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30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社科院發佈報告:中國生態城市建設需警惕"偽生態"

  • 發佈時間:2015-09-10 15:26: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中國經濟網北京9月10日訊 由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發展研究中心、甘肅省城市發展研究院、蘭州城市學院及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共同舉辦的生態城市綠皮書《中國生態城市建設發展報告(2015)》發佈會今天在京舉行。

  中國經濟網記者獲悉,綠色生態城市建設凸顯中國城市未來發展方向,並成為不少地方的發展戰略,呈現出新的發展態勢:一是發展速度進入快速發展時期;二是發展理念趨於理性;三是發展定位立足本地實際;四是建設經驗將推動全球綠色城市發展。

  然而,與良性發展不協調的是,違背自然規律、超越生態承載能力和環境容量建設的“偽生態建設”或“偽生態文明建設”在局部範圍出現甚至蔓延,突出表現在以下諸方面:

  首先是,認識誤區。認為“生態城市”就是製造人態自然,通過種樹、鋪草、造水、建景觀大道等方式人工打造“生態城”、“宜居城”、“山水田園都市”,掀起了“廣場熱”、“草坪熱”、“水景熱”等,不顧民生力推人工生態;有的認為應借鑒國外先進案例,只有花大價錢才能建“生態城市”;有的認為應當建立一套普遍適用的生態城市規劃建設標準。

  其次是,建設誤區。人類文明社會經歷了上千年的演進,積累了豐富的物質和非物質遺産。保護歷史文化、延續社會結構是生態城市建設的重要方面。但一些城市政府對社會文化的各種片面理解,導致了讓人啼笑皆非的結果。有的地方崇洋媚外,大量複製甚至抄襲西方著名建築,一時間假“白宮”、假“凱旋門”再現中國;有的地方盲目復古,大規模恢復“唐城”、“宋城”、“明城”,勞民傷財。諸如此類的做法,是用一種人工文化生態破壞當地原有的文化生態,有悖于生態文明理念。

  再其次是生態折騰。一些地方在生態文明旗號下,今天植草坪,明天改花園,後天栽大樹。這種生態折騰不但沒有産生任何價值,而且成本巨大,顯然與生態文明建設的初衷背道而馳。

  專家們呼籲,中國生態城市建設需警惕"偽生態"。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