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01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廊坊農民培訓形式多樣效果顯著

  • 發佈時間:2015-07-22 03:33:35  來源:農民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來到河北省廊坊市永清縣龍虎莊鄉大青垡村的黃瓜大棚,只見黃瓜挂滿藤架。“從前,一畝地的大棚蔬菜掙不了幾個錢,現在通過精心種植的黃瓜,每畝可增收至少一萬元。”菜農韓曙光笑著説,“春節後,我們的蔬菜更火了,咱這離著北京近,新鮮的蔬菜從採摘到進京不過1小時,到北京批發市場或各大超市轉眼就被搶購一空,特別受北京市民的歡迎。”通過專業培訓,像韓曙光一樣的農民,在蔬菜種植方面掌握了微噴技術和秸稈反應堆增肥技術,不但蔬菜品質有了很大提高,病蟲害也明顯減少,畝産增收更是可觀。

  過去,農民在本鄉搞種植養殖盲目沒技術、外出打工想找份“有技術含量”的工作更是奢望。針對農民渴望科技知識和專業培訓的需求,河北省廊坊市于2010年底啟動“百萬農民大培訓”工作,目標是用5年時間免費培訓農民100萬人次。截至去年年底,市、縣、鄉、村四級聯動,累計培訓農民84.3萬人次,其中農村勞動力技能培訓45.2萬人次,農業專業技術培訓29.5萬人次,農民創業培訓9.6萬人次。通過技能培訓,80%的學員掌握了先進的科技知識,順利實現了就業增收。

  為了讓農民學到最想學、最實用的知識和技術,廊坊市在培訓工作開展前,充分考慮農民意願,全面了解農民對培訓內容、時間、方式和方法等方面的要求和期望,科學制定符合群眾意願的教學方案,並且實施分類培訓。該市建起各級各類培訓基地110個,內容涉及安全生産、維修製造、法律常識、農業技術、企業管理和家政服務等各個方面。同時,深入調研京津及本埠用工市場,緊密結合市場需求和産業特色,把農民創業、就業技術和農業産業化建設作為培訓重點,開展易操作、見效快、適合對路的實用技能培訓,這不僅解決了農村富餘勞動力轉移就業的問題,還推動了産業發展。

  此外,廊坊市農民培訓工作在集中辦班、現場教學等傳統培訓手段的基礎上,創新培訓渠道,利用廣播、電視、網路及報刊等現代方式,增強了培訓工作的吸引力。培訓過程中,在理論教學的同時,注重現場操作,以直觀、具體的教學方式傳授現代農業技術,深受廣大農民朋友歡迎。培訓工作還著眼于提高農民的綜合素質,他們將先進的思想文化引入課堂,開展家庭美德、職業道德、社會公德教育,引導農民轉變生産生活方式。

  農民培訓使得一大批科研項目從實驗室走向農村,蔬菜種植,雞、豬、牛、蝗蟲養殖以及其他特種養殖等項目得到深入推廣。通過項目帶動,一大批農民走上了專業化養殖、規模化種植的道路。這種規模化生産,能夠規避風險,實現小生産與大市場的對接。

  “林菌間作”是廊坊職業技術學院侯桂森教授主持的一個國家級課題,為推廣“利用林下空間種植食用菌”技術,學院將校內的迴圈農業基地作為教學點,培訓農民。侯桂森等老師還親自走到農村,把培訓課堂辦在田間地頭,實地指導農民種植。目前,這一産業已在廣陽區北旺鄉、香河縣五百戶鎮等地得到推廣,種植面積達萬畝以上,每畝純收入8000至10000元,成為當地農民增收致富的新亮點。

  為促進就近擇業,提高農民收入,廊坊市著力推動“訂單培訓、定向輸出”、“就地培訓、就近轉移”的模式,較好地解決了“百萬農民大培訓”的出口問題,使農民學員招的進、學有成、就業快、能增收。該市在三河、永清等地進行入戶調查後顯示,被調查戶全年每人平均收入比培訓前增加了14.8%。

  據了解,今年該市計劃再培訓農民20萬人次,其中勞動技能培訓12萬人次,創業培訓2萬人次,農業專業技術培訓6萬人次,讓新型農民真正成為新農村建設的主力軍。 張迪孫亞安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