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6日 星期三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貿易便利化 中國在路上(上)

  • 發佈時間:2015-09-16 16:31:17  來源:國際商報  作者:欒國鍌、劉明采寫  責任編輯:羅伯特

  

  工信部國際經濟技術合作中心主任龔曉峰中國政法大學商學院教授宏結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崔鑫生中國社科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國際貿易研究室研究員倪月菊

  (排名不分先後)

  9月4日,中國正式接受WTO《貿易便利化協定》議定書,成為第16個接受《協定》的成員。按照相關規定,《協定》將在WTO2/3以上成員接受後正式生效。回顧《協定》出爐歷程,一度因印度、古巴等國反對而擱淺,一波三折背後的原因是什麼?展望《協定》生效前景,中國和世界經濟受益幾何?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除歐盟外的最大貿易方,中國接受《協定》又將給多哈回合談判帶來哪些影響?本報特邀業內專家為讀者帶來他們的思辨。

  當全球經濟遭遇“貿易的非效率”

  國際商報:WTO發佈的年度全球貿易報告顯示,去年全球貿易增長率為2.8%,連續第三年低於3%。貿易增長率長期處於較低水準是否與全球貿易不夠便利有關?若是,體現在哪些方面?

  倪月菊:貿易便利化存在障礙是影響國際貿易增長的因素之一,尤其是在世界經濟增長乏力、市場需求疲弱的情況下,“貿易的非效率”作為一種隱形的市場準入壁壘,受到高度關注。各國希望通過建立高效的貿易便利化體系,消除貿易要素跨境流動的障礙,降低交易成本,從而刺激貿易增長。

  目前世界貿易在便利化方面主要存在三個障礙:一是海關資訊不公開,缺乏透明度與可預見性;二是海關程式繁瑣,通關效率低下,甚至存在亂收費的現象,使通關成本提高;三是各國海關間缺乏應有的合作,對資訊交換、延遲或拒絕、互惠、行政負擔等問題未進行統一的規範。

  崔鑫生:歐美金融危機和全球經濟放緩是導致世界貿易增速下滑的兩個重要因素,貿易便利化方面存在障礙並不是主導因素。但不可否認,提高各國貿易便利化水準有助於全球貿易恢復高速增長。

  貿易便利化方面的障礙主要包括:超量通關文件;缺乏自動化,未有效使用資訊技術;缺乏透明度,進出口規定不明確;缺乏必要程式,尤其缺乏以稽查(審計)為基礎的監管與風險評估技術;海關與其他政府部門缺乏現代化的合作關係等。

  宏結:在長期的經濟增長乏力和外需嚴重萎縮的情況下,多個國家的貿易保護主義抬頭,貿易摩擦此消彼長,多國都出臺了限制外來商品進入的非關稅壁壘措施。相比關稅壁壘,具有不透明性和不可預知性特點的“貿易的非效率”壁壘對貿易的阻礙作用更大。《協定》對WTO成員口岸基礎設施、電子化和資訊化的配套、管理方式以及口岸管理部門間的協同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別是貿易便利化作為第二代貿易政策,與之前關稅等傳統貿易政策間存在很大的不同,國際規則從國家邊境延伸到境內,涉及到成員的法律法規和政治體制。發展中國家由於政治體制、法律法規不完善,非常擔心新協議會給本國強加一些執行起來非常困難且代價極高的新義務和採用昂貴的高標準設施,口岸基礎設施等硬體對於經濟發展水準不高的發展中國家構成很大壓力,這就使得其在推動貿易便利化的過程中態度很矛盾。

  龔曉峰:貿易增長率長期處於較低水準與世界貿易便利化障礙存在一定的關係。障礙主要表現在三方面:一是各國推動世界貿易便利化進程的參與度有待提高。如《協定》作為中國加入WTO後參與並達成的首個多邊貨物貿易協定,經歷了一波三折才最終得以通過,並且《協定》能否順利生效還有待眾多WTO成員的批准;二是國際貿易便利化措施與各國國內法規定及實施均有待協調。如《協定》提倡的口岸行政管理“單一窗口”制度與各成員相關管理制度不一致時,後者需要進行改革完善,同時還要進一步細化本國進出口管理法律法規及相關程式;三是近年來服務貿易和技術貿易在全球貿易中的地位越來越重要,但這一領域目前還缺少類似的協定,也影響了全球貿易便利化的整體水準。

  《貿易便利化協定》走過的艱辛路

  國際商報:作為WTO達成的首個多邊貨物貿易協定,《協定》的簽署過程可謂一波三折,一度因印度、古巴等國的反對而擱淺,個中原因是什麼?

  崔鑫生:“巴厘所有協定”包括貿易便利化、農業、棉花、關於發展與最不發達國家議題等10份法律文件,對於發展中國家和最不發達國家有利的後三個文件是以若干部長決議和宣言的形式體現,不具有硬約束的效力,並存在一些遺留問題。比如印度等國關心的糧食安全、棉花補貼等問題。因此一些發展中國家認為應該將《協定》的生效程式與其他協議捆綁起來,致使《協定》的簽署陷入僵局。

  需要進一步指出的是,貿易便利化對貿易的促進作用受貿易産品性質的影響,便利化更有利於促進全球價值鏈産品的貿易。一些國家由於貿易産品結構的關係從《協定》中受益並不大,這也影響到其簽署《協定》的積極性。

  總體而言,推進貿易便利化對於各國都有利,但實施貿易便利化措施需要承擔改革成本,這對於貿易便利化程度較低的發展中國家來説是一個不小的負擔。

  龔曉峰:《協定》簽署過程一波三折的直接原因是發展中國家和發達國家在農業問題上的矛盾。多哈回合談判舉行以來,上述國家在農業補貼等關鍵問題上一直無法達成共識。在《協定》即將通過之際,印度等國提出就糧食儲備和補貼達成永久性協議,並與《協定》同時通過。事實上,印度等國是借此對平行進行的糧食安全議題談判進展表示不滿,而非對《協定》本身的內容有異議。

  《協定》簽署受阻的過程也暴露出目前WTO的多邊貿易談判機制面臨著很大的挑戰。一方面,WTO全體協商一致的決策制度存在問題,讓如此多的WTO成員達成一致本身就具備一定難度;另一方面,越來越多的WTO成員開始熱衷於達成區域貿易自由化安排,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成員多邊談判的積極性。

  宏結:2014年7月,印度、古巴等發展中國家以國內農業政策為籌碼反對《協定》的簽署,致使WTO總理事會未能按期通過議定書。印度等國想以反對《協定》的通過為籌碼,在平行進行的“糧食安全”議題談判中得到自己想要的利益。

  這次的危機因美國等發達經濟體的妥協和讓步而得以化解,也反映了在WTO談判中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歷來都是有矛盾衝突的。此外,印度等國能“綁架”成功也與WTO多邊貿易體系基於共識的決策機制有關。WTO與GATT(關稅及貿易總協定)最大的不同就是為了貿易自由化更加徹底,促成更多協議的達成,採取的是所有接受而不是點菜式接受的方式。

  倪月菊:根據“巴厘所有協定”,2014年7月31日是《協定》生效程式的第一個截止日期。令人感到遺憾的是,《協定》遭到了印度、古巴、阿根廷、南非等國的反對,未能如期通過。特別是印度在談判中要求制定有關其糧食儲備和補貼的永久性協議,並提出該協議與《協定》需要同時通過。印度的要求客觀上造成了《協定》未能如期達成,其強硬的立場被認為是導致《協定》推進一度停滯的主要原因。

  多哈回合談判中的中國力量

  國際商報:目前《協定》已有16個成員接受,但其他巴厘島決定的相關工作仍停滯不前。中國接受《協定》能否推動這些工作取得進展?對多哈回合談判將帶來何種影響?

  宏結:未來《協定》的實施道路不會太平坦,但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第一大貨物貿易國的中國接受《協定》,無疑會促進其他成員儘快完成《協定》的國內審核。因為中國經濟體量巨大,要和中國做生意就要遵守《協定》。《協定》能夠倒逼中國內部體制改革,而中國貿易體制的改革也將推動其貿易夥伴貿易便利化進程加快。

  整個談判過程也反映了當前國際經貿談判格局變遷、力量重組、反覆變化、重新洗牌的特點,中國作為堅決維護多邊貿易體制的重要力量,在WTO多邊貿易體系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中國已經進入WTO的核心圈,正在學習成為國際規則的制定者,成為有包容性的、負責任的大國。

  倪月菊:事實上,“巴厘所有協定”的示範意義大於實際意義。多哈回合談判取得全面成果不容易,但以海關制度便利化為突破口取得階段性進展是可能的,這也是《協定》能夠從多哈回合談判中脫穎而出的原因所在。因此,以它作為突破口,WTO在多哈回合談判其他領域就更容易取得成果,有利於遏制發達國家近年來顯現出的區域主義和保護主義傾向。《協定》若能順利實施,必將大大推動多哈回合談判及貿易進一步便利化和自由化,影響到各國海關制度,乃至貿易制度的改革。

  崔鑫生:中國作為最大的發展中國家接受《協定》具有一定的示範效應,同時糧食安全等問題與中國切身利益也密切相關,中國可以作為協調員來調解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分歧,對於推動其他巴厘島決定的實施具有積極作用。與此同時,《協定》被認為是WTO成立以來取得的首個多邊貿易協定,是多哈回合談判取得的最重大成果,將給多哈回合談判帶來積極影響。

  龔曉峰:中國在《協定》推進過程中的表現一直非常積極有效,中國接受《協定》對於很多WTO成員批准該協定具有一定的示範和導向效應,對《協定》的最終生效具有重要推動作用。

  中國接受《協定》對推動其他巴厘島決定相關工作和整個多哈回合談判所帶來的影響有多大,目前難以作出準確評估。當然,《協定》作為多哈回合談判啟動以來取得的最重要突破,如果能在今年年底順利生效,必將邁出儘快落實“巴厘所有協定”和結束多哈回合談判的堅實一步。

  暢貿易流通促全球經濟發展

  國際商報:《協定》將在WTO2/3以上成員接受後正式生效,其生效將對中國和世界經濟産生怎樣的影響?

  宏結:《協定》實施後,無疑將大大降低企業的交易成本,提高交易效率。測算結果顯示,《協定》實施將帶動全球GDP增長9600億美元,增加2100萬個就業崗位。我們對涵蓋中國85%以上貿易額的40個WTO成員的面板數據分別建立貿易總額、進口和出口的改進引力模型進行實證研究,結果表明,貿易夥伴GDP每提升1個單位,中國貿易總額和出口額分別增長0.587和1.378個單位;中國自身貿易便利化水準每提升1個單位,能帶動中國貿易總額提升4.602個單位,進口4.977個單位,出口3.069個單位;如果其他條件不變,中國和貿易夥伴從2016年開始執行《協定》,2020年中國出口將因此額外增加30.79%。除了直接帶來貿易額和GDP增長外,貿易便利化作為第二代貿易政策對於規範各成員政府行為的市場化,促進各成員認真貫徹WTO的透明度原則也有著不容忽視的制度改進作用。

  此外,《協定》的實施還將有助於中國更好地參與國際分工,在全球價值鏈治理中謀求有利的地位,進而推動中國産業結構升級,促進經濟增長方式轉變。

  龔曉峰:對中國經濟而言,將使得企業進出口貨物更加便利,有助於降低中國對外進出口貿易成本,提高跨境貨物流動效率,進而強化中國與主要貿易夥伴的經濟交往。此外,《協定》的生效和實施能倒逼中國口岸基礎設施、管理方式和口岸管理部門的提升和協同,有利於中國口岸綜合管理體系的形成。

  崔鑫生:在多邊層面,有利於促進世界貿易的增長和各國經濟的發展。在區域層面,《協定》成為區域貿易協定談判的範本,相關區域可以根據需要探索更高水準的便利化協定,將促進區域生産網路及參與國貿易和經濟的進一步發展。在國內層面,《協定》可以作為近期中國貿易便利化改革的主要依據和範本,特別是中國承諾《協定》生效後立即實施的措施,可以將中國的改革繼續向縱深推進。

  倪月菊:繁瑣的通關程式帶來昂貴的交易成本和時間成本,無疑是妨礙國際貿易進一步發展的主要障礙。《協定》的達成將極大地提高通關效率,削減貿易成本,在推進WTO成員貿易便利化的同時,將大大促進國際貿易的發展。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