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19日 星期四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苦寒之地的20載堅守

  • 發佈時間:2015-09-14 09:30:47  來源:中國民航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本報記者 許曉泓 通訊員 李海濱

  1992年,昌都小夥兒貢嘎澤登應聘到昌都導航臺工作,成為了一名民航人。由於當時昌都邦達機場還沒有通航,他們去四川雙流機場實習時,走的是陸路,順利的話單程也要五六天。位於藏東的昌都,與首府拉薩以及周邊的成都、西寧、昆明的距離都在1000公里以上,且路途險峻,對外交往十分不便。直到1995年,邦達機場正式通航後,昌都這一茶馬古道上的要津才重新煥發出神采。

  如今,昌都人民越來越離不開邦達機場了。在這座海拔超過4300米的機場工作的人無時無刻不在接受惡劣自然條件對身體和精神的雙重考驗。他們用頑強的意志和樂觀的精神,譜寫了一曲動人的高高原機場保障之歌。

  無法避免的自然環境之苦

  7月,是西藏短暫夏季的開始,而從成都、重慶或者拉薩飛到昌都邦達機場的人,會覺得氣溫驟降。明明昌都的氣溫和拉薩差不多,但邦達機場要冷得多,穿件外套外加一件大衣依然不覺得熱。

  昌都的海拔比拉薩低300多米,只有3300多米,而周圍適合修機場的只有距離其120多公里、海拔4300多米的這塊邦達草原,市區和機場有接近1000米的海拔差,是兩地溫度迥異的原因。

  1000米的海拔高度差帶給人的最大挑戰不是冷,而是強烈的身體不適:頭痛,嘴唇變紫,食欲下降……對於初到昌都的旅客來説,他們可以迅速搭乘汽車,下到海拔3300米的昌都市,高原反應會大大減弱。但對邦達機場人來説,就沒那麼容易了,因為這裡就是他們的工作陣地,也是他們一半以上時間生活的地方。

  1995年4月28日,邦達機場正式通航。從那時起,邦達機場人就在年最高氣溫17攝氏度、最低氣溫零下40攝氏度的環境中工作、生活至今。截至6月30日,這座運作了20年的機場共保障航班13524架次,運輸旅客128.43萬人次,運輸貨物和郵件8043.7噸。

  昌都機場剛剛通航時,各方麵條件都比較艱苦。機場靠柴油機發電,每天零時都要停電;食堂做飯燒的是柴火,劈柴也成了各科室在保障航班後的工作之一。當時每週只有一架航班,老員工們每送走一架航班,都盼著下一架趕緊到來。最讓貢嘎澤登難忘的是1997年的大雪。那一年的雪下得特別大,經常是一下幾天。而機場並沒有除雪設備,雪一停全體員工就被拉出去掃雪,掃到淩晨再被拉回來。而第二天又開始下雪,他們又繼續出去掃雪……反覆下來,有的員工出現了雪盲,被送回昌都休息。

  無可替代的地方騰飛之路

  談起邦達機場的辛苦,昌都市副市長劉文德感受頗深。“我從拉薩調到昌都來,在昌都待久了,去拉薩都有高原反應,別説在邦達機場了。如果去內地休假,回來到邦達機場,簡直是要命,恨不得趕快下來。”對於邦達機場在昌都綜合交通運輸體系中發揮了什麼作用,這位分管交通的副市長用了特別重要、首屈一指、無可替代來形容。

  2013年,邦達機場進行跑道修復,機場關閉了45天。這讓整個昌都地區都受到了影響,外出只能坐汽車,時間長、路況又不好,直到邦達機場重新開放,人員的進出壓力才大大減小。昌都在整個西藏自治區的客流量和貿易量都排在前列,制約其發展的瓶頸就在交通。儘管近年來他們在公路建設上下了大力氣,但距離遠、地形險這些特點不可能改變。因為邦達機場的跑道使用年頭長、加之高原氣候的侵蝕,已經到了使用壽命的盡頭。這使得其處於限制使用階段,每天航班量不能超過3班,即只能從成都、重慶和拉薩各飛一班,這使得進出昌都的機票一票難求。

  特別是與昌都在歷史上就有密切往來的成都,兩地人員往來頻繁不説,在價格和時間方面也比地面交通有優勢,坐飛機的單程費用不過1000多元,而坐大巴車也要600元,且路上要花費兩三天時間。這讓成都方向的航班更是班班爆滿。

  在扮演進出昌都主要通道角色的同時,邦達機場對機場周邊區域的帶動效應也在顯現。邦達機場周邊的9個自然村全部屬於八宿縣的益青鄉。機場通航幾年後,益青鄉就將鄉政府搬到了機場旁邊。隨著邦達機場航班和客流越來越多,原本只是孤零零的鄉政府周圍已經被一家家餐館、酒店、學校包圍。

  “我們這個鄉在八宿縣14個鄉鎮中是發展最快的一個,我們自己也有想法把益青鄉打造成昌都市的一流鄉鎮,這得全靠機場。”益青鄉鄉長次仁加措説。益青鄉本是個純牧業鄉,因靠近機場,接觸到更多外來觀念,老百姓做起了生意:開了藏餐館和旅店。鄉里面的運輸車輛達到151輛,大部分靠的是機場通航後帶來的工程項目的輻射作用。

  邦達機場還在就業方面向昌都地區傾斜,專業技術崗位優先從昌都地區選拔合適的人才前往內地接受專業培訓,益青鄉也有一些年輕人應聘到邦達機場幹起了護衛等工作。

  作為昌都地區的門戶,邦達機場在做好自身各項工作的同時,還積極投身到昌都地區的駐村工作。目前他們對口聯繫的有3個村子,每個村有兩名員工駐村,一住就是一年。他們的首要工作是幫助村民提高收入。邦達航站黨委書記王洪泉就曾是第一任駐村工作組組長,他們在條件艱苦的村委會住了一年,幫村民們修路、通自來水、建蔬菜大棚,並從觀念上讓他們意識到教育的重要性,意識到上面的政策和下發的文件,是能切實改善他們的生活條件的。

  無怨無悔譜就奉獻之歌

  貢嘎澤登在邦達機場已經工作了21年,他的業務能力也越來越強,拿到的設備維修證已有11本了。他很多個“人生第一次”也都是在邦達機場發生的。第一次坐飛機、在這裡認識愛人建立家庭……但他還是不得不選擇離開。

  自40歲起,他覺得身體不如以前了。年輕時,他能扛著設備走山路上到近5000米高的導航臺站,在邦達機場和昌都之間切換生活場景也不需要什麼適應期。但現在他從內地休假回來,要先在昌都休息三四天,才能到邦達機場工作。在邦達機場的值勤房裏,他準備了一個制氧機,每天晚上都會打開使用。去年12月,他因為心肌缺血住了院。醫生診斷患病與邦達機場艱苦的工作環境有關。

  王洪泉説,員工的身體健康狀況很是讓他們擔憂。心血管疾病、高脂血症、尿酸偏高等是員工的高發病,其中76%的員工患有心血管疾病。而作為一個老航站,人員結構老化也是個問題。當地政府擴編和大量招工,將很多地方上的優秀人才吸納了進去,而內地和西藏其他地市的大專院校畢業生,又不願意到邦達機場工作。邦達機場第二條跑道馬上就要開工建設了,機場運作保障的安全壓力也陡然增大。

  現在的邦達機場跑道很像一塊百衲衣,每一架航班飛走後,機場運作保障人員都要到跑道上進行檢查,他們重點關注的是跑道上有沒有新的破損。一旦有了小的破損,他們要進行評估,並利用沒有航班的時候進行修補。邦達航站副站長尼瑪旺堆説,根據局方的評估,現有的跑道在明年7月就不能用了。機場停航對昌都市的影響太大,各方正在抓緊進行新跑道建設的各項工作。

  民航西藏區局考慮到邦達機場運營的實際,出臺了一項關愛員工的政策,在高海拔地區工作滿12年的員工,可以申請調配到低海拔地區工作。他們還準備在整個邦達機場候機樓和機場職工值勤用房裏安裝瀰漫式供氧裝置,盡可能減小惡劣自然環境對員工身體的影響。劉文德介紹,他們將在新跑道徵地方面給予全力支援,同時爭取儘快向自治區發改委爭取資金,為機場建一個垃圾填埋場。而在昌都“十三五”規劃中,還將修通邦達機場到昌都的快速路,進一步改善邦達機場進出的交通問題。

  在一些同事由於身體、家庭等原因選擇離開的時候,更多的邦達機場人選擇了留守。1996年就到邦達機場當管制員的中邊巴是西藏山南人。小學畢業就到內地讀書的他,從中國民航飛行學院畢業後被分配到了邦達機場,一直工作到現在。夏蓮2009年應聘到了邦達機場,如今已在這裡安了家。今年剛休完産假回來的她,在利用業餘時間向老員工請教配載的知識,她已經由剛來時的6崗升到了7崗。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