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4月28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犯罪片“冷場”誰殺死了“犯罪天分”

  • 發佈時間:2015-09-16 08:30:44  來源:中國民航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特約記者 程喆

  《烈日灼心》檔期還未結束,另一部犯罪推理電影《別有動機》即將上映。在一個月內集中播放兩部關於犯罪的電影,實屬少見。《別有動機》能否獲得和《烈日灼心》一樣的關注度仍是未知。但從以往犯罪題材電影的小眾市場來看,這類電影通常逃不過“被殺”的下場。

  “犯人”沒有存在感

  中國電影市場潛力巨大,尤其是2015年上半年,中國電影總票房就超過了200億元。但在如此大的總量之下,總有一些小眾電影,比如戰爭題材、懸疑題材、科幻題材以及犯罪題材的電影。

  總體來説,近兩年出現了一些有影響力的犯罪題材電影:《闖入者》探討了三線工人的生活問題,其中也包含了犯罪片的元素;《烈日灼心》的暴力尺度引起了熱議,但對於犯罪分子的心理描寫很精彩,在國産犯罪電影中極為少見;講述一起分屍案的《白日焰火》,則獲得了柏林電影節最高大獎。其中,《烈日灼心》的表現最為突出,打破了內地犯罪類型電影的票房紀錄。而且與擅長犯罪類型的港産電影《掃毒》《寒戰》《毒戰》等相比,《烈日灼心》的攻勢相當淩厲。

  然而,除了《烈日灼心》外,國産犯罪題材電影受到關注的並不多。關注女性權益的《聖誕玫瑰》獲得了良好的口碑,但票房只有20多萬元。相關影評認為,此類電影劇情很有意義。票房不高是因為在中國並沒有較廣闊的市場。即便是商業化程度最高、口碑較好的《全民目擊》,最後票房也只有1.8億元——這並不少,但和現在動輒幾億元票房起步的中國電影來説,它的票房同獲得的獎項以及口碑是完全不匹配的。

  票房不好、關注度低使一些電影人愈加不願意碰觸這個領域,而少了有票房號召力的演員和導演,犯罪電影進一步局限于小眾市場。試想,如果沒有鄧超、郭濤、段奕宏影帝“三黃蛋”的加盟,那麼《烈日灼心》可能迎來另外一種結局。

  國人喜“樂”不喜“悲”

  中國觀眾印象較深的犯罪題材電影,多少夾雜了喜劇的元素。馮小剛、寧浩等導演曾對犯罪片進行了重新包裝,將喜劇元素融入犯罪片當中,所以就有了《天下無賊》《瘋狂的石頭》這樣的犯罪喜劇——雖然它們給觀眾的第一印象和“犯罪”關聯不大。

  中國也有重口味的犯罪題材電影,比如1988年李少紅導演的《銀蛇謀殺案》,1989年的《死期臨近》等。但現在這種陰暗的黑色題材已經不多見了,最能被觀眾接受的屬於商業化風格較為明顯的犯罪片,比如《寒戰》《邊境風雲》等。

  在亞洲地區,最擅長犯罪題材電影的是南韓人,在南韓上映的犯罪類型片經常登上票房冠軍寶座。南韓人喜歡看犯罪題材電影,除了和電影本身品質有關外,有評論認為這是南韓人“恨意”的體現,這裡指悲哀、痛苦、怨恨、悔恨、自責等多種情感長期在心靈深處累積,沒有人可以被原諒。在美國電影中,通常有“救世主”存在,這個“救世主”可以是神、英雄、相關機構等。而中國電影則更多地體現了“大團圓”,並配合著一定程度的“健忘”。

  題材過於“高大上”

  與南韓犯罪題材電影大多圍繞復仇、爭權奪利、激情翻案展開不同,中國內地的犯罪片大部分都是主旋律的警匪片,《全民目擊》倒是有不少犯罪片的元素,《無人區》則包含了“西部公路+犯罪”的題材。中國香港的犯罪片基本上全都是黑幫片,也曾經有品質很高的影片。

  中國此類影片大都是弘揚人間正義,主張真善美,主張英雄本色,體現和諧的理念。影片中不論情節多麼曲折複雜,最終結果都會是邪不壓正,對人物善與惡的刻畫也十分鮮明。這一方面迎合了中國人骨子裏喜歡“大團圓”的心理;另一方面,少了情感的複雜性和人性的掙扎。電影《無間道》中有一幕,匪徒反派為了避免暴露身份,殺掉了他自己幫會裏的人,於是讓整個案情變得撲朔迷離,結局也更具開放性。而在內地上映的版本中,當面對指責他是間諜的警官時,他一言不發地交出了警徽。

  如此一來,犯罪題材電影往往被歸到主旋律電影的一部分,僅將創作空間局限在“好警察最終抓到壞蛋”、塑造人民警察英雄形象的層面上。而對犯罪者的心理挖掘、事件背後的真相揭示、警匪間的複雜關係並沒有充分延展。

  實際上,犯罪片是一個很好的講故事方式,因為它會把人物推向極限來尋找真相。美劇《犯罪現場》能連續拍了十幾年,就因為它有著源源不斷的故事,觀眾可以從劇情中不斷獲得新的資訊。《烈日灼心》的導演曹保平也認為,犯罪懸疑在國外是一個大的電影類型,緊張刺激,有天然的商業元素。只可惜國內的警匪犯罪題材電影近幾年並未隨著電影市場的繁榮而獲得更大的拓展空間。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