眉山市彭山區江口鎮一帶遭到川西官僚楊展突襲,千船金銀珠寶絕大部分沉落江中。幾百年來,這一傳説讓江口鎮成為一些人淘金嚮往之地,但張獻忠的寶藏到底在哪兒?這一直是個謎。

  彭山江口鎮,江口沉銀遺址。

  彭山江口鎮,張獻忠江口沉銀的秘密就埋葬在這裡。

  江口沉銀遺址附近發現的銀錠。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