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0日 星期一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張毅關於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熱點問答

  • 發佈時間:2015-09-14 07:33:00  來源:中國青年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近日,國務院國資委主任、黨委書記張毅同志就《指導意見》制定和實施有關問題,回答了新華社記者的提問。

  問:圍繞以管資本為主加強國有資産監管,提出了哪些改革措施?

  答:以管資本為主加強國有資産監管,是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的新要求,是完善國有資産管理體制的方向和重點。為此,《指導意見》提出:一是以管資本為主推進國有資産監管機構職能轉變。準確把握履行出資人職責的定位,建立監管權力清單和責任清單,實現以管企業為主向管資本為主的轉變。該管的要科學管理,決不缺位,重點管好國有資本佈局、規範資本運作、提高資本回報、維護資本安全;不該管的要依法放權,決不越位,將依法應由企業自主經營決策的事項歸位於企業,將延伸到子企業的管理事項原則上歸位於一級企業,將配合承擔的公共管理職能歸位於相關政府部門和單位。二是以管資本為主改革國有資本授權經營體制。改組組建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作為國有資本市場化運作的專業平臺,依法自主開展國有資本運作,對所出資企業行使股東職責,按照責權對應原則切實承擔起保值增值責任。三是以管資本為主推動國有資本合理流動優化配置。以市場為導向、以企業為主體,優化國有資本佈局結構,增強國有經濟整體功能和效率。四是以管資本為主推進經營性國有資産集中統一監管。穩步將黨政機關、事業單位所屬企業的國有資本納入經營性國有資産集中統一監管體系,加強國有資産基礎管理,建立覆蓋全部國有企業、分級管理的國有資本經營預算制度。

  問:對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提出了哪些要求和措施?

  答:《指導意見》明確,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要以促進國有企業轉換經營機制,放大國有資本功能,提高國有資本配置和運作效率,實現各種所有制資本取長補短、相互促進、共同發展為目標;要充分發揮市場機製作用,堅持因地施策、因業施策、因企施策,宜獨則獨、宜控則控、宜參則參,不搞拉郎配、不搞全覆蓋,不設時間表,成熟一個推進一個。要引入非國有資本參與國有企業改革,鼓勵非國有資本投資主體通過多種方式,參與國有企業改制重組或國有控股上市公司增資擴股以及企業經營管理,實行同股同權,切實維護各類股東合法權益;在石油、天然氣、電力、鐵路、電信、資源開發、公用事業等領域加快向非國有資本推出一批符合産業政策、有利於轉型升級的項目;開展多類型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試點,逐步推廣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模式。要鼓勵國有資本以多種方式入股非國有企業,通過市場方式,以公共服務、高新技術、生態環保、戰略性産業為重點領域,對有發展潛力、成長性較好的非國有企業進行股權投資;鼓勵國有企業通過投資入股、聯合投資、重組等多種方式,與非國有企業進行股權融合、戰略合作、資源整合。探索實行混合所有制企業員工持股,在試點取得經驗基礎上穩妥有序推進。推進混合所有制改革要依法依規、嚴格程式、公開公正,切實保護混合所有制企業各類出資人的産權權益,杜絕國有資産流失。

  問:請您談談在國有企業改革中,如何強化監督防止國有資産流失?

  答:國有企業要先加強監管、防止國有資産流失,這一條做不好,國有企業其他改革難以取得預期成效,這是推進國有企業改革的一條重要經驗和工作要求。為強化監督防止國有資産流失,《指導意見》強調:一是強化企業內部監督。完善企業內部監督體系,加強對權力集中、資金密集、資源富集、資産聚集的部門和崗位的監督,強化內部流程式控制制,防止權力濫用。二是建立健全高效協同的外部監督機制。強化出資人監督,加強和改進外派監事會制度,加強審計、紀檢監察監督和巡視工作,整合監督力量,形成監督工作的閉環。三是實施資訊公開加強社會監督。完善國有資産和國有企業資訊公開制度,及時回應社會關切,有效保障社會公眾對企業國有資産運營的知情權和監督權。四是嚴格責任追究。建立健全國有企業重大決策失誤和失職、瀆職責任追究倒查機制,建立健全企業國有資産的監督問責機制,堅決遏制侵吞、貪污、輸送、揮霍國有資産等腐敗現象,嚴厲查處違法違紀問題。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