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8日 星期五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豐收田野美如畫

  • 發佈時間:2015-09-16 05:45:16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編者按 從東海之濱黃澄澄的果園到川西壩子金燦燦的稻田,從東北黑土地廣袤的玉米地到天山腳下無際的棉花田,美麗的中國大地正漸次展開一幅大美的豐收畫卷。本報從今天起推出“稻菽飄香金秋行”專欄,選擇一批有代表性的糧食主産區、林果主産地、經作集中區,展現希望的田野上,農業豐收的喜悅、魅力鄉村的成長、綠色家園的進步。

  金秋九月,稻菽飄香,一派豐收景象。在江西省永豐縣七都鄉黃家村小坑山谷,兩輛收割機來回穿梭,一片片金色的稻浪倒下捲入,一粒粒飽滿的稻穀傳送進收割機的大鬥中,秸稈粉碎後均勻地撒落在稻田之中……在場的人們臉上都露出了心滿意足的神情,歡聲笑語響徹山谷。

  正是晚稻成熟收割時節,金色稻田在如黛的群山掩映之下越發顯得奪人眼目,數只白鷺時而落在田野,時而低空盤旋。豐收的稻穀、忙碌的農機、勞作的農民、靜謐的民居,繪就一幅美不勝收的鄉村畫卷。

  43歲的村民黃金根經營著山谷裏的17畝耕地。儘管剛收的稻穀每包重達80多斤,他扛在肩上仍然步履平穩,像是有使不完的勁兒。“6月份一晚稻移栽不久,就碰上一次山洪,沖毀了不少秧苗。好在鄉里的農技員及時指導保苗、補苗、壯苗,今年的收成基本上不受影響。”黃金根説,實打實收,他的一晚稻畝産平均可達到900斤左右,以每斤1.5元的收購價計算,産值1300多元,剔除種子化肥、機耕機收等費用,每畝純收入超過800元。

  黃家村耕地面積總共有2199畝,除小坑山谷這150多畝因山高水冷只能種一季稻外,其餘都是旱澇保收的噸糧田。黃金根不僅種了17畝一晚稻,還種了近20畝雙季稻。經過精心管理,他的二晚稻全部開始抽穗揚花,秋風吹過,波浪起伏,稻花香沁人心脾。“我種的是縣種子站主推的優質稻,之前測算,今年二晚稻每畝産量可突破1000斤。”黃金根樂呵呵地説。

  黃金根家四口人,兩個孩子上學,開支不小。前幾年,黃金根沒流轉到這麼多耕地,一家人的日子過得有點緊。去年土地確權之後,他在村裏的支援下,擴大了土地流轉面積。預計今年種糧收入可達4萬餘元,加上季節性務工收入,純收入可達6萬多元,全家生活狀況明顯好轉。“明年爭取再多流轉一些土地,自己買臺收割機。”嘗到甜頭的黃金根已經開始籌劃明年的安排。

  “用上‘三控施肥技術’後,不僅少施了氮肥,還提高了成穗率、減少了病蟲害,今年晚稻長勢要好于往年。”站在稻穗迎風搖擺的二晚稻田中,沿陂鎮種糧大戶張學明對鎮裏的農技人員豎起了大拇指。張學明種了280畝一晚稻、280畝雙季稻。去年底,他和種糧大戶張金星牽頭組織78戶糧農成立星金水稻種植專業合作社,實行“五統一”管理。今年他帶領社員採用輕簡栽培、集中育秧、“三控施肥”等新技術,成效明顯。合作社2000多畝一晚、二晚稻長勢明顯優於往年。現在一晚稻基本收割完畢,畝均增産3%以上。二晚稻長勢喜人,預計畝均增産5%左右。

  永豐縣是江西省糧食生産先進縣。今年糧食生産中,永豐縣推進綠色增産,減少農藥化肥使用,追求農業生態可持續。全縣建立萬畝水稻高産創建示範片3個,推廣優良晚稻品種11個,水稻良種覆蓋率穩定在98%以上;推廣旱育保姆拌種拋栽、水稻增密節肥抗旱技術、農藥減量控害增産等新技術15項。在農藥減量控害增産技術3萬餘畝示範區,減少化學農藥用量約20%,每畝節省防治成本46元。“這樣,收成好了,環境也更好了。”永豐縣農業局糧油站副站長高春庭説。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