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7月03日 星期三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高中生出走可能真的是因為“窮”

  • 發佈時間:2015-09-08 02:31:14  來源:新京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大學生評論大賽

  不管陳偉的家境到底算不算得上貧困,最起碼,貧窮確實是陳偉對自己境況的認知。在敏感的青春期,所有的艱難都會被放大到極致。

  8月31日,安徽六安市高二學生陳偉離家出走,留下一封以“下輩子不做窮人家的孩子”為結尾的遺書,沒帶手機和錢包,七天無音訊。

  或許是很多報道大都用了那句“下輩子不做窮人家的孩子”做標題來吸引眼球,所以輿論一下子被“貧富差距”誤導,以為陳偉是因為家境不富裕而自殺,瞬間評論被“軟弱自私,父母白教育你了!”“沒有勇氣承擔自己的責任”“人家那大山上的孩子有的比你還艱苦人家不也活得好好的?”等佔領。

  然而看完整篇報道,我想説,陳偉選擇離開,可能真的是因為“窮”。

  貧,是沒錢;而窮,是處境艱難。大山深處的孩子並不都是三餐不濟,但也不可能時時自強不息。除了以自己的立場控訴陳偉,不如想想到底是怎樣的處境,讓一個男孩選擇離開。

  在很多人看來,似乎嚴苛的金錢觀是壓垮陳偉的最後一根稻草。從標題的“下輩子不做窮人家的孩子”到文中陳父“每月給二百”、陳偉“有很長時間都處於沒錢狀態”看,缺錢,似乎是陳偉處境艱難的主導因素。陳父本是想鍛鍊孩子勤儉節約能吃苦的精神,卻不料讓內向敏感、不願伸手向父母要錢的陳偉過上精神自虐的日子。

  陳父説過,陳偉從小很乖,性格內向,成績中上,屬於讓父母省心一類的孩子。然而性格內向的人大多內心敏感,多思多疑;而乖巧聽話則讓父母不為孩子的細枝末節操心,在他們看來,父母只要能滿足孩子吃飽穿暖上得起學的要求就行,至於孩子的內心變化,大抵會被忽視。

  不管陳偉的家境到底算不算得上貧困,最起碼,貧窮確實是陳偉對自己境況的認知。所以當父親給的二百塊錢並沒支撐過一個月時,他是自責而沮喪的;一個內向到不願開口向父母要錢的高中生,只能咬牙撐過一段毫無金錢來源的生活。在敏感的青春期,所有的艱難都會被放大到極致,儘管這些理由在旁人眼裏蒼白無力。

  陳偉選擇離開,可能真的是因為窮。他窮于父母的關心,一個連兒子一個月二百元是否夠生活都不清楚的父親,似乎不能算稱職;窮于而物質匱乏和心理敏感所帶來的“精神貧困”。

  □趙安琪(山東師範大學)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