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7月01日 星期一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湖北宜昌:沿江打造萬億經濟走廊

  • 發佈時間:2015-09-13 06:41:54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上世紀70年代,葛洲壩工程興建,使峽江小城湖北宜昌發展成為中等城市;21年前,三峽工程開工,高峽出平湖,“峽盡天開朝日出,山平水闊大城浮”成為對宜昌的精彩概括。如今,宜昌充分借力長江經濟帶和長江中游城市群建設國家戰略,大力實施産業集聚,構建萬億元經濟走廊,從工程推動型向內生驅動型轉變,昔日“三峽咽喉”逐步成為長江上下游經濟區互聯互通的“節點”。

  沿江佈局

  8月22日,雨後初晴,在宜昌猇亭精細化工園,巨大的化工生産裝置填滿3000畝園區。停泊在長江邊的貨船,滿載著磷化工産品整裝待發。

  每天,這裡的精細磷化工産品通過長江水道,運往50多個國家和地區。生産這些磷化工産品的,是國內精細磷化工龍頭企業——宜昌興發化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興發集團的前身是興山縣一個生産黃磷的小廠。不足10年,興發精細化工園年生産100萬噸精細磷産品,品種達100多種,興發成為全球最大的三聚磷酸鈉和六偏磷酸鈉企業。

  興發集團轉型的背後是當地發展思路的變化。化工,是宜昌憑藉作為全國八大磷礦區之一的資源優勢發展起來的支柱産業。但很長一段時期,宜昌磷化工處於無序發展狀態。“産業發展層次低,企業多而不強。”宜昌市委、市政府意識到,發展已被逼到重新進行産業調整的關鍵時刻。

  “市裏一方面出臺‘限量開採、礦企對接、定額供礦’的狠招,關停並轉小礦山、小化肥、小化工;一方面,依託長江,引導企業、項目、生産要素向沿江集中,集群集約發展。”宜昌市經信委主任王大真介紹説。

  如今,在宜昌猇亭、白洋、紅花套等沿江工業園區,宜化集團、三寧化工、新洋豐、東陽光等化工領域龍頭企業及相關産業配套項目紛紛落戶,通過延伸、孵化産業鏈,磷、硅、鹽、煤化工産業集群規模效益顯現。2012年,精細化工産業率先成為宜昌首個千億元産業。今年上半年,精細化工産業完成工業總産值817.85億元,增長12.2%。

  王大真分析説,未來化工新材料、高端專用化學品、化學新能源、生物化工和節能環保産業等戰略性新興産業將是發展重點,通過沿江佈局降低運輸成本,通過高端“落子”成為專項領域“單打冠軍”,宜昌精細化工已經搶得新一輪發展先機。

  目前,宜昌精細化工、食品生物醫藥産業産值已雙雙突破1500億元,先進裝備製造業産值突破1000億元,現代物流、新材料、文化旅遊業産值增幅達兩位數,未來幾年將每年新增一個千億元産業。截至今年7月底,在宜昌打造的“沿江經濟走廊”,在建億元以上項目938個,實際到位資金1219.6億元,同比增長10%。

  “産業佈局由分散轉變為集中、集約、集聚;招商引資由撿到籃子就是菜、饑不擇食的狀態,轉變為只引進附加值高、規模大、效益好、污染少的企業;發展模式由小而全轉變為專業化、社會化、規模化;資源利用由粗放型轉變為綜合迴圈利用型;發展動力由拼資源、讓利稅轉變為自主創新……”宜昌市市長馬旭明用“幾個轉變”詮釋了宜昌沿江佈局的發展態勢。

  互動融合

  “上控巴蜀,下引荊襄”。自古以來,宜昌就以區位優勢而著稱。馬旭明説,打造萬億經濟走廊,沿江地區被賦予成為“核心增長極”的重任,産業佈局可分為3個部分:上游做旅遊,中游做服務,下游做工業,實現一、二、三産業的互動融合發展。

  宜昌市交通局局長馬宏彥認為,大力發展現代物流産業,是實現一、二、三産業互動融合發展的關鍵。他告訴記者,2011年,三峽船閘年貨物通過量突破1億噸,提前19年達到船閘設計水準。目前,長江上游地區貨運物流量持續保持年約20%的增速。加快三峽現代交通物流綜合樞紐建設,將有助於提高三峽樞紐的通過能力,更好發揮長江黃金水道功能。

  宜昌市委、市政府也敏銳地察覺到這個機遇,將現代物流業作為6大千億支柱産業來培育。該市以三峽樞紐港區為依託,沿江佈局茅坪、太平溪、小溪塔等10大物流園區,高標準打造三峽物流園、雲池物流園等62個重點物流項目。全力推進三峽物流中心建設,加快發展臨港産業、臨空産業和臨鐵産業,打造長江經濟帶重要物流節點城市,積極融入漢新歐、渝新歐和江海聯運跨國物流。

  隨著大物流、大流通格局的形成,宜昌利用區域優勢,形成各具特色的茶葉、柑橘、白酒、食品飲料農産品全産業鏈加工業體系,沿江建成9個農産品加工園區,全市90%規模以上農産品加工企業集中在園區。

  當好節點

  “抓住長江經濟帶開放開發的重大戰略機遇,建成長江中游城市群和成渝城市群的重要支撐點。”宜昌今年明確提出,將打造三峽城市群,助力長江經濟帶一體化發展。

  “打造萬億經濟走廊離不開區域合作。”湖北省委常委、宜昌市委書記黃楚平表示,只有在更大的範圍內優化配置資源,增強綜合樞紐功能和區域合作水準,宜昌才能真正成為長江上下游經濟區互聯互通的“節點”和産業“支撐點”。

  “構建三峽城市群是大勢所趨。”宜昌市委政研室主任湯明進一步分析,長江流域是我國重要的經濟軸線,是人口、城鎮和産業的重要聚集區。在廣闊的長江中上游區域,在武漢、重慶兩座特大型城市之間的1000多公里,沒有一座特大型城市。近年來,三峽區域裏諸多城市發揮各自優勢,加強差異互補、合作共贏,産生了良好的經濟規模效應,成為了區域經濟發展最活躍的地區之一。構建三峽城市群,有助於提升區域整體戰略地位和綜合實力。

  “隨著三峽區域水陸空立體交通網路的形成,過去是鄂渝兩省市的偏遠之地,目前已經變成發展熱土。”湖北省社科院副院長秦尊文建議:建設三峽城市群要打破地域、行政界線,坦誠合作,建立長期、有效的聯繫制度和合作機制;要進行頂層設計和整體謀劃,優勢互補,全盤拉動,形成合力;要共同著力城鎮化和城鄉一體化建設,形成緊密的城市群體系。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