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9月21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李小龍”出手 最強厄爾尼諾真的來了?

  • 發佈時間:2015-09-11 01:30:56  來源:科技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近日,美國科學家預測,今年的厄爾尼諾現象很可能是過去60餘年中最強的一次。根據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氣候預測中心近日公佈的最新預測,今年的厄爾尼諾現象“李小龍”相對之前的厄爾尼諾現象“嚴重且增強”,可能至明年3月結束,或許會令太平洋增溫“達到或超過2攝氏度”。中國國家氣候中心8月也發出了類似警告,認為此次厄爾尼諾事件將至少持續到2015/2016年冬季,有可能成為1951年以來有系統記載持續時間最長的一次,強度將達到強厄爾尼諾的標準。南京資訊工程大學海洋科學院副教授陳中笑表示:“太平洋增溫超過1攝氏度很少見,如果是高出2攝氏度以上,意味著這將是一次極強的厄爾尼諾事件。”

   “李小龍”攻勢強勁威力巨大

  美國夏威夷大學的氣象學家阿克塞爾表示這次厄爾尼諾現象很可能是一個“超級厄爾尼諾”,根具美國氣象局的氣候模型分析顯示,這次厄爾尼諾的強度可能堪比1997年至1998年的那輪厄爾尼諾。世界氣象組織發言人克萊爾近日也透露,今年1月至6月全球表面平均氣溫達到有氣象記錄以來的最高值,今年6月也成為有氣象記錄以來最熱的6月。

  “李小龍”事件從2014年5月開始,到目前為止已經造成了巨大影響,其中,美國西部乾旱,南部遭受罕見暴雨襲擊。在中國,雨帶南移,北旱南澇,北方地區已出現嚴重高溫。澳大利亞降水量驟減,維多利亞的秋天氣候乾燥,巴爾幹半島遭遇百年不遇的洪災,日本廣島出現歷史最強暴雨,南亞暴雨洪澇多人遇難,印度新德里高溫創世界紀錄,部分地區氣溫達到了48攝氏度,導致超過1000人死亡。7月底到目前為止,中東地區飽受熱浪侵襲,埃及尤為明顯,熱浪致死人數已超過76人。

  在近日舉行的中國氣象局學習報告會上,中國工程院院士丁一匯表示,今年汛期南方十余輪降水都和厄爾尼諾有關,根據厄爾尼諾事件發生後的天氣氣候變化規律,在厄爾尼諾次年,我國雨帶主要維持在長江和長江以南地區,北方地區總體偏旱。從氣候資料來看,我國極端降水的強度和頻率都在增加,城市降水的突發性增強,讓城市常常防不勝防,也給暴雨預報帶來了很大挑戰。此次厄爾尼諾事件已經在世界範圍內展示了巨大的破壞力,我們必須未雨綢繆,做最全面的準備來迎戰“李小龍”的層層攻勢。

  各類“小男孩”破壞程度不相同

  “厄爾尼諾”是西班牙語的譯音,原意是“小男孩”。近些年來,科學家們依據海表溫度異常的空間分佈形態,將“小男孩”劃分為不同的分佈型來進行研究。科技日報社記者採訪了相關領域的氣象專家,專家表示,太平洋東部秘魯沿岸增暖的厄爾尼諾事件稱為東部型厄爾尼諾;赤道中太平洋增暖的厄爾尼諾事件稱為中部型厄爾尼諾事件;還有一些厄爾尼諾事件,既具有東部型厄爾尼諾事件的特徵,也具有一些中部型厄爾尼諾的特徵,被稱為混合型厄爾尼諾事件。

  專家告訴記者,1990年之後的厄爾尼諾現象,絕大部分都是由赤道中太平洋水溫增暖引起的中部型厄爾尼諾事件,它們相對於另外兩種類型的厄爾尼諾事件,所表現出的破壞力較弱。混合型厄爾尼諾事件強度則介於東部型厄爾尼諾事件與中部型厄爾尼諾事件之間。而由太平洋東部秘魯沿岸增暖所引起的東部型厄爾尼諾事件是所有厄爾尼諾事件中破壞力最強的,1972年、1982年、1997年3次有史以來最強的厄爾尼諾事件都是東部型厄爾尼諾事件。

  3種分佈型厄爾尼諾持續的時間也有很大區別,從1950年以來發生的所有厄爾尼諾事件中統計得出結論,除去個別特例,中部型厄爾尼諾事件持續時間較短,大部分持續時間不超過8個月;絕大部分東部型與混合型厄爾尼諾事件持續時間都在10個月以上。3種事件所暴發的時間也有所區別,混合型與中部型厄爾尼諾事件一般在夏季或之後暴發,而東部型厄爾尼諾事件暴發略早,多在每年的春季暴發。

  “李小龍”類型強度仍待考證

  21世紀以來,算上這次“李小龍”事件,一共已經發生了5次厄爾尼諾事件,每次事件後的第二年夏季,我國的主要降雨都發生在淮河流域至黃淮地區,而並不是出現在長江流域。這是因為上述厄爾尼諾事件的次年,西北太平洋副熱帶高壓偏北偏弱,導致長江流域和江南北部降水偏少,江淮流域降水偏多。

  據專家介紹,東部型厄爾尼諾,其次年夏季中國東部地區長江流域及江南地區降水偏多的可能性較大,而東南沿海降水偏多的可能性較小;中部型厄爾尼諾,其次年夏季中國長江和黃河之間降水偏多的可能性較大,而黃河以北和長江以南大部分地區降水偏多的可能性較小;混合型厄爾尼諾,其次年夏季中國有兩條雨帶。主要的降雨帶位於黃河流域及其以北地區。另一條雨帶位於華南,而江南至黃河以南地區降水偏多的可能性較小。

  國家氣候中心氣象監測室首席專家周兵指出,此次厄爾尼諾事件發展呈現明顯的中部型厄爾尼諾特徵。“不過,不排除當前中部型厄爾尼諾有向東部型,即典型的厄爾尼諾轉變的可能。”“李小龍”是否會演變為東部型厄爾尼諾,是關係厄爾尼諾會否變強,中國會否發生南澇北旱的關鍵。

  北京師範大學地表過程與資源生態國家重點實驗室副主任董文傑認為,現在仍然無法對此次厄爾尼諾是否最強蓋棺定論,但我們需要未雨綢繆,做好防範措施。“它對中國氣候的影響是個綜合性結果,預測難度很大。”董文傑説,“如果明年強度繼續加大,警惕性就一定要提高了,要做好防大旱防大澇的準備。”近日,丁一匯也對這次厄爾尼諾事件將對我國天氣氣候所産生的影響作了報告。他表示我國處於厄爾尼諾事件發生區的上游,影響途徑複雜多變。從2014年5月開始至今,厄爾尼諾已經對我國氣候産生了重要影響,比如2014年登陸我國的颱風個數較常年偏少,2015年颱風出現早且發生區偏東,2014年夏季我國降水南多北少,2015年入汛後南方降水偏多等等。由於超級厄爾尼諾事件會帶來嚴重影響,如大範圍乾旱和大面積頻繁的暴雨洪水,漁業資源驟減,大量農業和糧食大量減産等,因此需密切關注其發展動向。

  ——相關連結——

  盤點歷史上最嚴重的厄爾尼諾事件

  1972年—1973年東部型厄爾尼諾事件導致秘魯漁業資源驟降;非洲、印度、澳大利亞乾旱;中國北方大面積水資源短缺;蘇聯大面積乾旱、糧食減産,引發全球危機。

  1982年5月—1983年8月東部型厄爾尼諾事件導致美國南部洪水,中西部乾旱;中美洲乾旱;非洲南部高溫乾旱;東南亞、印度南部乾旱;孟加拉國、印度東部洪澇;中國多地洪澇,日本南部洪水;亞洲北部暖冬,中國東北與日本暖夏。全球經濟損失超130億美元,大西洋颶風顯著偏少,東北太平洋颶風活躍。

  1991年至1995年期間,連續發生了1991年5月—1992年7月、1993年3月—11月、1994年9月—1995年2月3次東部型與混合型厄爾尼諾事件,它們既獨立又緊密相連,所以也有人把其稱為一次長厄爾尼諾事件,此次事件導致非洲南部乾旱;美國有記錄以來最嚴重的洪水與暴雨。

  1997年4月—1998年5月東部型厄爾尼諾事件導致中美洲嚴重乾旱;南美暴雨洪水;東非多雨致洪,南非高溫熱浪;我國長江發生全流域性特大洪水,嫩江、松花江流域發生百年不遇特大洪水。這也是史上最強厄爾尼諾,海表溫度超過平均值2.5攝氏度,造成超2萬人死亡,經濟損失超340億美元。

  2004年7月—2005年1月中部型厄爾尼諾事件導致日本、澳大利亞高溫;非洲、南美洲、南亞暴雨致洪;中國華南、長江中下游嚴重秋旱。

  2009年7月—2010年4月中部型厄爾尼諾事件導致英國暴雨洪水;中國東部夏秋連旱,西南秋冬連旱;印度乾旱;肯亞乾旱饑荒;澳大利亞強沙塵暴。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