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25日 星期三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科技+金融 背後的融合邏輯

  • 發佈時間:2015-09-01 06:29:52  來源:四川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成都高新區幫助3000余家區內企業獲得擔保貸款近130億元

  □本報記者 張嵐

  8月27日,安徽省相關省級部門及16個地級市的有關負責人組成考察組來四川交流取經,考察有兩大重點:如何實現科技金融融合發展,如何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全天考察的大多數點位,都在成都高新區。

  作為全國首批科技和金融結合試點地區,成都高新區先後創新探索出包括盈創動力在內的一系列金融服務平臺和工具。最新數據顯示:成都高新區已幫助3000余家區內企業獲得擔保貸款近130億元。

  對成都高新區而言,工具和成績固然重要,但背後的發展邏輯更加重要。

  要支援誰?

  始終圍繞産業發展重點

  8月27日,成都廣達電子股份有限公司發佈了2015半年度報告。這家在今年1月登陸新三板的企業,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近9000萬元,同比增長三成。在公司企業發展部經理陳利君看來,目前的良好運轉,跟兩年前的一筆關鍵貸款有著重要關係。

  2013年,廣達所在的廣電網路設備市場擴張迅速。而當時的廣達,儘管産品完善、技術先進,卻遇到較大的資金週轉壓力。當年,由成都高新區與成都銀行合作開發的“成長貸”信貸産品,在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內,向廣達發放了500萬元信用貸款,幫助公司抓住有利時機,開拓省內外市場。

  “屬於我們重點發展的産業領域,這是廣達獲得支援的前提。”成都高新區經貿發展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實際上,這也是所有企業獲得金融服務和扶持的前提。

  這其中包含的邏輯是:傳統的銀行借貸系統,對於具有輕資産特徵、缺乏足值抵押物的企業來講,很多時候是天然封閉的。政府可以通過一些手段和辦法來為企業增信,降低銀行借貸風險和企業融資能力。但在這之前,政府必須首先想清楚:“我要支援誰?”

  成都高新區的回答是:支援的是作為市場主體的企業,這些企業來自全區重點發展的産業。聽起來不新鮮,但要做到細緻落地不容易。

  在2014年3月通過的《成都高新區“三次創業”産業發展規劃》中,成都高新區將發展重點確定為“4+1”主導産業,分別是新一代資訊技術産業、生物産業、高端裝備製造産業、節能環保産業、生産服務業。劃分主導産業不是終點。成都高新區還根據該區産業基礎和資源條件,在主導産業細分領域中選擇“7+2”産業重點領域,力求找準“要素稟賦下的比較優勢”。

  有限的資源支援誰,取決於發展什麼産業。這一步之後,才是按産業門類梳理區內企業,以保證應該支援和服務的對象準確,且無一遺漏。

  怎樣支援?

  將扶持資金金融化杠桿化市場化

  明確了“支援誰”,接下來的便是“如何支援”的問題。

  過去,政府對企業扶持一般通過項目資金或者政策資金實施,通過專家評審後直接給予資金補貼。但這種扶持方式,有其自身難以克服的短板。

  其一,由於財政資金是有限的,扶持對象的數量也十分有限。若拿出1000萬元的資金,給予每家企業100萬元,也只能支援10家。其二,資金使用的效果難以量化,監管難度大。而隨著經濟發展進入新的階段,技術更新迭代速度的加快,傳統扶持方式的弊端變得更加明顯。

  成都高新區的做法,是推動財政扶持資金往“金融化、杠桿化、市場化”轉型。

  簡單來講,就是將過去每年給10家企業各100萬元的錢,放到一個“資金池”中,同時引導擔保(保險)機構或其他金融機構也放1000萬元,銀行再對“池子”授信10倍,則1000萬元的財政資金就變成了2個億。

  同樣是每家企業100萬元,過去只能支援10家,現在卻可以支援200家。但要真正起到實效,不能只靠杠桿放大。“不能將小微企業的融資難問題簡單歸結為銀行惜貸,要搞清楚具體原因。”成都高新區經貿發展局相關負責人認為,問題的癥結在於金融機構與小微企業資訊不對稱,導致銀行對企業不信任。

  為此,成都高新區建立了小微企業培育庫和風險分擔資金池,再由專門的機構和人,將庫裏的企業不斷推薦給資金池。而當庫裏的企業提出貸款申請後,政府相關部門將組織專家對企業的技術、市場、信用方面作出評價,並將最終的意見提供給金融機構作為決策依據。

  還能做什麼?

  完善服務優化梯形融資模式

  8月,從事職業教育資訊化系統開發的成都點威科技有限公司,首次從銀行借到了錢——100萬元的“成長貸”貸款。“成長貸”大幅降低了對企業抵押物的要求,企業反擔保物主要為個人連帶責任、訂單、智慧財産權等形式,實物資産原則上少於全部擔保責任額的50%。這為點威科技等拿到貸款降低了難度。截至目前,成都高新區已累計為70家次中小微企業提供“成長貸”貸款逾2億元。

  但一種産品,顯然不能覆蓋所有企業。

  自2007年以來,成都高新區通過長期探索,探索出“內源融資+政府扶持資金+債權融資+股權融資+改制上市”梯形融資模式,為區內的每一家企業,在每一個階段提供相適應的解決方案。“統貸統還”,是成都高新區和國家開發銀行合作推出的債權融資産品。採取打捆擔保的方式,銀行不再對單個企業進行審核和調查,簡化了審核流程,降低了企業融資成本。截至7月底,“統貸統還”産品已累計發放擔保貸款43.5億元。

  針對成長期企業較高的貸款需求,今年成都高新區又與成都市經信委、成都銀行、高投擔保等聯合推出“壯大貸”信貸産品,通過市、區兩級政府和擔保機構按1:1:1比例分別出資2000萬元,共同構建首期6000萬元風險資金池,同時引導銀行對風險資金池10倍放大,授信總規模達到6億元。該模式下,單戶企業單筆最高貸款額度可達3000萬元。

  今年獲批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以來,成都高新區又創新推出了“高新創業貸”、“科技通”等2款企業債權融資創新産品。

  債權融資之外,成都高新區也在股權融資産品上探索多年。2012年,國內首支由政府全額出資的創業天使投資基金——成都高新區創業天使投資基金正式啟動。8月27日,成都高新區盈創動力科技金融服務平臺的負責人黃光耀告訴安徽的客人,這支投資基金的企業裏,已經有6家掛牌新三板。而成都高新區的經驗則是,圍繞政府支援的産業發展方向,進行純市場化運作。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