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8日 星期五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另類的“股神”

  • 發佈時間:2015-09-14 03:29:27  來源:解放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葉檀

  自有股市以來,股神層出不窮,能留名青史的不多,讓人唏噓的不少。

  各路股神,不問出身。精明的投資者與出身無關,而與其敏銳的投資嗅覺、專業的投資能力、以投資為樂趣的性格、不倦的投資追求相關。投資是為了正確的資源配置,通過專業投資者之手,讓社會資源到達誠信而有營利能力的企業手中,共用收益,共擔風險。

  但有的另類股神是在毀滅價值,而非創造價值。

  證監會投資者保護局原局長李量收受禮金、為他人謀取利益,第16屆主機板發審委委員鄧瑞祥涉“老鼠倉”,原證監會發行監管部處長李志玲配偶違規買賣股票。上述股神並不是真正的巴菲特式的股神,只是將手上各種權力變現尋求租金而已。

  還有精準進退市場的上市公司高管,證監會最近揭開不少人面紗。從一些案例來看,很多高管是精準資訊溢價的享受者,他們擁有得天獨厚的資訊優勢,比普通投資者更了解公司的真實運營,還能夠“創造”出各種各樣的消息。讓自己的親友合法利用資訊優勢與內幕交易的區分非常微妙,只能通過消息披露後精準的時間節點,通過舉證責任倒置的方式進行。

  主管南方電網計劃發展部的原副總經理、黨組成員肖鵬,被指其親友涉嫌利用多家電力供應商的內幕消息炒股,連續8年無一虧損,年均收益近50%。如果內幕得不到整治,這些親友就會被市場捧為股神,引起跟風效應。事實上,這些人的年均收益率超過巴菲特,只要灰色資訊鏈存在,他們可以源源不斷“神”下去。理智者清楚,這並不創造價值,而是竊取。

  另一類股神則是各路明星。一度市場上充斥著某某明星是股神之類的新聞,甚至煞有介事地寫上是怎麼成為股神的。怎麼成為,天知地知,你知我知。不否認,有的人不管從事什麼行業天生具有投資能力,他們開火鍋店很紅火,辦貿易公司很紅火,開網店賣紅酒很紅火,投資樓市能踏準節奏,而進入原始股市場,我的天哪,又踏準了。

  可多數人並不具備這樣的能力,他們的比較優勢在於特定的方面。比如,梅麗爾·斯特裏普是好萊塢影后,她的成就是留下讓人難以忘懷、回味悠長的角色,演藝事業與廣告等收入足以讓她過上優渥的生活,她可以找到專業人士為家庭理財,但很難想像,她本人成為一個大企業家、大投資家。因為藝術與經營企業、投資需要的是不同的素質,感性與理性,感知與邏輯推理能力很難優美地集中在同一個人身上。

  曾經遇到過一個科學家,有極高的專業地位,卻不太可能成為一個優秀管理者,當某某教授成為某某大學校長之類的新聞被曝出,實際上是這個科學家轉型的過程,他不可能在全心全意履行政之職時,再成為一個好的科學家,就是時間上也不會允許。有的科學家樂於拋頭露面,但這跟從事專業行政職務是兩碼事。

  分工明確的社會讓比較優勢得到市場的認可,有專業的投資人士提供價格、提升溢價最後變現。此時,文學、電影、科學、企業、連鎖店、投資各不相擾,只要做到行業最優,市場會給你估值。

  分工不明確的社會是強者通吃,學而優則官,演而優則股,一個科學家被迫成為一個投資行家,一個演員成為投資家,這是優勢資源變現,對發揮比較優勢不利。

  上述股神,説到底是租金神,是資訊神。這樣的股神充斥,普通人與年輕人不可能得到機會,股市投資就是從強者嘴裏爭搶漏食的爭分奪秒之戰。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