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9月30日 星期一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機器換人”在浙江

  • 發佈時間:2015-09-07 02:31:12  來源:農民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本報記者蔣文龍朱海洋

  浙江農業需要機械化嗎?浙江農機化有何作為?農機化不就是幾臺拖拉機嗎?談到浙江的農機化,許多人不禁會有“皮之不存毛將焉附”的推理:在浙江,土地嚴重碎片化決定了農機化難以施展拳腳;而農業在全省GDP中比重日趨縮小,更意味著農機化的未來並非陽光大道。

  但如今,在砥礪實踐中,浙江改寫了這一邏輯:正是由於農機化的奮力挺進,很大程度上解決了勞動力短缺、規模經營不足、科技推廣緩慢等問題,大幅度提高了勞動生産率,浙江的農業現代化才得以破繭成蝶,寫下光輝燦爛的一章。

  統計數據顯示,當前,浙江百畝耕地擁有農機動力數位居全國三甲,水稻全程機械化水準居南方水稻産區前列,茶葉生産關鍵環節已基本實現機械化,農機裝備製造業産值位列全國第四……

  另一組數據是:連續多年下滑的糧食生産,由於政策補貼和農機化的雙重給力,最近10年基本保持穩定;十大主導産業則各顯神通,讓浙江農民在農業中也能賺得盆滿缽滿,每人平均純收入連續30多年領跑全國。

  在一個農業發展完全有可能被邊緣化的沿海經濟發達地區,在一個農機化困難重重、充滿挑戰的省份,浙江“農機人”克難攻堅、銳意創新,實現了農業生産方式由人畜力為主,向機械化作業為主的歷史性轉變,在機械化和農業現代化之間,形成了一種互促共進的良性關係。

  農業的根本出路在於機械化

  趙建陽是浙江省蔬菜産業首席專家,不久前,他將收集到的100多個視頻鄭重交給省農機局,裏面全是國外最先進的果蔬農機産品。他説,自己幹了一輩子農技推廣,即將退休前,唯一遺憾的是:與國外相比,與浙江其他農業産業相比,蔬菜産業的機械化嚴重滯後。

  “社會的每一個進步,都是機械化的進步。我們的品種很好,但如果沒有機械化支撐,就很難規模化、産業化。”

  趙建陽的憂心忡忡,典型説明瞭各個産業農機化難以齊頭並進的現狀。事實上,如果站在整個浙江農業發展的高度看,農機化的挑戰遠比他想像的要尖銳、要激烈。

  首先是農民心中“綠色”的期盼:浙江農民一直富甲全國,對從業體面、勞動輕便、增收致富有著新的、更高的要求。過去農村最富裕的是勞動力,通過人海戰術可以完成所有的大田作業;現在農民在家門口就能打工,收入穩定,且無風險。兩相比較,留在農村務農的,期望值自然更高。

  其次是浙江農業“黃色”的亮燈:一方面,與國外進口相比,浙江的農産品價格上已不佔優勢,另一方面,勞動成本還在節節攀升。雙重夾擊之下,如果沒有農機化撐腰,浙江農業岌岌可危。

  最後是發展的“紅色”要求:早在2003年,浙江就提出“高效生態”理念,但高效意味著高産,意味著大量使用化肥農藥,意味著生態環境的破壞;而生態則意味著對投入品的嚴格管控,意味著産量和效益有可能因此下降。魚與熊掌如何兼得,農機化無疑是“靈丹妙藥”。

  浙江農業的根本出路在於機械化,但又談何容易?除了承包經營帶來的土地高度碎片化,“七山二水一分田”以及“每人平均耕地不足半畝”的客觀現實,更是讓浙江農機化舉步維艱。比如:北方地區普遍使用的噴桿式噴霧機,工作效率很高,很受用戶歡迎,但到了浙江就“暈頭轉向”,因為浙江多的是山地,要水沒水、要路沒路,而噴霧機重心較高,要爬坡過坎,往往未及作業,早已翻倒在地。

  浙江必須探索符合自己客觀實際的優質、高效的農機化之路。副省長黃旭明在各種場合多次呼籲:“儘管困難重重,但要素約束和産業結構,都決定了浙江要實現農業現代化,就必須推進農業機械化。這是必由之路,更是根本出路!”

  農機專業出身的浙江省省長李強,更是多次強調:“機器換人”不僅能提高産品品質,而且對集約節約要素資源、優化勞動力結構、提高産品附加值和行業競爭力具有重要意義,一定要在工業、農業、商業等領域全面推進。

  走進“機器換人”新時代

  農機部門原來只管拖拉機,工作比較簡單。現代農業的發展,將“農機化”推至前臺。2004年,浙江審時度勢,提出“立足大農業、發展大農機,培育大産業、拓展大服務”的戰略思路,打破禁錮,開始向大農業的各個領域與環節延展。

  “如果論推進浙江農機化的最大特點,我認為就是用系統的觀念、統籌的理念、創新的舉措謀劃農機化發展,形成大農機格局。”已經在浙江省農機局局長任上連續奮鬥了11年的楊大海説。

  糧食安全是政治任務,也是浙江農業最難啃的“硬骨頭”。因此,浙江農機化首先從糧食生産上實施突破。抓住插秧、收割、烘乾這幾個關鍵環節,用機械化減輕勞動強度、擴大生産規模、提高經濟效益,從而調動農民的種糧積極性,連年縮減的糧食生産終於得以遏制,並於最近10年中基本保持穩定。

  對此,浙江省農業廳糧油首席專家孫健感慨道,對浙江而言,如果沒有機械化,要穩定糧食生産,幾乎是白日做夢。

  浙江除了糧食之外,還有十大農業主導産業,這些産業發展迅速、效益喜人,是特色所在、收入所繫;同時這些産業又大多屬勞動密集型,對機械化要求迫切,開發應用難度又特別大。對此,圍繞特色産業,浙江研發、引進、推廣了大批配套適用的設施裝備。

  從糧食到十大主導産業,從産前、産中到産後,從農業到林業、漁業、水利,浙江以統籌的理念,將農機化涵蓋到大農業的每個方面、每個環節。

  如果説,理念的創新,是農機化發展的“源頭活水”;那麼政策的創新,則是一種“保駕護航”。

  在農機化領域,浙江的政策創新一直走在前列。2007年,浙江最早出臺政策,對機插、統防統治等環節實施補貼;同年,浙江設立農機化促進工程財政專項,對引進試驗和示範推廣的農機化新技術、新裝備進行財政補貼。此後,又創新性地出臺了農機報廢更新補貼、設施農業設備補貼、高耗能農業機械報廢補償等政策。2012年,浙江又在全國率先出臺“全價購機、直補到卡”政策,此後逐步完善,實施“先買後辦、審批下放”等。一連串政策的出臺,大大激發了農戶購機積極性,農機動力總數由此激增。

  在財政政策創新的同時,浙江尤其注重體制機制創新,尋求農機化發展的內在動力。農機社會化服務,就是其中最為矚目的一大亮點。

  孫梅金是遠近聞名的種糧大戶,也是湖州當地響噹噹的農機能手。他發現:自己購置了農機後常常閒置不用,很是浪費。2009年,孫梅金聯合當地供銷社和7名種糧大戶,創辦尹家圩糧油農機專業合作社,為社員和周邊農戶提供一條龍農機服務,內容包括機耕、育秧、機插、植保、機收、烘乾、大米加工在內,既方便了大家又給自己帶來可觀效益。

  如今在浙江,這類農機專業合作社有1382家,各類農機服務組織更是多達5000余個,每年作業服務收入達到144.7億元,承擔了浙江七成以上的機械化工作量。服務內容從單一環節作業走向全程化作業,服務模式也八仙過海各顯神通。

  體制機制的創新,在農機化進程中常常表現為相互間的融合:過去浙江農業多為土大棚,農機根本無法入內,高效型農業設施被納入補貼目錄後,終於讓棚內農機有了施展拳腳的舞臺,農機和設施的融合,使得生産效益成倍提升;另一方面,通過農機和農藝的融合,一來讓農藝更好地為農機創造作業條件,同時農機設計也能更主動地滿足農藝要求;最後,借助農機化與“兩區”建設的融合發展,浙江推進園區乃至全鎮、全縣主要農作物的生産全程機械化,既可提高勞動生産率和土地産出率,還能促進規模經營和土地平整。

  在農機大融合,形成大格局,取得大發展的情況下,2014年,浙江進一步明確提出了“機器換人”的概念,在新起點上,謀劃實現新跨越。浙江認為,相比“農機化”概念,“機器換人”更生動直觀地體現浙江農業和農業經營主體對農機化的需求,更清晰完整地表達農機化在農業現代化發展中的任務和方向,對浙江而言,農業領域的“機器換人”是實現農業高效生態、特色精品、安全放心的必由之路。

  農機化提高了約十倍的勞動生産效率

  “舒蘭”是浙江比較出名的一家農場,核心基地1200畝。談到機械化,總經理沈玉興説,農場所産蔬菜雖説主供超市,市場較為穩定,但應急的單子也不少,倘若沒有機械化,臨時到哪去找那麼多工人?

  現在,從設施大棚到噴滴灌、耕種機械,“舒蘭”應有盡有。對比從前,沈玉興感慨無窮,表示農機化提高了約十倍的勞動生産效率。

  農業廳廳長史濟錫評價:“農業機械化是近年來浙江農業面貌變化最大、發展最快的領域之一。”

  數據顯示,自2004年實施購機補貼政策以來,浙江農民和農業生産經營組織購置使用農業機械的熱情持續高漲,共新增補貼農機94萬台(套)。

  與此同時,農機存量結構也在不斷優化,各種高性能的農業機械及設施裝備,開始逐步取代傳統農業機械。而“機器換人”和“設施增地”的聯袂互動,則拓展了農機的應用領域:縱向從原先的産中,逐漸向産前、加工和儲藏保鮮等領域拓展;橫向從原來的以糧食為主,向果蔬菌茶、畜禽水産等産業延伸,並與生態整體推進。這種“脫胎換骨”式的新變化,讓浙江的農業現代化步伐顯著加快。

  在農機化跨越式發展中,受益最大的,莫過於産業。以茶葉為例,這個最具浙江地方特色的産業,由於並非戰略性産業,因此不可能像糧食那樣得到國家大力度的政策補貼,但即使如此,浙江的茶葉産業依然穩定發展,特別是名優茶,20%的面積創造了浙江茶葉80%的産值。究其原因,無外乎機械化的強有力支撐,每年可節約勞動力成本20多億元。

  農業廳茶葉首席專家羅列萬告訴記者,在浙江,大眾茶類修剪、採摘機械化水準超九成,名優茶機制率達95%。“現在,基本上一車子青葉進去,一車子幹茶就出來了。假如沒有機械化,在全國茶葉競爭越來越激烈,自身産業發展又不佔明顯優勢,尤其人工費已成天價的情況下,浙江茶産業的發展可能早已萎縮。”

  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十年砥礪創新,農機化已經成為浙江現代農業發展的有力推手;而現代農業的發展,又反過來,為農機化推進開拓出新的空間。新的時代,浙江農機化發展已經呈現出新的趨勢:農用無人機、智慧控溫控濕設備等智慧農機,近兩年已經開始陸續亮相於農業領域,浙江的農機裝備層次和水準正在顯著提升。

  針對“怎麼換”,接下來,浙江將以農機農藝融合為突破口,促進農機化更加均衡、全面和高品質發展;同時,重點推動農機科技協同創新,建立農機産品需求與科研導向目錄,以解決“無機可換”的問題。

  據了解,近期,浙江省政府正在醞釀出臺“意見”,加快推進農業領域“機器換人”,作為配套計劃,一個“三年行動計劃”也已經基本擬就。浙江的計劃是,到2017年,農機裝備將新增20萬台(套),農機動力水準將達到82%,主要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準將達到60%。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