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6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向農民投資——訪山西省副省長郭迎光

  • 發佈時間:2015-09-15 08:52:00  來源:中國農業資訊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農業的現代化離不開高素質的新型職業農民。人力資本投資是回報率很高、很有效的投資之一。

  2014年,山西省向農業部申請,成為全國新型職業農民培育整體推進試點省;當年,山西省政府將培訓10萬新型職業農民列為為農民辦的五件實事之一,並納入省政府目標責任制考核範圍。

  山西不是農業大省,下大氣力提高農民素質,是怎麼考慮的?是如何實施的?效果又怎樣?一年多的實踐探索有什麼借鑒意義?日前,記者就此採訪了山西分管農業的副省長郭迎光。

  今天的投資就是明天的結構

  記者:從去年起,山西開始加大力度,連續7年每年拿1億元培訓10萬農民,你們這樣做是基於什麼樣的研判?

  郭迎光:伴隨農業現代化進程,我們始終重視農民培訓。2014年在已有基礎上,進一步加大了工作力度,目前初步形成了政府主導、多方面參與,聚焦三農、聚力農民,強筋骨、增素質的強大合力。

  我們這樣做,主要是基於對省情農情分析判斷,針對農業內部結構性變化提出的。應該説,山西已經有一個共識:今天對農民的投資,就是明天的農業結構。

  山西農業的最大優勢在於它的特色,包括雜糧、幹鮮果、牛羊、中藥材等,無論是太行呂梁兩山連片特困地區的穩定脫貧,還是平川地區農民的富裕小康都要求我們適應農業的結構性變化,比以往任何時候更加聚焦三農、聚力農民,推動農業發展、農民增收、農村繁榮,實現富民強省的目標。

  記者:山西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作有聲有色,其中一個新型職業農民培育模式還入選全國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十大模式。您能説説,山西的培訓模式有什麼特點嗎?

  郭迎光:山西的培訓在內容和形式上注重了“精準培訓、彈性培訓、現場培訓”。

  所謂精準培訓,就是培訓什麼農民説了算。我們建立了省市縣三級培訓網路,省裏把需要培訓內容分成了20多個門類,通過公開競標的方式選擇了12個培訓基地,不同的培訓基地承擔不同的內容,並由他們向農民公佈。農民學什麼、到哪學由農民自己選擇,培訓的所有費用由政府負擔,有些市縣連農民的吃住行費用都管了,農民形象地説,這叫“農民點餐,政府埋單”。

  所謂彈性培訓,就是什麼時候培訓農民説了算。針對農業生産的不確定性,我們要求培訓單位因材施教,針對不同的農民制定不同教案,在時間上、內容上、方式上靈活掌握,給農民最大的選擇空間。

  所謂現場培訓,就是針對農業知識和技術的特點,把課堂搬到田間地頭、農業園區、農業企業、合作社等,使農民掌握技能更直接、更便捷、效果更好。

  這些做法集中到一點,就是改變了過去只管培訓不問結果局面,把培訓作為一种經常性持續性的活動,貫穿到農業生産經營全過程。

  讓每一個農民都有提升素質的機會

  記者:我們注意到,山西把培訓對象擴大到了千千萬萬個普通農戶、普通農民身上,這又是基於什麼考慮決策的?

  郭迎光:農業的結構性變化已經不是單純的糧食生産,而是糧蔬結合、糧果結合、還有畜糧結合,土地和勞力的集約程度都明顯提高,有限的土地容納了相對更多的勞動力,每人平均收入也成比例增長。

  我在太谷縣武家堡做蹲點調查,一個普通的蔬菜拱棚,夫妻兩人一年需要投勞230天左右,年收入達到6萬餘元,換算一下,日均勞動收入130元左右,畝均收入1.5萬元左右。設施農業是這樣,養殖業的土地集約程度和勞力投入産出也是很高的。

  過去我們把培訓重點更多地放在農村幹部、專業大戶、農民合作社骨幹、企業經理人身上。這無疑是正確的,但我們認為這還遠遠不夠。家庭經營和專業大戶、農民合作社、農業産業化龍頭企業互相補充、互相促進,是服務和被服務的關係,不存在相互替代。對山西來講,適度規模的家庭經營或小型農(牧)場很長一段時間會是農業經營的主要形式。即使糧食生産,我們引導土地流轉,逐步由農戶兼業轉變為適度規模的專業化生産,但由於條件的問題,在一個較長時期內規模也不會很大,仍將是以家庭經營為主的適度規模經營。

  正是基於這樣的考慮,我們擴大了覆蓋面,把更多的普通農戶納入了培訓範圍,就是要通過面上的培訓使條件較好的農戶成為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一批適度規模的家庭農(牧)場。我們把這看作是適合山西省情農情,具有長遠性、方向性意義的事情,來看待、來組織實施。

  人力資本投資是最有效投資

  記者:把培訓與農業生産經營相結合,使農民成為新型職業農民,你們還採取了哪些措施?

  郭迎光:我們主要做法是培訓和認證結合,認證和扶持結合。對獲得認證的農民,我們在科技服務、保險服務、金融服務等一系列給予扶持。

  我們制定了雜糧、幹鮮果、畜牧等七大特色産業振興翻番規劃,並確定了各産業發展的重點區域。圍繞這些産業,我們聘請專家謀劃項目,並把他們放到便於農民搜尋的資訊渠道上。

  比如,為了解決項目融資的問題,去年在土地確權試點地區探索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抵押貸款試點,今年實施了“小額貸款富民工程”,由省市縣三級財政按比例設立給農戶的風險補償金,普惠到每一個貧困縣。對貸到款的農戶還按年貼息率5%給予貼息。

  從試點的情況看效果很好,臨汾的吉縣已累計發放貸款7.2億元,其中貸款5萬元以下的農戶9000余戶,佔農戶比例的三分之一。

  記者:農民渴望知識、技術和其他要素投資,你們這樣做的效果怎麼樣呢?

  郭迎光:人力資本投資是回報率很高、很有效的投資。其實,我們對農民的投資不僅體現在職業技能的培訓和生産經營的扶持上,還延伸到農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等各個領域,實現了對農民投資的多渠道、寬領域、廣覆蓋。比如,我們連續6年每年新出臺十項惠農政策,新增補貼資金10億元;我們加大農村飲水安全、文化教育、養老衛生等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投資,現在正在實施包括完善提質、農民安居、環境整治和宜居示範四大工程為主要內容的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工程,總投資近1000億元。

  對農民的投資,給山西三農的調結構轉方式帶來了很大的空間。山西糧食生産和農民收入連續多年呈良好增長勢頭。特別是去年,糧食生産創歷史新高。農民收入扭轉多年低位徘徊局面,連續幾年快速增長,高於同期城鎮居民收入和全國農民收入增速,今年有望繼續保持兩位數的增長。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