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30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江西省多措並舉加強中晚稻病蟲害防控

  • 發佈時間:2015-09-08 09:23:00  來源:中國農業資訊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本網訊中晚稻是江西省全年糧食生産的大頭,奪取中晚稻豐收,對於實現全年糧食生産目標至關重要。針對中晚稻病蟲害呈偏重發生態勢,江西省各級農業部門按照農業部防病治蟲奪秋糧豐收行動的總體要求,緊緊圍繞“穩糧增收調結構、提質增效轉方式”工作主線,認真實施“農藥使用量零增長行動”,採取綜合措施,切實加強中晚稻病蟲害防控,努力做到“蟲口奪糧”保豐收,“農藥減量”增效益,為實現全年糧食總産420億斤以上目標保駕護航。

  (一)完善“兩個”系統,強化監測預警。一是完善農作物病蟲害田間監測調度系統。在全省各縣(市、區)和50%以上的鄉鎮建立了水稻重大病蟲田間監測調查網路,加密監測頻率,擴大監測範圍,定期上報病蟲發生動態和防治情況。二是完善病蟲預報會商發佈系統。組織有關專家和周邊地區農業植保機構,不定期交流、會商病蟲害發生情況,分析、研判發展趨勢,及時發佈中晚稻病蟲害預警資訊,確保重大病蟲長中短期預報準確率分別達到80%、90%、95%以上,預警防控資訊在24小時之內傳送給專業防治組織、種植大戶、新型農業生産經營主體和廣大農戶。

  (二)推進“三個”融合,減少農藥用量。圍繞農藥減量控害和穩糧提質增效,堅持“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綠色防控、統防統治”的技術路線,重點推進三個融合。一是推進專業化統防統治與綠色防控的深度融合。以農業部確定的7個縣、11個全國水稻專業化統防統治與綠色防控示範基地為重點,帶動各縣(市、區)至少建立1個水稻病蟲專業防治與綠色防控融合示範區,全程實行專業防治與綠色防控。全省共建立水稻專業化統防統治和綠色防控融合示範基地120個,示範面積145萬畝,核心示範面積10萬畝,輻射帶動1530萬畝。二是推進農藥減量控害與控肥控酸的深度融合。省農業廳整合糧油、植保、土肥等方面的技術力量和項目資金,在15個縣實施糧食“四控一減”提質增效試點行動,通過控化肥用量、控地力下降、控土壤酸化、控病蟲為害、減農藥用量,實現糧食穩産提質增效目標。三是推進農企對接深度融合。充分發揮農業部門植保機構的橋梁和紐帶作用,促進農藥、藥械和綠色防控産品生産企業與種糧大戶、專業防治組織和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密切合作,在豐城、余幹、鄱陽等産糧大縣共建示範基地,示範應用燈誘、性誘、生物農藥等綠色防控産品,推廣用量小、防效好的新型高效低毒低殘留農藥及其科學使用技術,推廣作業效率高、農藥利用率高的新型植保機械,確保示範基地農藥使用量減少20%以上。

  (三)狠抓“四個”落實,確保防控實效。一是責任落實。建立完善“政府主導、屬地管理、統防統治、聯防聯控”工作機制,層層落實防控責任,確保重大病蟲防控的組織指揮、宣傳發動、協調配合責任落實到位。二是資金落實。在充分用好中央財政農作物重大病蟲害防治項目資金的基礎上,省財政設立600萬元專業化統防統治專項資金,並明確農業生産全程社會化服務試點項目資金重點用於支援機插、機防和機烘三個環節,市縣整合資金3000多萬元,重點用於支援專業化防治和綠色防控,重點扶持裝備現代化、服務全程化、人員專業化的專業防治組織,重點支援採購殺蟲燈、性引誘劑和生物農藥等綠色防控産品。目前,全省新型高效植保機械同比增長1.2倍,統防統治和綠色防控覆蓋率達到30%。三是技術落實。及早印發水稻病蟲害防控方案和中稻後期、晚稻病蟲害防治意見,突出重大病蟲,優化防控策略,明確主推技術,指導科學用藥。組織開展專業防治與綠色防控技術培訓820多期次,現場觀摩60多次,培訓鄉鎮農技人員、專業防治組織和新型農業經營主體1萬多人。四是督導落實。組織專業技術人員深入鄉村、示範區和田間地頭開展技術指導和宣傳培訓服務2300多人次,確保病蟲防控技術進村入戶到田。省農業廳組織5個督導組深入11個重大病蟲重發縣的鄉村,督查責任、資金和技術落實情況,確保中晚稻病蟲害防治取得實效。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