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劇偶像出馬力求不雷人
- 發佈時間:2015-08-31 09:30:49 來源:中國民航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特約記者 程喆
為紀念抗戰勝利70週年,熒屏自8月起進入反法西斯戰爭勝利主題播出月。在此期間,至少有10部以上的抗戰劇將會播出。從今年熱播的新劇可以看出,抗戰題材電視劇出現了很多新特點,其中有不少作品還自帶“避雷針”。
一大撥抗日劇衝入熒屏
近日,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下發通知,為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週年,要求上星頻道9月1日~9月5日暫停所有娛樂性質節目播出,即包括真人秀、歌唱類等綜藝節目和古裝劇、偶像劇。
實際上,抗戰題材電視劇則從8月下旬開始成為熒屏主流,各主要衛視在黃金時段編排的幾乎都是清一色的抗戰劇。比如湖南衛視的《偽裝者》,浙江衛視的《鐵在燒》,東方衛視的《臥底》等。
前有《一起打鬼子》被停播,觀眾擔心,娛樂節目退居二線,抗日劇扎堆,會不會有大量的“雷劇”混在其中。觀眾的擔心不無道理。正如劇評人李星文所言,之所以前幾年抗日雷劇風行,實際上背後都有龐大的受眾群體在支撐,“一類是年輕的‘腦殘粉’,一類是已經對抗戰劇形成收看依賴的中老年觀眾”。遙想當初,有“手撕鬼子”情節的《抗日奇俠》在2012年竟然勇奪山西、江蘇、廣東、北京等地區收視冠軍。
對此,有業內人士表示,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有令:“強調重質,重影響力精品,絕不允許抗日雷劇借此機會捲土重來。” 除了趨嚴的審查外,播出平臺的自查自糾也更為嚴格,這使得近期在衛視平臺播出的抗戰劇不敢再有怪力亂神。
摒除“高大上”追求高顏值
以往,傳統抗戰劇人物角色過於“高大全”、臉譜化,逐漸讓觀眾産生了審美疲勞。近幾年,為了給主旋律劇重新注入鮮活的熒幕生命力,吸引更多的觀眾觀看,抗戰題材電視劇更做了藝術包裝,添加了言情、搞笑、武俠等元素。從近期抗日劇來看,少見大戰爭、大場面,而是從小人物入手。
《偽裝者》播出平臺為湖南衛視,又有胡歌參演,聽上去像是一部偶像味兒十足的抗戰劇,但據主創人員透露,這算是一部諜戰劇。胡歌在劇中的身份是一名臥底,要和日本人、漢奸、軍統特務鬥智鬥勇,還要向最親近的大哥大姐隱瞞身份、互相試探。抗日劇《紅色》的男主角不是英雄,他只想保護媽媽和愛人。在戰爭年代,這樣的角色反而更讓人覺得真實。
除了表現軍營、戰壕中熱血殺敵的場景外,抗戰劇的劇情也在積極開闢“第二戰場”,並將愛情、諜戰,甚至商戰元素融入其中。如《春江英雄之秀才遇到兵》,講的就是“四個臭皮匠” 集結抗日的故事,因為4個人有不同的抗戰路線,所以各種元素都能在劇中體現出來。
細心的觀眾會發現,為了吸引年輕觀眾的網路點擊,電視劇改朝換代似的“青春”了起來。當下熒屏,無論是馳騁沙場打鬼子的,還是臥底潛伏的地下工作者,大多是高“顏值”的偶像明星。諜戰劇《胭脂》甚至讓當下最火的偶像趙麗穎來與陸毅搭檔。
不改變歷史是底線也是原則
一部抗戰劇,為何非要演員“顏值”高呢?對此,有劇組認為,“傳統抗戰劇的演員年齡普遍偏大,但現在的年輕觀眾寧願追著看韓劇中的大長腿,也不想看李幼斌大叔在《亮劍》裏瞪著眼睛咆哮”。《雪豹堅強歲月》的製片方曾表示,“希望通過這些偶像派演員和豐富的情感故事,把年輕觀眾‘拉’回來”。把抗戰主旋律題材拍成觀眾真正愛看的作品,進行一定程度的藝術加工和娛樂化包裝本來無可厚非。不過,改編要適度。
即便是抗戰劇偶像化,追求高“顏值”也在所難免,也要有邏輯性。《偽裝者》製片人侯鴻亮認為:“年輕化不是不講邏輯的年輕化,可以順應觀眾的訴求,但不能隨意改變歷史,這是原則,也是底線。”正如抗日老兵説的,如果抗戰真得那麼容易,為何還要苦戰8年?
抗日劇並不需要排斥搞笑和偶像化。著名法國電影《虎口脫險》也是用不可思議的“天才”的方式講述了一群法國平民聯合英國軍人抗擊德國人的故事,輕鬆之間也能有所寓意,反映的是全民抗戰的積極態度。所以,搞笑的抗日劇也可以把國人抗日的精神拍出來,拍成令人開懷大笑的影視作品。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