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5日 星期二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信用卡分期手續費拒絕降價 實際利率直追P2P

  • 發佈時間:2015-09-01 09:11:59  來源:光明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摘要]近日有網友吐槽,“從去年三季度末到現在,央行已經五次降息,然而信用卡帳單分期和現金分期的費用卻一點沒降

  實際利率“媲美”P2P

  “我現在發現,信用卡分期業務真是太傲嬌了”,近日有網友吐槽,“從去年三季度末到現在,央行已經五次降息,然而信用卡帳單分期和現金分期的費用卻一點沒降。”

  《證券日報》記者統計發現,從去年11月份降息起算,截至8月底,央行已經五次降低存貸款基準利率,其中,一年期貸款基準利率合計下降1.4個百分點,降幅超過兩成。

  “信用卡帳單分期和現金分期收取的費用近一年確實沒有降低,但這些是屬於手續費,不是貸款利率”,某商業銀行信用卡中心客服人員對《證券日報》記者解釋稱。

  “雖然信用卡分期業務表面上來説收取的是手續費,但實質上銀行與客戶仍然是一種借貸關係,客戶繳納的手續費與貸款利息並無本質上的區別,銀行對於不降低費用的解釋涉嫌偷換概念”,資深法律界人士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

  信用卡分期誘惑升級

  對於信用卡分期付款,多數信用卡用戶並不會陌生。過去,信用卡分期付款主要包括帳單分期和單筆消費分期兩種,銀行通常按照所分期數的不同,收取對應的手續費。無論是帳單分期和單筆消費分期,其前提都是先産生消費行為,然後銀行再對産生的信用貸款進行分期償還的設定。

  然而此後,先貸款後消費的現金分期業務賺取了更多的眼球。“信用卡帳單分期和單筆消費分期都弱爆了”,幼教業老師小李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現金分期可以先取現再自由消費”。

  事實上,目前多數大中型銀行都已推出了信用卡現金分期業務,其最大特點是無需任何抵押和擔保,客戶申請獲批後,最快第二個工作日就能拿到錢,而這項服務目前的最高貸款金額為30萬元人民幣。

  “銀行的人告訴我,如果我要申請信用卡現金分期,我的貸款額度可以‘秒提’至5萬元”,小李表示,此前其信用卡授信額度上限不足4萬元,而5萬元也正好是小李信用卡發卡行設定的現金分期業務的最高貸款額度。

  當然,小李眼中的“自由消費”並不是絕對的。多數銀行都明確表示,信用卡現金分期業務的資金用途必須在銀行規定的範圍內,不得用於投資(包括但不限于購房、股票、期貨及其他股本權益性投資),僅限用於消費(包括但不限于裝修、家電、婚慶、購車、助學、旅遊、醫療等).

  也有銀行在格式合同中直接約定,“如持卡人未能在規定時間提交或提交的材料無法證明現金分期資金用於約定用途的,則構成持卡人違約,我們有權提前終止現金分期並要求持卡人一次性清償分期餘額”。

  分期業務手續費驚人

  在多家銀行的官網上,現金分期業務出現在首頁或信用卡頻道的首頁上。雖然,規模與動輒數億元的對公貸款沒法相提並論,但現金分期業務卻很能是銀行最接近所謂“暴利”的業務之一,對於銀行來説,其性價比相當高。

  以一筆總額為12000元的信用卡現金分期業務為例,根據分期的時限不同,銀行收取費率不等的手續費。某股份制銀行信用卡中心客服人員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如果是選擇按照12個月以上進行分期,手續費按每月0.75%收取;如果僅分3期,手續費按照每個月0.95%來收取”。據此計算,12個月分期的手續費合計支出為12000×0.75%×12=1080元;3個月分期的手續費合計為12000×0.95%×3=342元。表面上來看,上述收費標準年化費率在9%左右,但實際上,銀行的收益率遠不止於此。

  按照銀行官網資料的説法,用戶分期付款的手續費是按照期初用戶分期總金額乘以一定的費率系數來計算,並不是按照每月剩餘的貸款額度來計算。但是,仍以上述貸款12000元為例,顯然持卡人並不是一直使用著12000元的貸款額度,而是逐月遞減,以12個月和3個月的資金佔用均值來考量,每月的遞減速度分別為1000元和4000元。按此計算,月均的資金佔用約為6500元和8000元。

  如果按照考慮每一期遞減因素的測算方法,12期分期付款實際的手續費費率為1080/6500,結果為16.6%,而3期分期付款的年化手續費費率還要更高一些,達到17.1%。

  不同銀行的手續費標準不盡一致(例如另一家銀行不管分幾期,月均費率均為0.85%),但是大體上相差不大。此外,信用卡帳單分期的手續費與現金分期業務在較短期限産品上幾乎差不多,中長期的費率大多略低於現金分期業務,但同樣相差不大。

  僅僅是單從費率來看,現金分期業務的“暴利”程度已經與P2P有一拼。有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全國網貸行業綜合收益率為14.78%。需要説明的是,P2P行業綜合收益率是投資者的收益率,企業的資金成本往往還要再加上1.5%左右的平臺費用,目前平均大體也達到了16%-17%。

  不過,從資産品質而言,銀行現金分期業務的整體品質應該是遠遠好于P2P的,因為其貸款客戶實際上是銀行現有的普通的信用卡客戶中篩選出來的,銀行掌握的分析數據比較詳實。而P2P行業的貸款客戶資産品質往往是良莠不齊,多數客戶恰恰是無法從銀行獲得貸款的,且資金投向不確定性較強。

  收費未受降息影響

  “信用卡各類分期業務因為屬於無抵押無擔保,所有銀行收取的費用通常高於其他類型的借款”,一位股份制銀行華南區域分行的有關人士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不過,該人士也承認,“消費類借款業務的不良貸款率實際上還是非常低的,而信用卡業務中的現金分期與消費貸在資金用途上比較雷同。”

  “銀行收取信用卡分期手續費原本是與客戶你情我願,手續費高點我們也認了,但是這一年時間央行五次降息,銀行的攬儲成本下降了、貸款的平均利率也降了,為什麼分期的費用還這麼高呢?”小李老師是銀行現金業務的“粉絲”,但正因為希望更多使用該業務,對於價格自然十分敏感。

  《證券日報》記者統計發現,從去年11月份降息起算,截至8月底,央行已經五次降低存貸款基準利率,其中,一年期(含)貸款基準利率從6%降至4.6%,五次降息合計下降1.4個百分點,降幅超過23%。其餘期限貸款基準利率也相應累計降低1.4個百分點,降幅分別從22%到25%不等。

  “信用卡帳單分期和現金分期收取的費用近一年確實沒有降低,但這些是屬於手續費,不是貸款利率”,某商業銀行信用卡中心客服人員對《證券日報》記者解釋稱。

  不過,本報記者注意到,銀行對於信用卡分期業務一直以來就是採取的“低息高費”策略,大多免收貸款利率僅僅收取手續費,但手續費年化成資金成本後,正如上面測算結果,費率大多超過15%。

  上述資深法律界人士也指出,現金分期業務的內核還是銀行借出資金,客戶以信用方式取得資金,且資金用途受到銀行監管,到期後(或按約定期限和方式)由客戶償還本息(即本金和手續費),與貸款形似神也似。雖然銀行通過協議約定的方式強調了現金分期本金外的部分屬於手續費,但是涉嫌偷換概念;此外,不論以何種名目收費,銀行資金成本的下降有目共睹,即使是手續費也有下調空間,目前的“強勢要價”與銀行的獨特市場地位有關。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