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1月23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成都高新區 : “火鍋式”創業進行時

  • 發佈時間:2015-05-25 05:46:29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陽春時節,《經濟日報》記者連續多日在成都高新區蹲點採訪,見創業者,會投資人,訪管委會,探實驗室,發現一個有趣現象:在成都高新區這個創新高地,不斷完善的創業服務和火熱的創新文化猶如一鍋熱湯,來自不同主體的創新創意似盤盤鮮菜,“涮”出了別開生面的創業“火鍋”——

  時令創新“菜”

  在成都高新區的移動互聯創業大廈底層的一家咖啡廳,客人可以兩手空空不帶錢包,只要將手掌放在一個“結賬神器”上5秒鐘,就能完成支付。這款神器來自同一座大廈裏的成都芯軟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的友情贊助。

  芯軟科技總經理葛輝告訴記者,他們自主開發的這個設備,能夠識別人手掌裏的靜脈血管,甚至極細的毛細血管,識別準確率要高於人臉、指紋和虹膜。他們已經將這種特別的生物識別技術應用於社保系統管理中,節省了時間,避免了冒領。不算不知道,一算嚇一跳:幾年下來,他們的這項創新技術已經為管理機構至少節約了上億元。

  與芯軟科技一樣,前沿動力集團公司在電腦輔助/分析工程(CAE)上的創新也極具“時令”。“國內CAE市場97%以上被歐美軟體壟斷,且大都集中在航空、航太、核工業、兵器、船舶等國家核心競爭力領域,為我國自主創新埋下隱患。”前沿動力副董事長劉騰飛講起他們的創新背景時語氣沉重。

  懷揣這種憂患意識,前沿動力用了5年多時間,成功開發出擁有完全智慧財産權的CAE軟體平臺,不僅讓更多關鍵領域的中國創新提高了計算分析和設計優化能力,同時解決了國內中小企業“買不起”CAE軟體的窘況,一舉打破了國外軟體核心技術“買不到”的技術封鎖。

  近年來,乳腺癌發病率上升,可核磁共振等技術無法準確檢測到早期病症。電阻抗斷層成像系統EIT因為能夠實現早期篩查備受各國研究者青睞,但極高的技術轉化難度卻讓這個先進技術多年“窩”在實驗室。

  思瀾科技(成都)有限公司不懼難題,全力創新,成為第一家把EIT技術商業化用於乳腺癌檢測的公司。目前他們已經完成了産品註冊,預計一兩年內將産品正式投放市場。思瀾科技首席運營官卜力寧告訴記者:“除了早期檢測,EIT技術還能用於乳腺癌手術術中檢測,幫助醫生確定腫瘤邊界,能為一台手術至少節約半個小時時間。這樣,醫生一天就可以多做兩三個手術,有效緩解醫療資源緊張。”

  這些創新成果之所以很有“時令”,就是因為都瞄準了當前經濟社會發展之急需。正如成都先導藥物開發有限公司董事長李進所説:“創業就是得想著解決什麼樣的問題,能給社會帶來什麼樣的好處,滿足什麼樣的市場需求。”這種“時令”意識,已成為成都高新區創新創業者的共識。

  鮮香服務“湯”

  天府生命科學園B3樓2層是成都高新區生物醫藥分析測試公共技術平臺所在地。成都先導藥物開發有限公司的分析員陳建容跟同事每天要來這裡10多次,不是送檢測品就是拿檢測報告。“效率高、活兒細,價格合理。”陳建容這樣評價。

  這個公共技術平臺由成都高新區和成都睿智化學研究有限公司共同創辦,為企業提供藥物研發分析測試。對創業者來説,這個平臺擁有的價值近3500萬元的大型精密分析儀器是他們創新必需的,但往往又買不起。有了這個平臺,創業者就可以把樣品送過來檢測,創業成本大大減少。比如做一次核磁共振譜分析只需要25元。

  平臺負責人陳禮莉告訴記者,在2011年生物醫藥分析測試平臺組建時,周邊醫藥企業只有睿智化學一家,自從有了平臺,中小醫藥企業像被磁石吸來一樣,接二連三地在周邊“安營紮寨”,到現在已經有了近百家醫藥企業。目前,成都高新區有生物醫藥企業300多家,這個公共平臺已經累計為其中的240多家提供過服務。像這樣的公共技術平臺,成都高新區已有40多家,涉及電子資訊、環保、生物醫藥等多個領域。

  創新創業自然少不了金融支援。見到成都高投盈創動力投資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黃光耀時已快中午。一個接一個的洽談讓黃光耀的嗓子有些沙啞,但一聊創業投資,他滿是精神頭:“我們曾對大批創業者做過一次調查,讓他們從技術、市場、資金、人才等幾個因素中選出他們最缺的是什麼,絕大部分的選擇是資金。這些創業者一是沒有錢,二是缺乏得到錢的經驗、辦法和路徑。”

  針對沒有錢的問題,盈創動力一步步升級,緊跟創業者需求的腳步:小企業很難從銀行貸到錢,他們就成立擔保公司,為小企業增信,幫助他們順利拿到貸款;銀行貸款到期後,企業續貸還需要一定時間,這就出現了危險的資金空檔期,為此,他們又成立了小貸公司,為企業提供過橋貸款;有一些初創企業,即便為其提供擔保也很難拿到貸款。針對這種情況,他們又成立了成都高新區創業天使投資基金……

  針對缺乏資金渠道的問題,盈創動力構建了超過6萬平方米的科技金融服務大廈,吸引了包括交通銀行、成都銀行、農業銀行、美國凱雷投資、美國VIVO基金等53家金融服務機構入駐,聚集資金規模超過200億元。

  現在,盈創動力已經形成了股權融資服務、債權融資服務、增值服務3大服務體系,形成集天使投資、創業投資、私募股權投資、融資擔保、小額貸款、融資仲介、改制上市輔導等多種科技金融服務功能于一體的服務模式。截至今年2月底,成都高新區新三板掛牌企業有25家,其中有20家都得到過盈創動力的金融服務。

  旺盛市場“火”

  黃光耀笑稱自己現在是打工的。原來,這位科技金融服務老手,曾是成都高新區管委會金融處處長,因業務突出被點將下海。陳禮莉原是大藥企的科研負責人,現在則變成了一位公共技術平臺的主任,做著類似管委會幹部的差事,拿著企業發的工資。

  記者發現,在成都高新區,像他們這樣雙重身份的人越來越多。“這是因為,有更多針對創新創業者的服務開始以靈活高效的市場化方式呈現。”成都高新區科技局局長林濤説。

  林濤告訴記者,2014年成都高新區全年新登記各類企業11517戶,同比增長106.5%,增幅創歷史新高。這些中小微企業普遍具有規模小、技術新、資産輕、信用低、風險高等特點,很多都面臨融資困境。

  這麼多初創企業嗷嗷待哺,以前行政化的、單憑政府資助的方式肯定難以為繼,必須創新財政科技投入方式,引導社會資本共同參與。為此,成都高新區建成高投係和銀科系兩大政府引導型股權投資基金群,充分吸納社會資本,累計幫助近120家區內科技企業獲得股權投資45億元以上,使財政資金放大比例達到10倍。

  “我們一定要把握好‘度’,一不能過度包辦,二不能做得不夠。在市場能發力的地方就必須讓市場充分發力,而在市場失靈的地方,我們的服務則要牢牢地補上。”林濤説。

  成都高新區內的天府新谷集團是全國首家純民營國家級孵化器。天府新谷董事長王明新有著20年的創業孵化經驗,他告訴記者一個心得:“不能全靠政府,要讓市場真正起決定性作用。從現在開始到未來20年,我們的孵化方向就是奔著投資和市場。我相信,這種方式對企業的貢獻要比再修一個園區大。”

  成都高新區的創業“火鍋”沸騰了。從幹部到“打工的”,從留洋博士到企業家,從單薄的小企業到枝繁葉茂的上市公司,從大學生到創業者……在這個創業“火鍋”中,精彩的蛻變時刻在發生。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