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2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國産網劇憑啥這麼牛?

  • 發佈時間:2015-09-12 03:33:34  來源:西安晚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在很多人對國産網劇還停留在小成本“神劇”的印象中時,國産網劇已經用實力,默默實現著對電視劇的逆襲。本週,一部名為《無心法師》的網路劇在某視頻平臺播畢,這部每週只播出兩集,融合民國愛情風與捉妖故事的網劇,在大結局當日,收穫了驚人的7.1億點擊量。有業內人士戲言,這部無超級IP、無大牌明星、無落地衛視的“三無”網路自製劇能夠收穫口碑與收視率的奇跡,證明著國産網劇正在進入一個反超電視劇的“新紀元”。

  什麼時候,國産網劇變得這麼牛?它們,又為什麼能這麼牛?

  製作潮促成精品誕生

  幾乎全是不知名的新人演員,7.1億的播放量、豆瓣網上高達8.6分的評分……《無心法師》在近乎“裸播”的情況下,得到的成績讓業內咋舌。

  但在不少網劇人眼中,這個成績其實可以歸結到“厚積薄發”,《無心法師》的驕人成績也絕非個例。此前,《盜墓筆記》播放量一路高歌;《廢柴兄弟》第一季播放量達到近5億;《他來了,請閉眼》成為國內首部成功“反輸出”一線衛視平臺、網臺同播的網路劇;校園題材網劇《天才J》上線不到一天,播放量就已經超過500萬,粉絲訂閱超過4萬。

  有統計顯示,今年上半年全網已上線166部劇,“毫無疑問,今年已經進入網劇製作井噴的一年,在這樣涌出的製作潮競爭中,誕生精品我認為是毫無疑問的。”某網劇宣發工作人員陸女士認為,網劇突然在數量上“大爆發”,同時帶動品質提升,原因是“一劇兩星”政策讓電視劇的採購成本增加,很多網站和製作公司開始自己投資網路劇在網上播出。“但更重要的原因,從小接觸網路的80後、90後,甚至00後觀眾,逐漸成為收視主體之一,而看網劇則是他們中很多人的習慣。”

  錢大部分都花在製作上

  雖然在很多觀眾的印象中,網劇還停留在小成本和“5毛錢特效”的時代,其實而今的網劇早已“鳥槍換炮”,比如《無心法師》,就是用堪比大銀幕的精緻特效、考究的服裝人物造型,以及絲絲入扣的故事和人設,俘獲了大量“自來水”(網路用語,指不請自來並向他人推薦作品的粉絲)的心。

  與此形成對應關係的是,大多網劇並不會如電視劇那樣比拼大牌陣容。即使如今很多網劇的製作成本單集已超過百萬,“但好鋼用在刀刃上,把有限的錢更多用在好的編劇、服裝、後期、攝影、造型師、美術師等的身上,提高整體品質,是網劇製作方偏愛的選擇”。陸女士説。

  而根據《無心法師》出品方提供的數據,該劇投資在三四千萬元左右,其中特效的製作費高達到800萬元左右,佔了全部投資的四分之一。

  更注重觀眾體驗

  相比電視劇,網劇的高收視還沾了時效性的光。從拍攝到最終的平臺呈現,它的週期比普通電視劇短了不少,這就讓網劇有了更快的速度去“感應市場”。

  比如不久前熱播的《名偵探狄仁傑》就採用邊拍邊播的方式,整個劇製作和播放的節奏完全根據網友喜好自由把控。

  而鼎鼎有名的《紙牌屋》“用戶需求決定生産,拍什麼、誰來拍、誰來演、怎麼播,都由數千萬觀眾的客觀喜好統計決定”的網劇打造模式也被國産網路劇學到精髓——《天才J》就是一部首創“試驗片”概念的網路劇,記者從製作方了解到,當時該片的製作,號召完全由網友審片,完成了網劇從網路平臺自製到網友自選、自推、自頂的第一案例。 記者 孫歡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