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8日 星期五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新興市場債市起伏

  • 發佈時間:2015-09-14 16:31:17  來源:國際商報  作者:張日  責任編輯:羅伯特

  近日,據《華爾街日報》報道,近些年,較高的收益率以及升值的匯率為新興市場以本國貨幣發行的債券引來了大規模的投資。但是,現在受累于兩面夾擊,外國買家感到手頭拮據。

  今年年初至今,新興市場本幣債券回報率大幅萎縮。相比之下,新興市場發行的強勢貨幣(如美元和歐元)債券回報率僅下跌了0.6%。同時,新興市場本幣債券基金的資金流出規模在擴大。根據Morningstar發佈的數據,今年前幾個月,新興市場本幣債券基金流出規模高達13億美元。相比之下,新興市場強勢貨幣基金僅流失了2.63億美元。

  而就在前兩年,新興市場國家本幣債券還是香餑餑一塊。2014年1~6月,新興市場國家在全球發行的主權債券規模達到了694.7億美元,比2013年同期增長了54%,發行規模創下紀錄。

  是什麼原因使新興市場本幣債券從洛陽紙貴變成了明日黃花?

  外因:美聯儲加息

  分析認為,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之後,在全球多年超低利率及非常規貨幣政策的推動下,全球債券收益率被壓制在極低水準,從而將投資者吸引到債券市場中收益率較高的新興市場國家債券上。而近期新興市場貨幣大面積走弱造成的鉅額損失已經抹掉了很多債券的利息收入。與此同時,鋻於一些發展中國家的收益率正在下滑,再加上經濟增長減速以及大宗商品價格的下跌,投資者對新興市場債務的興趣減弱。

  中國銀行投資銀行與資産管理部分析師丁孟在接受國際商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引起新興市場本幣債市受冷的原因主要是美聯儲將在今年年內加息,利率上浮,由此傳遞出美國經濟開始比較健康地增長並逐漸提高極低利率水準的信號。這引導大量原來由於收益率過低而離開美國債市的投資者回流。另外,雖然目前新興市場本幣債券的利率水準高於美國債券,但投資者的投資依據主要是利率變動而非利率的絕對水準,投資者對新興市場的利率水準長期走高持懷疑態度,傾向撤出資金;即便新興市場能保持高利率水準,但近期大宗商品價格下跌等因素引起的新興市場匯率變動等情況使投資者認為其風險在上升。從風險和收益角度來衡量,新興市場變得不像以前那麼有吸引力了。

  中國社會科學院亞太與全球戰略研究院新興經濟體研究室主任沈銘輝對國際商報記者表示,從短期來看,新興市場債市受冷和近一輪國際市場對經濟危機的調整有很大關係。世界經濟大環境沒有恢復,歐洲經濟不景氣,美國經濟低速增長,需求不旺,導致以出口為導向的新興市場國家整體經濟運作不佳,如中國、巴西、俄羅斯等以製造業為主的新興經濟體增長減速。而出口不佳又反過來影響處在産業鏈上游出口石油的國家,如俄羅斯等國。因此,目前整個新興經濟體從宏觀面來説經濟運作處於低水準。從微觀面來看,美聯儲加息後大量美元回流,導致新興經濟體出現債務危機的苗頭。

  內因:經濟結構不健全

  雖然新興市場本幣債市受冷與外部環境的影響關係密切,但沈銘輝指出,從長期來看,新興經濟體的內部結構問題才是根本原因。他表示:“新興經濟體中,像中國這樣産業結構健全的國家不多,比如俄羅斯經濟增長主要靠能源出口,南非陷在解決就業問題的困境中難以脫身,巴西高度依賴出口且出口産品單一等。這些新興經濟體的抗風險能力較弱,迫切需要進行結構改革,治療痼疾。”

  沈銘輝進一步指出,還有一個影響因素需要注意:新興經濟體近年來對國際治理的衝擊非常大,美國在受到新興經濟體整體崛起的衝擊後,積極推出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TPP)、跨大西洋貿易與投資夥伴關係協定(TTIP)等應激策略。在新興經濟體出現問題後,發達經濟體出於政治和經濟兩方面的考慮集體唱衰新興經濟體,並進行政治打壓和投資限制。新興經濟體需抱團取暖,加強合作。

  不過,丁孟指出,債務危機在短期內不會發生。大多數新興市場國家的情況不像1997年和1998年那麼差,沒有到1998年俄羅斯債務危機那麼嚴重的境地,目前只在個別經濟體量較小的國家存在一定風險,但大面積來看,風險是可控的。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