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運係重組勢在必行
- 發佈時間:2015-09-11 12:30:34 來源:中華工商時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提升服務品質是我國集運企業未來的努力方向。龍頭馬士基的規模效應帶來服務與成本管控優勢。2013年,行業龍頭馬士基在其他集運企業紛紛虧損的情況下一枝獨秀,取得了15億美元的好成績,其運營理念對於我國集運作業的改革有著指向性的作用。馬士基的高盈利來自於其有效的成本管控和優秀服務帶來的運價溢價。然而,服務與成本端優勢的建立離不開公司的規模效應。馬士基的成功充分説明瞭在集運作業“沒有規模是萬萬不行的”這一道理。借助規模效應降低成本,提升服務品質也是我國集運企業未來的努力方向。
經營壓力加國改深水區,集運央企或通過並購提升效益。2014年9月國務院出臺的《促進海運業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是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國家層面第一個關於海運業發展的頂層設計,也是第一次對海運發展工作的全面系統部署。標誌著海運發展已經成為國家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該意見的出臺將會加速行業扶持政策的釋放和航運央企改革的進程。本次出臺的“意見”中,國務院明確表示要推動海運企業轉型升級。完善海運企業治理結構,轉變發展理念,創新技術、産品和服務。加快兼併重組,促進規模化、專業化經營,提升抗風險能力和國際競爭力。在做強做優海運主業的同時,適度開展多元化經營。實施“走出去”戰略,鼓勵中資海運企業對外投資和跨國經營。同時,結合國企改革的思想,國務院要求深化海運業改革開放。深化國有海運企業改革,積極發展國有資本、民營資本等交叉持股、融合發展的混合所有制海運企業。堅持規則平等、權利平等、機會平等,引導和鼓勵符合條件的民營企業從事海運業務。
航運央企重組傳聞其實在2010年之後就一直在坊間流傳,大多關於“中遠”和“中海”繫上市公司,背後邏輯主要是:1、兩家航運集團船隊大、體量足,連續虧損可能引發國家層面對航運企業的戰略佈局;2、市場重合度高,雙方強強聯手、改善經營存在理論可行性;3、因歷史發展原因,雙方集團及旗下公司高管、經營層主要領導很多都具備兩家公司的工作履歷(目前中海和中遠集團一把手都曾在對方公司擔任過高層職務),具備整合的基礎。
結合兩大公司近期的發展趨勢和現狀,二者重組必將帶來顯著的協同效應。重組之後船隊結構也能進一步優化,減少內耗;航線能夠共用,內外貿相結合,增強企業抗風險能力;拓展和鞏固客源的同時增強自身服務,適當抬高航線運價,著重管控燃油成本。重組之後,各自取長補短,必將使得我國的集運央企的水準得到全方位的提升。
(國金策略李立峰團隊)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