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30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打好旅遊牌不能僅靠縫縫補補

  • 發佈時間:2015-09-16 00:29:35  來源:蘭州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1客觀地説,蘭州旅遊經過20多年的發展,確實較上世紀有了明顯的進步,但依然不能否認其發展理念上的落後與速度緩慢的現實。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和人們生活水準的提高,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注重生活品質和出行環境了,尤其在網際網路+的背景下,人們出行對於服務理念、服務環境,以及服務設施的要求與日俱增,幾十年‘千店一面’怎麼會吸引人們關注的目光?同時,在旅遊與文化資源的挖掘,以及旅遊産業鏈的延伸等方面仍有大量的工作要做,亟需要突破。

  2眾所週知,美食與旅遊是一對“孿生兄弟”。美味佳肴總能吸引部分遊

  客的目光,快樂之旅亦可能給遊客帶來美味享受。當我們點擊蘭州地方小吃時發現,除最具特色的牛肉麵、手抓羊肉外,還有釀皮、甜醅子、熱冬果、羊雜碎,以及灰豆子、漿水面、臊子面等特色食品。可就當下來説,蘭州尚沒有一處匯集蘭州特色小吃的去處,這不能不讓人感到有點遺憾。

  3近年來,“中國西北遊出發在蘭州”極大地提升和推進了蘭州旅遊的發展,但蘭州旅遊要想在“一帶一路”建設中發揮更大的作用,緊靠當下的體量和規模是顯然不夠的。應當説,蘭州在旅遊發展的定位、旅遊資源的挖掘、産業的培育等方面仍有大量的功課需要認真去做,並以此發揮旅遊龍頭産業的作用,帶動地方經濟社會發展。

  4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蘭州及蘭州周邊的客流量還會有增長態勢,倘若不用創新的理念和思維下大氣力改善基礎設施,利用網際網路打造智慧旅遊城市的話,僅靠“縫縫補補”的話,顯然是不夠的。因為就當下來説,旅遊的主體已是80後為主導了,智慧城市建設迫在眉睫。

  伴隨著“一帶一路”建設的步伐和一系列利好政策,今年的甘肅旅遊迎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態勢,進而使敦煌、嘉峪關、張掖、甘南等旅遊熱點地區出現了一房難求、一票難求、一車難求、一導難求的“井噴”現象。一時間,走走絲綢之路,走進西部,走進甘肅成了眾多遊客不二的選擇。與此同時,作為絲路重鎮的蘭州再次吸引了眾多遊客關注的目光,出現了一房難求、一導難找的局面。

  那麼,作為絲綢之路重要節點城市的蘭州又以一種什麼樣的姿態出現在世人面前?蘭州旅遊又將帶給廣大遊客一些怎樣的感覺?蘭州及蘭州旅遊在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中扮演怎樣的角色?又將給予廣大遊客怎樣的物質、精神和文化享受呢?這些問題都是業界頗為關注的話題。為此,記者日前就此採訪了有關方面,傾聽了他們對於蘭州旅遊未來發展的看法。

  “利好”政策讓甘肅旅遊步入發展“快車道”

  近年來,我省一些重點旅遊城市明顯加大了大景區建設力度,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明顯完善,旅遊景觀品質有了新的提升,遊客駐足時間拉長,參與性、體驗性、互動性都有所提升,對遊客的吸引力明顯增強。同時,一些市州積極培育和推出了一批特色鮮明的旅遊新産品,大力開發適應不同層次遊客需求的旅遊新産品,推出了戈壁徒步、露營、漂流、登山探險、文化演藝、青少年勵志等特色旅遊産品。一時間,以自駕遊、徒步遊、採摘農産品等為主題的特色旅遊項目紛至遝來,讓人目不暇接,吸引了越來越多的遊客來甘肅旅遊。

  與此同時,作為甘肅政治經濟文化中心的蘭州,截至2015年8月底,全市累計接待國內外遊客3092.7萬人次,同比增長24.98%;實現旅遊總收入245.7億元,同比增長28.87%。接待旅遊總人數完成全年計劃的84.74%;實現旅遊總收入完成全年計劃的84.43%。

  對此,西北師範大學旅遊學院講師、甘肅旅遊發展研究院行政秘書夏冰這樣説,其實,就旅游來説,去年下半年以來,隨著“一帶一路”戰略的推進,旅遊消費對於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的推動作用日趨明顯,全國很多地方的旅遊都在呈增長態勢。只有甘肅作為國家“利好”政策的受益者之一,在許多人眼裏尚屬旅遊“處女地”,出現旅遊增長就顯得格外明顯。其中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一是國家“一帶一路”政策給甘肅帶來了“走廊式”的發展通道。二是蘭新高鐵的開通,不僅極大地節約了遊客的時間與成本,而且還極大地方便了遊客前往甘肅旅遊,使以往“遙不可及”的敦煌、張掖等絲綢之路沿線旅遊景區“近在咫尺”,距離“變短”。三是近年來甘肅一些知名景區在服務理念、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有了長足的進步與提升,使甘肅旅遊正在步入發展的“快車道”。

  蘭州不可錯過天勢地利之機

  瑕不掩瑜。就在為今年的甘肅旅遊大聲喝彩的同時,現實卻理性地告訴我們,作為甘肅政治經濟文化中心的蘭州卻依然存在諸多瑕疵,制約著蘭州旅遊産業的快速迅猛發展。倘若不儘快採取有針對性的措施的話,將勢必使蘭州旅遊再次錯過發展的天賜機遇。

  “總想把蘭州最靚麗的一面展現給遊客,但有時真的很無語。”日前,有20多年從業經歷的甘肅新中國際旅行社總經理胡榮樺如是説。

  其實,就旅游來説,那些常年奔波在旅遊一線的人的感受無疑是最為真切和準確的。胡榮樺具有蘭州人所特有的率真與性情。她説:“客觀地説,蘭州旅遊經過20多年的發展,確實較上世紀有了明顯的進步,但依然不能否認其發展理念上的落後與速度緩慢的現實。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和人們生活水準的提高,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注重生活品質和出行環境了,尤其在網際網路+的背景下,人們出行對於服務理念、服務環境,以及服務設施的要求與日俱增,幾十年‘千店一面’怎麼會吸引人們關注的目光?同時,在旅遊與文化資源的挖掘,以及旅遊産業鏈的延伸等方面仍有大量的工作要做,亟需要突破。”

  胡榮樺靠旅遊起家,並從中受益。胡榮樺坦言:“對於我們這些年長的旅遊人來説,旅遊已深深地融入了我們的血液,對於包括蘭州旅遊在內的旅遊發展分外關注,也感觸頗深。”“每一個旅遊人都是蘭州的形象大使,是蘭州的文化代言人。因為我們每一位旅遊者的一言一行都代表和反映了蘭州人的素質,遊客也會從我們的一顰一笑中感知到蘭州的文化與教養。”

  對於蘭州,胡榮樺有著與生俱來的情感。她説:“曾幾何時,我們為蘭州的牛肉麵、中山橋、五泉山而欣慰,為風姿綽約的黃河風情線而自豪,同時也為自己是黃河母親的兒女而驕傲。時過境遷,當年我們引以自豪的蘭州飯店、東方大酒店等賓館飯店面貌依舊,不再為外地遊客所鍾情追逐……”

  牛肉麵不再是唯一

  談及當下外地遊客提及蘭州的第一印象時,胡榮樺説:“當年,每當提到蘭州時,外地遊客都對蘭州牛肉麵心馳神往,羨慕之情油然而生。現在提及蘭州時,卻對蘭州的雞蛋醪糟分外鍾情。”

  蘭州是一個移民城市,具有很強的包容性。蘭州也是瓜果名城。旅遊“六要素”説的就是“吃、住、行、遊、購、娛”。吃是首要的,只有吃得好,才能遊得好。有過地接經歷的胡榮樺説,作為地接導游來説,沒有理由不説家鄉好。牛肉麵也的確曾是蘭州的一張名片,但隨著人們生活水準的提高,越來越的人開始注重健康與營養,雞蛋醪糟就自然成了當下外地遊客所鍾情的蘭州美食了。

  其實,熟悉和了解蘭州的人都知道,曾幾何時,以和政路、廣場西口、木塔巷、西關十字、文化宮、小西湖、西站等為代表的蘭州小吃街風光無限。這些讓人們耳熟能詳的小吃街,在滿足人們夜間消費需求的同時,以地道、鮮美,以及豐富的品種彰顯了絲路古鎮濃郁的特色飲食文化,凸顯了蘭州這座城市的品位與張力。因為在這裡,人們不禁可以聞到包子的香味、燒烤的焦味、羊雜碎的美味,甚至可以看到釀皮、涼粉的粉嫩,漿水面、臊子面裏的鹹菜、芫荽,讓蘭州人和來蘭的觀光客們感受了一把“舌尖上的蘭州”。

  特色美食僅存記憶中

  近年來,那些留存在蘭州人記憶中的一個個小吃街,卻因眾多原因而銷聲匿跡,只有大眾巷、正寧路夜市等個別小吃街區“茍延殘喘”。在這裡,我們不妨把時光拉回,回放尚留存在我們記憶中的蘭州小吃街。

  上世紀90年代初,東方紅廣場西口小吃一條街曾風光無限。這裡聚集了蘭州本土,以及天水、張掖,乃至天津、西安等地的風味小吃,曾讓眾多食客流連忘返,幾度回味。然而,隨著城市建設的需要,此處以小吃為本,特色為先的小吃街沒能延續其輝煌歲月,瞬間夭折,並由此沒落。

  與廣場西口小吃街命運相似的還有,曾聲名顯赫的和政路小吃一條街。這裡的火鍋店、涮羊肉,以及蒸餃、炒麵等特色小吃都曾風行一時,是蘭州乃至外埠遊客感受蘭州飲食的最佳去處,頗有蘭州飲食“風向標”的作用,以致這裡始終人滿為患,擁堵不堪。

  農民巷是蘭州久負盛名的特色街區,這裡集中了包括砂鍋、拉條等蘭州特色小吃的街區,是南來北往遊客關注最多最頻的地方。經過鋪設地下管網等整修之後,雖然商鋪的經營範圍和品種有所改變,但卻失去了往日人潮涌動,風風火火的繁華景象。就當下來説,曾頗具規模的西站夜市已難現往日繁華,小西湖、廣場西口、北濱河路等地的夜市和特色飲食則更早已物是人非。

  前些年,在餐飲業大行其道之時,好客、熱情的蘭州,還誕生了以北濱河路、八公里羊肉等為代表的一批特色飲食街區,一度成為外地遊客認識蘭州的標識之一。但由於種種原因,這些當年讓人們趨之若鶩的特色小吃卻因交通等方面的原因,有的另覓他處,有的改弦易轍,只有幾許記憶尚留存在人們的腦海裏。

  眾所週知,美食與旅遊是一對“孿生兄弟”。美味佳肴總能吸引部分遊客的目光,快樂之旅亦可能給遊客帶來美味享受。當我們點擊蘭州地方小吃時發現,除最具特色的牛肉麵、手抓羊肉外,還有釀皮、甜醅子、熱冬果、羊雜碎,以及灰豆子、漿水面、臊子面等特色食品。可就當下來説,蘭州尚沒有一處匯集蘭州特色小吃的去處,這不能不讓人感到有點遺憾。

  對此,胡榮樺説,蘭州曾經風光無限,不僅特色美食聲名顯赫,而且在住宿、城市建設等方面也明顯位居西北前列,作為導遊的我,當時可是為自己成長的城市榮耀了一把。其實,作為一個老旅遊人來説,我多想自己的腰桿子硬起來啊!可現在的蘭州,連一條像樣的美食街都沒有,就連昔日名不見經傳的西寧、銀川也已走在了我們前面,人家的馬路、住宿條件早已經今非昔比,確實讓人唏噓不已。

  蘭州要靠都市休閒娛樂項目“留住人”

  隨著社會的發展,旅遊業已成為全球經濟中發展勢頭最強勁和規模最大的産業之一。旅遊業在城市經濟發展中的産業地位、經濟作用逐步增強,旅遊業對城市經濟的拉動性、社會就業的帶動力、以及對文化與環境的促進作用日益顯現。那麼,作為絲綢之路重要節點城市的蘭州來説,在新一輪政策機遇的引領下如何儘快走出制約旅遊發展的“瓶頸”呢?

  西北師範大學旅遊學院講師、甘肅旅遊發展研究院行政秘書夏冰認為,以景區建設為代表的旅遊項目對於地區旅遊經濟發展的推動作用毋容置疑。近年來,“中國西北遊出發在蘭州”極大地提升和推進了蘭州旅遊的發展,但蘭州旅遊要想在“一帶一路”建設中發揮更大的作用,緊靠當下的體量和規模是顯然不夠的。應當説,蘭州在旅遊發展的定位、旅遊資源的挖掘、産業的培育等方面仍有大量的功課需要認真去做,並以此發揮旅遊龍頭産業的作用,帶動地方經濟社會發展。

  夏冰認為,就蘭州來説,最大的資源是黃河,最大的優勢是座中六聯,擁有與生俱來的區位優勢和交通優勢,這就要我們打好“黃河牌”,做好交通文章。倘若將“中國西北遊出發在蘭州”改為“中國西北遊相會在蘭州”,不僅會極大地吸引曾在蘭州工作生活過的人們,而且會更加凸顯出蘭州的交通優勢。對於蘭州來説,應當發展具有“高大上”特質的都市休閒娛樂項目,並以此為黃河文化注入新內涵,吸引各地遊客。僅靠蘭州本土企業推進蘭州旅遊項目建設是不現實的。作為政府來説,需要有大勇氣、大智慧來與國內一流或國外企業尋求合作,推進蘭州大景區建設,並以此盤活蘭州旅遊資源,吸引遊客,從根本上解決蘭州“留不住”人的問題。

  就目前來説,蘭州的交通及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已被許多人所詬病,而且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蘭州及蘭州周邊的客流量還會有增長態勢,倘若不用創新的理念和思維下大氣力改善基礎設施,利用網際網路打造智慧旅遊城市的話,緊靠“縫縫補補”的話,顯然是不夠的。因為就當下來説,旅遊的主體已是80後為主導了,智慧城市建設迫在眉睫。只有在旅遊線路、産品的設計上下功夫,在服務的理念提升上求突破,才可為城市贏得更多好口碑,使更多的遊客走進蘭州,感受絢麗甘肅。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