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7月01日 星期一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開學——大巴山的希望

  • 發佈時間:2015-09-08 02:31:07  來源:農民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九年前,父母雙亡

  爺爺奶奶兩位老人,十畝薄地,供養三位學子

  本報記者劉剛文/圖

  “上學的錢還沒準備好,我還在車上,信號不好……”電話斷了,但我聽得出來電話那端,趙德才的心情沉重。

  2015年,四川省通江縣雙泉鄉高嶺村一位父母雙亡、家庭特困的農村孩子考上了大學,成為當地的一大新聞。趙德才,9歲失去父母,但他能夠從大巴山深處的村小學考入鄉鎮中學,又從鎮辦中學考入通江縣最好的重點高中,2015年考入成都理工大學。這不可思議背後的故事令人感動。

  媽媽、爸爸把房子蓋好後就再也沒回來

  沿著崎嶇的山路,來到距通江縣城60公里外的雙泉鄉高嶺村,趙德才告訴記者:“那年我9歲,媽媽爸爸在廣州打工,他們把掙來的錢全都用來蓋房子,把房子結構蓋起來了,窗戶還沒有安,他們就走了,又回廣州打工,自那以後就再也沒有回來了。”

  “9年了,父母走了9年了,但我現在還記得他們的模樣,以及和媽媽爸爸在一起的時光……”小趙低下頭悄悄地把淚水拭去。

  因為父母雙雙外出打工,趙德才自小就與爺爺奶奶在一起生活,小學四年級就開始住校,每星期回家一次。“上初中時,我是我們班學習最好的一個,我喜歡數學、化學,對我人生影響最大的老師是化學老師,他不僅讓我喜歡上化學,更重要的是他教會我如何做人。”小趙説,“初中為了掙錢交學費,每個週末我都回家到田裏捉黃鱔。大巴山裏蛇特多,每次去捉黃鱔,我所有的汗毛都豎起來,周圍10米內任何細小的聲響我都不會放過。1斤黃鱔在鎮上能賣12元,每星期週末兩天,我都能捉10斤左右,這樣我的學雜費、生活費就夠了。”

  “高中這3年每年學雜費都要1萬多元,國家、學校以及社會上的好心人資助一部分,其餘全是爺爺奶奶提供的,沒有爺爺奶奶我不可能上完高中,更不可能考上大學。”小趙有意躲開我的視線,我知道那裏有淚花,那裏有太多的故事。

  為供孫輩們上學,奶奶累得背都駝了

  小趙75歲的爺爺已經沒有牙了,外加他濃濃的川音,我只得依靠小趙來為我“翻譯”。

  “我們家是村裏種地種得最多的一家,租了別人幾畝地,現在有4畝水田、五六畝旱地。為了能省幾個錢,我從不使用化肥和除草劑,全是人工除草。”爺爺正在與我們交談,奶奶插話説:“累得背都駝嘍!”她伸出手臂,“渾身都是病嘞!腰都直不起來了嘛,就是想讓孩子們能上學。”

  趙德才告訴記者,姐姐幾年前以優異的成績考上了大學,弟弟現在正在準備考高中,為了他們姐弟三人上學,爺爺奶奶近10年來一直睡在沒安窗戶、四處漏風的屋裏,大巴山的夜晚潮氣很重,所以他們都得了風濕性關節炎,許多關節都腫大變形了。

  記者對爺爺説,他們姐弟三人將來一定會孝順兩位老人的,爺爺立刻擺擺手説:“從來就沒有這個想法,只是想他們有一個更好的明天。”我看著老人無言以對,兩位老人,10畝薄地,供養三位學子,那將是何等的負擔和擔當。

  家裏窮,只有讀書才能改變命運

  在小趙家的墻壁和門上,記者發現多處寫著,“努力學習”“堅持就是勝利”“相信你一定行”“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趙德才説:“這都是姐姐寫的,她寫這些既是勉勵自己,同時也是鼓勵我們。”

  説起姐姐,小趙的眼睛閃爍著亮光,“姐姐是我的榜樣,她在綿陽師範學院上學,現在正準備考研。她是學校唯一一個獲得國家獎學金,同時還獲得國家勵志獎學金的同學。她不僅學習好,而且還是學生幹部,是全校兩個學生黨員之一。她還利用課餘時間去當家教,把掙來的錢寄回家,讓我們去讀書。”

  小趙説:“弟弟的理想是考上綿陽南山中學,那是四川省的重點高中呀。”

  爺爺説:“讀書我支援,我現在天天都在坡上幹農活,就是把該發的光和熱都發出來,家裏窮,孩子們只有讀書才能改變命運……”

  8月18日,那是一個人們認為吉祥的日子。那一天,中國扶貧基金會和中國石油總公司實施的“旭航助學”項目,將一筆獎學金送到了位於大巴山深處的國家級貧困縣——通江縣,50位貧困家庭的高中畢業生在他們即將跨入大學校門之際,收到了來自北京的祝福,趙德才也是其中的一個。

  開學前夕,記者再次撥通小趙的電話,他説:“開學需要的1萬多元,還沒湊齊,但大學我是一定要去上的,因為那是我生命的一切。”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