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6日 星期三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打造現代農業的“江安樣本”

  • 發佈時間:2015-09-09 00:31:29  來源:經濟參考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在江安縣現代農業綜合改革試驗示範區怡樂鎮麻衣壩,一輛載重15噸的冷鏈車正在港峰公司供港蔬菜基地裝蔬菜,車輛由始發地麻衣壩出發,20多個小時後將運達香港市場上市。

  “截至目前,我們公司生産的供港蔬菜已經輸送500余噸到香港,深受香港廣大消費者喜愛,促進了與香港市場貿易往來。”江安縣港峰農業發展公司副總經理蔣隆榮説,公司直供香港的蔬菜供不應求。

  “江安縣全力打造江安縣現代農業綜合改革試驗示範區,加快發展現代農業,優化農業産業結構,探索新型農業發展模式,創新農業增效方式,大力發展種養結合、生態平衡的生態友好型迴圈農業,實現農民持續增收,‘新村帶産業、産業促新村、産村互動相融’的發展勢頭凸顯。”江安縣委書記曾明全介紹説。

  30萬頭生豬項目引領發展

  農業綜合改革試驗示範區2011年引進的江安德康生豬養殖公司,投資8億元建設30萬頭生豬産業化項目,年出欄30萬頭商品豬,年産30萬噸飼料,帶動了周邊農戶按“公司+農戶”飼養模式發展生豬養殖,農戶建設適度規模的種養配套家庭農場,科學增收致富。

  德康公司探索生豬寄養模式,採取“企業帶動、農戶參與、協會統籌、金融服務、保險兜底、政府幫助”的六方合作機制,按“統一規劃佈局、統一培訓指導、統一物料供應、統一防疫、統一生産管理、統一銷售回收”的六統一模式,大力推廣“公司+家庭農場”養殖模式,帶動農戶養殖增收,助農成效顯著。

  “縣裏向我們家庭農場提供了補助資金,支援我們養生豬;德康公司帶動我們家庭農場搞養殖,家裏人不再出去務工了,年收入預計10萬元以上。”家庭農場主羅昌毅坦言,他正從農民逐步轉化為專職的養殖戶。目前,全縣已新發展“公司+家庭農場”50多戶。

  供港蔬菜項目主動“聯姻”

  生豬養殖産生的沼液怎麼處理,可否有效利用起來?結合這一問題,農業綜合改革試驗示範區引進了江安縣港峰農業發展公司蔬菜項目,充分利用德康公司養殖生豬的沼液資源,推進綠色生態種養迴圈基地建設。

  “投資1億余元,流轉了怡樂鎮麻衣村和豐産村約1800畝土地,分兩期建設。第一期800余畝已種植蔬菜,修産業路、建凍庫及産業中心;二期擬再擴大蔬菜種植規模,打造休閒農業觀光帶。”蔣隆榮表示。

  在現代農業綜合改革試驗示範區投資建設的蔬菜基地,屬四川省首家規模最大的供港蔬菜基地,擁有高品質健康有機蔬菜,不使用化學肥料,不使用農藥,不用大棚種植。基地蔬菜價格遵循市場行情,個別月份蔬菜銷售價格可觀;蔣隆榮説,公司在宜賓城區已實施電商行銷戰略,建立了蔬菜配送點,宜賓市民及川內一些酒店、市民也吃到了基地提供的直配綠色蔬菜。

  通過供港蔬菜、30萬頭生豬産業化這兩個項目,直接解決了當地1000余人就業,帶動江安600戶以上的農戶致富,間接帶動2000余戶農戶增收,助農增收上萬元。江安縣創新實施的園區標準化、集約化生産管理和機械化率,成為現代農業發展的樣板。

  幸福美麗新村“瓜熟蒂落”

  種養配套發展,支撐了現代農業綜合改革試驗示範區幸福美麗新村建設。投資約1.2億元的麻衣新村應運而生,建設農家別墅41棟154套,新村實現自來水、電、氣、光纖、網路“五通”。

  “我們在新村分到了住房,環境非常好,房子有特色,很滿意。”怡樂鎮麻衣村村民陳光強説。一棟棟農家別墅錯落有致,黑色油路蜿蜒其間,休閒、幼兒園、警務室、農家超市、自動存取款機、醫務室、便民辦事室等配套設施一應俱全。

  麻衣新村的快速推進,得益於用活“增減掛鉤”政策,置換出353畝城鎮建設用地指標,借助這一政策,江安縣投入資金1億元,對麻衣壩2000余畝土地進行了田型調整,對麻衣新村進行集中打造,並建立城鄉統籌發展基金,把“增減掛鉤”項目增值收益用於農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建設。

  “江安縣怡樂鎮麻衣壩農業發展實踐證明,改革創新是關鍵,只有突破傳統觀念,改變固有思維,擺脫傳統路徑依賴,從體制機制上破解各種障礙,才能為農村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不竭動力。”江安縣縣長張明明説。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