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26日 星期四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公務員手機裏有多少微信群:有人玩轉120個群

  • 發佈時間:2015-09-14 13:35:00  來源:解放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有一項調查,針對行政機關、事業單位、外企、民企等行業從業人員,發現微信群的類別五花八門:校友群、家庭群、家長群、同事群、閨蜜群、聯誼群、業務群、公益群、戶外運動群……

  結果顯示,公務員平均加入的群有4個;外企從業人員的群有15個;事業單位和個體工作人員分別有7個和5個。

  “怎麼可能只有4個,40個都不止!”然而現實生活中,記者認識的許多公務員,大多這樣回答。他們的群都有哪些呢?對於這些群,公務員們是喜是憂?

  一手玩轉120個群

  人物:小青(28歲)

  職務:團區委幹部

  心得:微信群的核心在於“管理權”,保持群的“純凈度”

  小青一看就是充滿活力、不知疲倦的人。她在團區委負責青年社團工作,同時與100多家社團的數千名年輕人保持著聯絡,日常組織各種青年活動。

  “微信群簡直是為我度身定制的社交工具。”小青打開手機給記者看,裏面有120多個群,人數少則十幾人、多則上百人。而她,幾乎一人獨掌群主“大權”。

  她每天花在微信群上的時間,至少有五個小時。發佈活動通知、活躍氣氛、轉發心靈雞湯,參與群友們的對話。“累嗎?”小青説,一直盯著手機螢幕看,心神似乎都被“吸”了進去,不可能不累。但相比起以前一對一、一個個打電話發短信的聯絡方式,微信群已經是對她而言最優的工作方式。

  即便是為了工作,微信群的“玩法”也有很多,核心就是“群主”。小青説,剛開始建立50個群的時候,群主都由她自己當。漸漸地,她鼓勵一些有責任心、有熱情的年輕人擔任群主,從而為她的工作“減負”。“必須要有人管理,來維持群的有效運作。”她舉例説,各個社團負責人的聯絡群,主題就是經驗分享和交流;為了某一場活動建的臨時群,每名成員都應該積極地探討問題。

  微信群有兩個大忌:一是把無關的人拉進群,二是在群裏發廣告。碰到這兩種情況,小青都會毫不猶豫地移除一些群友。她覺得,群主可以通過“民主”、“集中”、“授權”等方式來進行管理,但核心還是“管理權”,保持群的純凈。

  小青關注最多的一個群,名叫“聚在一起”,130多名群友,每天天南地北地聊天,每秒鐘都有數條新資訊。有時群稍稍冷清了幾分鐘,馬上會有群友友善地放出紅包活躍氣氛。小青透露,這其實是一個“大家都沒有點破”的年輕人相親群,她把在相親活動中結識的小夥伴們拉在一起,大家聊聊吃喝玩樂等話題,整個群的氣氛健康向上。

  這是個聰明辦法。微信群猶如一個“公共會客室”,每個人的性格在公眾場合一覽無遺,對於此前並不很熟悉的年輕人來説,一對一的聊天反而不利於交往,群裏的對話不但可以製造輕鬆氣氛,也能讓年輕人找到自己欣賞的類型。

  有意思的是,已經有4對年輕人通過這個群開始談戀愛,而他們在群裏並沒有“説破”,還更加熱情撮合群友。小青説,對她來説,這其實是很重要的工作業績。

  努力成為“手機控”

  人物:老劉(53歲)

  職務:街道工作人員

  心得:年紀大了也要努力擁抱“網際網路”

  老劉戴著老花眼鏡看手機螢幕的樣子,辦公室裏的同事都覺得“有些好笑”。

  當了30年公務員,誰都知道老劉工作頂真,就是不太會玩“新設備”。他接手機、回短信的速度很慢,從來沒打開過自己的工作電子郵箱。可是一年前,他被微信群改變了。

  老劉安裝微信、被拉入群都是“被迫”的。當時,區裏建立了一個民政條線微信工作群,把每個街道的民政工作負責人都拉進了群,會議通知、文件都在微信群裏共用。他只能求助女兒,買了大螢幕新款手機、安裝了微信,學會了群聊。

  煩惱也接踵而來。老劉總是不記得打開微信,總是被同事埋怨“不起勁”,他還接連兩次缺席工作會議,就是因為沒有看微信。他不服氣地問記者:“微信通知怎麼能算通知?若沒有收到我的確認回答,總該補發個書面通知吧。”可是年輕同事告訴他,微信群發通知才是最保險的做法。

  第二個煩惱是,老劉不知道自己的微信號是啥時候和手機通訊錄綁定的。這讓他的微信號被自動推送到許多同事朋友那裏,對方熱情地要添加他為“好友”,可他從來不知道如何“驗證通過”。於是“辦公室傳言”又來了:老劉很注重隱私,不讓不親近的人隨便添加他的微信。

  為了“改變口碑”,老劉又改變做法。他終於學會了添加好友的方法,主動出擊加朋友微信,甚至還主動拉了辦公室工作群。為了更進一步,他時不時發一些心靈雞湯類文章和搞笑圖片到群裏。沒想到,他這種“刷存在感”的做法還是被年輕人嘲笑了,説他的轉的帖子太老、圖片不夠新潮。

  直到現在,老劉一直在努力。儘管還是有些跟不上,但他還是很認可微信群,他的理由是:“存在總是合理的”,尤其是人年紀大了,更不應該關閉自己、而是要趁著還在一線工作的機會,多接觸新鮮事物,他會用時髦的話説:“擁抱網際網路。”

  老劉的最新計劃是,開通一個微信公眾號,用活潑的方式反映科室工作。每天的更新內容,他要在各個群裏共用,得到更多認可和新的思路。

  因工作群患上“強迫症”

  人物:魯先生(35歲)

  職務:區市容部門科員

  心得:日夜不休的佈置工作,其實不是提高效率的有效辦法

  微信玩了3年,加入了100個工作群,魯先生的感受是:工作加碼、不堪重負。

  魯先生算了一下,他平均每3天都會被拉入一個新的群。有的是因某個具體項目組建的群,有的是工作合作對象組建的群,條裏的塊裏的都有。

  這些群的人員其實高度重合,他的10來名同事,重復出現于40多個群,魯先生説:“可見我們的工作任務有多少。”在他眼裏,每加入一個群,就意味著一項新的工作,常常是一個工作群剛建立,就有幾十近百條資訊鋪天蓋地發來。有時,深更半夜剛剛回復了領導發來的工作資訊,一大早睜開眼又被佈置了新的任務。

  “工作和生活的界限徹底被微信群打破了。”魯先生只能採用自己的方法,在這兩者之間“豎起籬笆”。他選擇一些沒有直接領導的群遮罩新消息提醒,平時很少作出回應,只有在別人@他時才出現。

  儘管這樣,魯先生還是覺得自己患上了“強迫症”。他説:“有時手機脫離手邊半小時,就有強烈的不安感,有時看到微信群裏閃動的紅點,總要一一點開看一遍。”

  建立工作微信群的初衷,是為了提高工作效率。魯先生説,有時領導在外面檢查工作,看到些不足之處,會直接拍張照片上傳到群裏,起初,相關負責人會立即反應迅速處置,但這樣的頻率高了以後,大家也會“裝作沒看到”或者找個理由推辭,還是按照一貫的工作節奏。

  對於公務員這個“特殊的職業”,魯先生內心有很多感慨。他説,人們總覺得,與其説公務員是一種職業、更不如説是一種身份,人們總覺得公務員應該24小時處於責任狀態,要為自己的崗位和民生負責,這種理念沒錯。但這應該建立在機制改善的基礎上,為每個公務員設置合理的崗位和不間斷提供服務的運作機制,僅通過微信工作群不斷增加工作量的做法,並不能改變什麼。

  小貼士

  微信群如何退群

  資深網友支招一:

  另配手機隔絕打擾

  被微信群騷擾,可以進入該群,點入右上的小圖標,選擇“消息免打擾”,這樣,別人發資訊的提示音就不會打擾到你。但有些智慧手機還是會有提示燈不停地閃,提示有未讀資訊。更好的方法是,配兩部手機兩個號碼,一部手機用於工作,另一部則相對私密,添加一些自己的親朋好友。而且,記得新手機號碼微信通訊錄不要與微信綁定,這樣會把自己“暴露”于所有熟人中。

  資深網友支招二:

  別畏懼“退群”

  如果真想退群,建議在群內講明緣由然後退出。也可以選擇幽默的方式,給大家講個笑話之後退出。有一種方式最實用:退群時不會顯示頭像,只會顯示“某某退出該群”,所以,想退群的人可先修改“我的群昵稱”,然後悄悄退出。退群儘量不要挑選群聊最活躍的時候,那樣容易引起關注,深夜悄然退出最好。而現在,新版本的微信退群已經不會有任何提示了。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