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19日 星期四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人口紅利消失並不會導致經濟停滯(熱點辨析)

  • 發佈時間:2015-09-16 03:58:00  來源:人民網  作者:張車偉  責任編輯:羅伯特

  近些年,隨著人口紅利漸趨消失,中國經濟難以持續增長甚至會陷入停滯的聲音甚囂塵上,人口紅利也從推動中國經濟增長的有利因素轉變為一些人唱衰中國的依據。實際上,人口因素或者具體地説勞動力作為經濟增長的要素,其影響和貢獻既不能過分誇大,也不能小看,而應客觀辯證看待。

  所謂人口紅利期,就是人口轉變過程中所出現的被撫養人口比例下降、勞動年齡人口比例升高,從而勞動力供給相對豐富的一個時期。改革開放以來,人口紅利不斷轉化為勞動力成本優勢,推動我國從一個貧窮落後的國家快速發展成為中等偏上收入國家。然而,與其他國家相比,我國人口紅利來得快、去得也急。隨著生育率快速下降,人口老齡化加速,勞動年齡人口無論從佔比還是從絕對數量看都在下降,人口紅利減弱甚至消失已經成為我國經濟必須面對的挑戰。那麼,人口紅利消失是否會導致我國經濟增長動力喪失從而陷入停滯呢?

  先來看一看人口紅利給我國經濟帶來了什麼。在人口紅利條件下,勞動要素接近於無限供給,勞動力成本較低,資本會獲得超額收益,這樣以高投資拉動經濟增長就成為自然選擇。這種模式支撐了我國過去30多年的高速經濟增長。而人口紅利消失意味著勞動力成為稀缺資源,勞動力成本上升,資本無法像過去那樣輕易地獲得超額回報,以高投資驅動經濟增長的動力減弱,經濟減速在所難免。但如果應對得當,人口紅利消失後,增長的動力來源反而會變得更加豐富,經濟增長的持續性會進一步增強。這是因為,人口紅利條件下的經濟增長較多地依賴低成本勞動力,經濟增長速度雖然快,但非均衡特徵突出,持續性較差;而人口紅利消失後,經濟增長會轉變為多要素均衡驅動,可持續性增強。

  其實,以上所談論的人口紅利消失更多的是指勞動力數量優勢的減弱,而從勞動力品質來看,紅利不僅繼續存在,而且更大。我國勞動力構成已發生根本性變化,過去主要以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為主的勞動力供給結構已經被高中和大學畢業生為主的供給結構所取代。近幾年每年新進入市場的勞動力大約1600萬左右,其中大學畢業生超過700萬,佔比達44%左右;高中和中等職業學校畢業生600萬—700萬,佔比達40%左右;而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只有不足300萬,佔比不到20%。如果説過去以初中文化程度為主的勞動力供給帶來的是人口數量紅利,能更多地推動經濟增長“量”的擴張,那麼,現在的勞動力供給構成帶來的則是人力資本紅利,將更多地推動經濟增長品質改善和效益提高。目前,我國經濟轉型升級步伐不斷加快,無論從産值還是從就業來看,服務業都已成為最大經濟部門。服務業發展需要更多依賴高素質勞動力,而我國勞動力供給結構變化正與經濟轉型升級的要求相適應。

  此外,人口紅利消失所帶來的要素稟賦條件的變化,還會促進全社會更加公平地分享經濟增長的成果。在人口紅利條件下,勞動力無限供給使得勞動者工資水準難以提高,國民收入分配更多向資本傾斜。這是長期以來我國國民收入分配格局不盡合理的一個重要原因。人口紅利消失,勞動力供求關係發生根本改變,必然推動工資水準提高,從而使得勞動者能夠更加公平地分享經濟增長的成果。從這個意義上看,人口紅利消失後,老百姓從經濟增長中獲得的收益會進一步增加,經濟增長會更多地惠及民生。

  作為要素稟賦條件的重要變化,人口紅利消失表明支撐過去經濟高速增長的基礎條件發生了改變。但經濟增長適度減速將伴隨經濟增長品質和效益提高,同時經濟增長的可持續性也會進一步增強。

  (作者為中國社會科學院人口與勞動經濟研究所所長、研究員)

  《 人民日報 》( 2015年09月16日 07 版)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