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02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布萊爾主義”死了 英國工黨面臨分裂危機

  • 發佈時間:2015-09-14 08:09:00  來源:新華網  作者:特稿·新華國際客戶端  責任編輯:羅伯特

  “工黨沒死,‘布萊爾主義’死了。傑雷米·科爾賓最終殺死了它。”

  在老資格“社會主義者”科爾賓當選英國最大反對黨新領袖後,13日出版的《星期日電訊報》頭版頭條如此寫道。

  這家政治立場傾向保守派的媒體説,前首相托尼·布萊爾主張下走“第三條道路”、即中間道路的“新工黨”完了,科爾賓擊敗了“令人厭煩的布萊爾主義者”。

  科爾賓的得票率高達59.5%,而競選對手伊薇特·庫珀、安迪·伯納姆和利茲·肯德爾的政治立場更傾向於中間道路。

  其他媒體同樣認為,科爾賓當選意味著工黨告別“新工黨”的政治遺産。右翼媒體《星期日郵報》大標題解讀,“紅色”的科爾賓“埋葬”了“布萊爾主義”。

  布萊爾曾三次率領工黨贏得大選,是選舉戰績最輝煌的工黨領袖,因追隨美國發動伊拉克戰爭,如今在英國國內十分不受歡迎。

  不過,路透社指出,伊拉克戰爭並不是導致布萊爾人氣猛跌的的唯一原因。

  布萊爾主張走不同於左派或右派的“第三條道路”。英國經濟在他執政十年間重新煥發活力,年平均增長率高於同期的法國和德國。但與經濟成就相比,布萊爾政府在社會政策方面的成就顯得遜色,一些老問題依舊突出。而在外交上,英國民眾對布萊爾對時任美國總統喬治·W·布希亦步亦趨,越來越不滿。

  左翼媒體《新政治家》週刊專欄作家勞裏·彭尼認為,“新工黨”的那些人“早已投身選擇權力而不是堅持原則的那個政治階層”。

  新老勢力較量

  科爾賓一直是“新工黨”的反對者。批判布萊爾政府傾向大企業、大財團的政策,後者令許多工黨支援者不滿。

  英國媒體分析,許多從未參加過投票的學生等年輕人選擇了科爾賓,上了年紀的人對工黨上世紀90年代起走中間道路感到“幻滅”,也選擇了科爾賓。

  按照《衛報》專欄作家拉斐爾·貝爾的説法,這次選舉揭示了工黨內部在支援者結構和文化上的分裂,由老牌左翼鬥士和自發、樸實、充滿理想主義的年輕人組成的“新興”力量,擊敗了“當權派”,把“布萊爾主義”埋入廢墟。

  12日在勝選演説中,科爾賓對數以千計被他的競選活動吸引的工黨新支援者表示歡迎和感謝,同時希望那些因對工黨失望而離開的前黨員回歸。

  反緊縮政黨興起

  除了“布萊爾主義”的失敗,科爾賓勝選的背景還有歐洲主權債務危機。多國實施財政緊縮政策,一些反對削減公共開支的政黨在整個歐洲範圍興起。

  對工黨選舉結果,希臘、西班牙的左翼政黨紛紛表示祝賀。

  希臘激進左翼聯盟對科爾賓當選表示歡迎,認為這代表了“希望的資訊”,將鼓舞反對政府削減開支的“泛歐洲陣線”。

  西班牙“我們可以”黨領導人巴勃羅·伊格萊西亞斯發微網志説,科爾賓的勝利是“朝著為了人民利益而變革的歐洲邁出了一步”。

  路透社認為,科爾賓的勝利還與大西洋彼岸的政治氛圍遙相呼應。美國民主黨總統競選人伯尼·桑德斯正聚集左翼民主黨人的力量,試圖在黨內預選中擊敗“當權派”、前國務卿希拉裏·克林頓。近期民意調查顯示,桑德斯的支援率竟然在預選“風向標”艾奧瓦州和新罕布希爾州超過了希拉裏。

  工黨面臨分裂?

  然而,科爾賓的當選可能導致工黨分裂。就在他宣佈獲勝後,工黨“影子內閣”一些成員立即提出辭職。一些工黨大佬警告,工黨今後可能在選舉失利中湮滅。

  本次黨首選舉便是因今年5月工黨在議會選舉中慘敗給保守黨、時任黨首埃德·米利班德辭職而引發。

  法新社認為,科爾賓率領工黨2020年贏得選舉的可能性估計很小。

  雖然許多工黨議員讚賞科爾賓的個人品德,但一些“影子內閣”成員表示,不會留在以科爾賓為黨首的領導層。工黨“影子衛生大臣”傑米·裏德甚至在科爾賓發表勝選演説之時,便在個人微網志上貼出辭職信。

  “影子教育大臣”、“影子就業與養老金大臣”、“影子社區與地方政府大臣”以及科爾賓的手下敗將庫珀和肯德爾均表示將離開“影子內閣”。

  布萊爾警告,科爾賓的當選可能導致工黨分裂,他會成為工黨的“選舉災難”,科爾賓的支援者正創造一個“愛麗絲夢遊仙境”,卻缺乏搞政治需要的艱難決策。

  曾在布萊爾政府中擔任大臣的瑪格麗特·貝克特12日接受英國廣播公司電臺採訪時説:“分裂的政黨不會贏得權力。”

  她説:“要實現變革,你必須擁有權力。演講、示威、遊行不會真帶來多少變革。”這番話顯然針對長期從事“抗議政治”的科爾賓。(胡若愚)(特稿·新華國際客戶端)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