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20日 星期五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欲知大道,必先為史

  • 發佈時間:2015-09-06 05:38:38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只有在全社會範圍內凝聚起歷史共識,才能讓苦難的過去成為中華民族寶貴的財富,成為推動國家發展、民族進步的精神力量

  抗日戰爭必須紀念,因為于中國而言,它是艱苦卓絕的抗戰過程,彌足珍貴的抗戰成果。抗日戰爭的勝利,徹底粉碎了日本軍國主義殖民奴役中國的圖謀,捍衛了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徹底洗刷了近代以來抗擊外來侵略屢戰屢敗的民族恥辱。同時,作為二戰的東方主戰場,中國抗戰持續時間最長,牽制和抗擊了日本陸軍三分之二以上的總兵力,在戰略上有力地支援了歐洲、太平洋及亞洲其他地區的反法西斯戰爭。

  如毛澤東同志所言:“偉大的中國抗戰,不但是中國的事、東方的事,也是世界的事。”

  目前,在全球範圍內,正有越來越多的國家以各種形式紀念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在莫斯科,盛大的紅場閱兵仿佛把時針重新撥回70年前的勝利時刻;在法國小城阿羅芒什,經歷諾曼底登陸的人們戎裝再聚,重現“最長的一日”;在倫敦,二戰時服役的轟炸機飛過陣亡將士紀念碑,投下數以百萬計的鮮花……

  我們之所以在特殊的時間節點重溫歷史,正是要與那些愛好和平的國家一道,表達共同慶祝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的國家立場,共同維護國際公理和國際正義的偉大意志,共同捍衛二戰勝利成果的堅定決心。

  “欲知大道,必先為史”,這是一個被歷史反覆驗證的真理。正視歷史從來都不是為了喚起仇恨,而是為了追憶和緬懷,並從中汲取和平發展的正能量。

  人們不會忘記,1970年12月7日,前聯邦德國總理勃蘭特在華沙猶太殉難者紀念碑前驚世一跪。40年後,再次來到華沙的時任德國總統武爾夫感嘆,勃蘭特承擔了過去、現在和未來意義上的責任,由此産生了一個不同的德國和一個自由民主和平的德國形象。通過全面承認、深刻反省不光彩的歷史,德國完成了自我救贖,實現了同鄰國的和解,也獲得了世界的原諒。

  然而,放眼世界,清晰正確的歷史觀並未在所有國家中確立起來。個別國家仍然缺乏面對歷史的誠意,對戰爭罪行極盡推諉之能事,甚至惡意美化。修改歷史教科書、刪除戰爭罪行、否認南京大屠殺、詆毀慰安婦……持續作祟的右傾歷史觀,不斷挑戰著戰後和平國際秩序,不斷挑戰著世界公理正義,不斷突破著人類道德良知底線。這種扭曲的歷史觀不斷向世界傳遞著負能量,成為和平發展的毒瘤。

  “欲滅其國,必先去其史”,這同樣是一個被歷史佐證的真理。正所謂“欲侵其國,必先亂其心智。先伐交,亂其國,而後伐兵”。

  目前在國內,一些錯誤思潮伴著思想活躍多元的時代浪潮,打著“反思”、“解密”、“證偽”的旗號氾濫開來。有些人惡意歪曲歷史,妄圖顛覆和扭曲人們的認知,也有一些人被錯誤的言論誤導,對史實的看法失焦跑偏。倘若任由這種歷史虛無主義之風蔓延,將導致歷史觀、價值觀的混亂,實為誅心之舉。

  不明過去,無以走向未來。越是多元化,就越需要凝聚社會共識。嚴峻的內外部形勢提醒我們,樹立清晰正確的歷史觀已刻不容緩。只有在全社會範圍內凝聚起歷史共識,才能讓苦難的過去成為中華民族寶貴的財富,成為推動國家發展、民族進步的精神力量。

  “歷史不單是過去的事情,乃是光芒四射的路標,照亮人的現在和未來,教導我們生存的方式。”日本思想家池田大作的這句名言不應被遺忘。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