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9月09日 星期一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傳統金融新金融 如何相看兩不厭

  • 發佈時間:2015-09-16 04:29:33  來源:解放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楊 群

  傳統金融業一眾幹將轉投新金融,已成為一時的群體性現象。如興業銀行杭州分行原行長張長弓轉投P2P龍頭平臺陸金所;招商銀行零售網路銀行部原總經理胡滔轉投芝麻信用任總經理;上海首家民營銀行華瑞銀行,行長朱韜出身中國銀行華夏銀行原副行長黃金老辭職,有消息稱其可能擔任即將獲批籌建的蘇寧銀行高管……

  為何傳統金融人集體投奔新金融?原因無非是傳統金融業利潤下滑、待遇下降;新金融高薪挖角、期權誘人、平臺開放,未來發展想像空間大。然而,最近傳出從傳統金融業跳入新金融,走馬上任不到一年的微眾銀行行長曹彤又要作別的消息,令圍觀者不禁唏噓:傳統金融“大拿”與新金融,何以那麼快就“相看生厭”?

  應該承認,新金融業真的需要一批有經驗的金融人才。雖然網際網路帶來巨大的業務形態改變,但終究不是顛覆金融本質,因此新金融行業起步之初願意重薪厚待換取傳統金融人士的“經驗值”。不過,新金融到底是全新的領域,身懷傳統金融看家本領的成熟人才到了這裡,還是得有大量新業態、網際網路知識更新。如果一個來自傳統金融行業的人才可以百分百“吃老本”完全適應,那麼這裡搞的新金融恐怕也沒什麼“新”可言。然而,並非每個從傳統金融轉過來的人,都能快速適應創新文化

  相比“守業”的傳統金融“穩”字當頭,新金融可能更講求“闖”和“拼”。在原來傳統金融的“熟地”上,利用既有資源就可以穩妥地耕種、收穫。而在新金融的“田地”上,還有大片荒地開墾,尤其在平臺規模和資源還遠比不上傳統金融機構的情況下,人才面臨的綜合考驗和壓力更大。

  另外,很多新金融機構本身也存在不成熟的問題。如果説歷史較長的機構往往存在機構龐蕪、機制刻板、效率低下的弊端,那麼新生的機構則會有機制設計不健全、不合理,運作不規範等問題。遠看很美、生機勃勃,真的身在其中,尤其是習慣於傳統機構運作模式的人才,可能就會感到不適應。

  成熟選手和新賽場,合得快、分得也快,這是這個轉型時代亟待破解的普遍性問題。如果不能以變應變,努力適應,那麼雙方完全可能在短暫蜜月期後就丟失激情、彼此失望。

  從行業角度看,傳統金融和新金融兩大陣營需要從對壘走向競合,而兩大陣營裏的人,同樣應該互相包容,創造協同共進的企業文化,再輔之以技術和商業模式的創新,才能鍛造出一批優質的金融新銳。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