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9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東營區:培訓畢業拿證書創業扶持幫貸款

  • 發佈時間:2015-09-02 03:32:58  來源:農民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劉智峰顏培興 商叢叢

  “顏老師,您看這棵蘋果樹是怎麼回事嗎?”山東省東營區史口鎮生家村果農生金亮指著一棵有病斑的果樹問道。

  “這叫腐爛病,主要是通過病毒傳播,栽培管理粗放,施肥不合理等都會導致這種病的發生……”該鎮農技員、新農民培訓學校教師顏培森解釋道。眼下正值果樹豐收季節,顏培森每天都會到各新型農民培訓基地給農民指導培訓。這是東營區新型農民培訓工程的一個縮影,該區是東營市唯一省級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程示範區。

  農民點菜,培訓效果優+

  談起這次參加的培訓,學員金亮打開了話匣子:“以往是老師講我們聽,老師講什麼我們學什麼。這次是我們需要什麼,專家就講什麼,大家還與專家進行了互動提問交流,確保了咱們及時吃上滿意可口的‘農技大餐’。”

  “過去,農民培訓主要是培訓專業技能,而新型職業農民培訓,更加注重對學員進行農業政策、農業科技、經營管理等方面全方位經常性培訓,還將適時組織外出考察,學習外地先進經驗,熟悉市場行情,進而成為帶動全區現代農業發展的核心力量。”該區農廣校校長徐欣榮介紹説。

  據介紹,該區為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對象建立了基本資訊臺賬,並確定專人負責統一管理。為確保培訓品質,讓專家有的放矢,讓農民學有所用。在充分調研的基礎上,採取“參與式”的教學方法,由農民點題“下功能表”,通過“田間課堂”、“基地課堂”、“網路課堂”等多形式,借助5個市級、17個區級示範基地、118個農民培訓學校(基地、教學點),“手把手、面對面”交流,實施科技培訓和創業就業培訓指導。課堂上,採取上下課點名和課堂筆記抽測制度,實施分産業分層次培訓,同時明確每名培育對象每年累計學習時間不得低於15天,計90個學時。今年以來,該區已舉辦各類培訓班486期次,累計培訓學員27451人次,涉及家庭教育、法律維權、醫療保健、種植技術等多個培訓內容。

  資金支援,創業大顯身手

  “真沒有想到在自己家門口也能上學呢!以前上學沒有學過多少知識,也不懂專業技術知識,現在通過考試,進入課堂,聽專家們來給我們講課,幫助我們解決生産中的難題,家門口就能拿文憑,大家創業的積極性也提高了,都想著大顯身手呢!”東營區六戶鎮東六戶村村民蘇文學説。

  為全面提高農民科技文化素質和從業技能,東營區以培育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職業農民為目標,以種養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骨幹為重點對象,全面啟動了新型農民培訓學校學歷教育工作,大規模開展農村實用人才學歷教育。目前,該區已有252名農民順利通過審核並領取到畢業證書,382名農民正在新農校各個學段學習深造。

  “去年我們種植的番茄畝産接近4萬斤,這主要得歸功於新農校培訓和助農創業基金啊!”景屋生態果蔬種植農民合作社社員劉濱孚談到培訓扶持時喜悅之情溢於言表。他告訴筆者,建設初期許多社員的大棚建設資金來源於勞動部門幫助辦理的小額貸款。農民在新農校學到了本領,但缺乏創業資金怎麼辦?該區把開展創業基金小額擔保貸款作為推進新型農民培訓學用對接的重要載體,今年已發放擔保貸款870筆共8257.5萬元。

  財政保障,培訓“底氣十足”

  “我們區每年從區級財政列支100萬元用於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程,投資300多萬元遠端教育升級工程,使我們的培訓更有底氣、動力十足。”東營區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程領導小組副組長王建軍如是説。

  據介紹,為讓該項培訓活動落到實處,該區積極籌措區級財政資金,區級從財政預算中列出一定比例經費,作為“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程”區級財政保障資金。同時,該區積極整合農業、財政、發改、人社、教育、工商、稅務、金融等部門,研究出臺扶持新型職業農民發展的土地流轉、農業基礎設施建設、農村金融、農業補貼、農業保險、農民社會保障、農村實用人才獎勵激勵等政策措施,捆綁整合使用,對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程培訓資金起到了很好的補充作用。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