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1月19日 星期二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抹不去的苦難記憶

  • 發佈時間:2015-08-28 19:30:51  來源:中國財經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這幾天網上一則“日本小夥求婚,中國岳父哭暈”的消息廣為流傳。這是一則帶有喜劇色彩的苦澀消息。

  確實有點苦澀。這本來是一個再普通不過的跨國愛情故事,中國改革開放將近40年,早已深深地融入世界,跨國婚姻當然也算不得什麼新鮮事。但是,當這樣一個愛情故事偏偏發生在中日兩國年輕人身上,並且偏偏又發生在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70週年前夕的時候,這個故事不再是兩個年輕人之間的愛情故事,它已經被賦予太多國與國之間的愛恨情仇,這是一個曾經飽受欺淩與遭受深重苦難民族的集體記憶。在這樣一個大歷史背景下,一個普通、美好的愛情故事可能因此變得沉重和苦澀。

  我同情這位日本小夥,在某種程度上,我甚至十分地欣賞這位重情重義的日本小夥。他為了愛情,為了心儀的中國姑娘,專門從日本跑到中國求婚,並且答應女方家庭提出的各種苛刻其實是為拒絕他的條件,這實在是一個執著、可愛的小夥子。如果這位小夥子不是日本人,不管他是哪國人,我們都會輕鬆地為他的求婚成功鼓掌祝福。可是,偏偏他是日本人。

  愛情是人類最美好的感情,她不僅屬於個人私事,很多時候,也是不分國界的。在這樣一個開放、包容,地球變得越來越小的世界裏,只要是兩情相悅,我們都會不帶偏見地,發自內心地祝福天下有情人終成眷屬,但是,當我們準備祝福這對新人的時候,心裏卻不是那麼舒服。

  我得説句老實話,在中國老百姓心中,在中國的民間,在日本還沒有真誠地向我們道歉之前,70多年前日本給我們帶來的深重苦難與刻骨銘心的感情傷害,並沒有因為時間的流逝而消退,相反,每每在涉及中國人民感情敏感的關鍵時點與問題上,這種苦難記憶依然深深地影響著普通百姓對日本的基本感情。

  中國人不是一個記仇的民族,但是,只要日本不斷做出傷害我們的事情,那種苦難記憶就會涌上心頭,所以,儘管70年過去了,但僅僅從民間的角度看,直到今天,我們仍然不喜歡日本人,這幾乎是本能的反應。作為單個的日本人,這個小夥子也許很優秀,也許很無辜,可是,誰讓你是日本人呢?誰讓你是日本鬼子的後代呢?誰會甘心情願地把自己的女兒嫁給日本人呢?那位中國岳父説的話不是沒有道理,“千萬不要上日本鬼子的當”,不要以為這位父親的話可笑、偏激,他其實代表了大多數中國父母的心聲。

  中國人其實是一個愛憎分明的民族,誰幫助過我們,我們就會感謝誰;誰傷害過我們,我們也會沒齒難忘。人類的感情、記憶的確是一個奇怪的東西,感恩與仇恨,它就像種子一樣會不斷地生根發芽,有時候就像一種遺傳密碼,代代相傳。曾任日本首相的中曾根康弘不久前説過這樣一段意味深長的話:侵略戰爭給受害國帶來的傷害,往往需要三代人、上百年的時間才可能慢慢抹平。這是一個對人性有著深刻洞察力的有遠見的政治家才能説出來的話。可是,日本現在在臺上的所謂的政治家們就是不明白或者裝作不明白,他們不僅不能夠誠實地面對歷史,而且總是喜歡在受害國家老百姓的傷口上時不時地再撒點鹽。

  這些年,我時常注意到一些日本的民間機構或者媒體公佈的中日韓等國家的民意調查,一個基本結論是,日本國民對中韓兩國的印象普遍持負面印象,而中南韓民對日本的印象也是持負面的居多。拋開造成這種狀況的多種因素不説,我們相信,中南韓民對日本普遍持負面印象的主要原因是70多年前那場戰爭給中韓等國人民造成的嚴重傷害以及至今不悔罪、不道歉。

  改革開放初期,我在北京就見證過發生在身邊的一個故事,也是一位日本小夥追求一位北京姑娘,後來這位姑娘的父母尤其是爺爺堅決反對,才讓這位姑娘打消了遠嫁日本的念頭。爺爺的理由很簡單,誰都能嫁,就是不能嫁給小日本。20世紀80年代,中日生活差距非常大,能到日本去生活,那應該是不錯的選擇,但是,這位中國爺爺、父母為什麼不同意呢?我們也只能説,是日本鬼子當年在中國給老百姓造成的傷害太刻骨銘心了。

  我出生在60年代,沒有經歷過那場戰爭,但是我從小生活的環境處處都有日本鬼子留下的戰爭陰影。我的老家是豫西北太行山腳下一個普普通通的小山村,那場戰爭帶來的傷害是留在老百姓的日常語言與記憶中的,比如我們那裏的村民,説日本都不説日本,直到現在還是用小日本來蔑稱這個國家或日本人,用狼來了和鬼子來了嚇唬不聽話的小孩,我們那裏,家家都有被日本人燒殺掠搶的記憶,當年村民聽説日本鬼子來了,跑不及的年輕女人,都往臉上抹上鍋灰,青壯年男人只要被日本鬼子抓住,基本都是死路一條,所以反正也是一死,他們不少人都參加了抗擊日本人的活動。

  我的姥姥就因為小腳沒有逃走,多虧藏在二樓大樑上面的一塊木板上,躲過了日本鬼子搜查時捅向樓板的刺刀。在我們那裏的方言中,形容一個人壞到了極點,就用孬種來表達,老人們一提到日本鬼子,幾乎都會異口同聲地用孬種來表達憤怒。我們村子裏有一位老大娘,當年因為受到日本飛機轟炸的驚嚇,直到後半生,聽到飛機聲音就渾身哆嗦,尿褲子。

  我的父親就是在那個時候參加八路軍的。我的親戚,當年生活在淪陷區北平,有一天她和弟弟在回家的路上,經過一個衚同口,突然被一個手拿尖刀的日本小孩追了過來,他們在前面飛跑,日本小孩在後面緊追不捨,多虧衚同口出來一個中國老大爺大吼一聲,日本小孩在驚慌的一瞬間停頓下來,他們姐弟倆才算逃出危險,親戚説,當了亡國奴,日本的小孩都可以隨便殺中國人,中國的大人、小孩,只能忍氣吞聲,哪有尊嚴。

  經歷過70多年前那段歷史的中國人,都有著一生難忘的苦難記憶,而把這些記憶匯集起來,就構成了中國人的集體記憶。這樣的記憶是不會輕易忘卻的。有時候,我們也想,那場戰爭畢竟已經過去70年了,老是計較歷史上的恩恩怨怨挺沒勁的,應該寬恕與原諒那些曾經傷害過我們的侵略者,然而,當日本的一些政客們每每在靖國神社、南京大屠殺、釣魚島等等中日關係的敏感問題上,不斷刺激我們的時候,這種民間的記憶就會重新被喚醒,被激發,我們真是不清楚,日本政客們真的是想和解呢,還是希望仇恨的記憶代代相傳呢?

  就在本人寫這篇文章的時候,正好看到手頭上一篇來自《參考消息》的德國《世界報》的文章,這位德國人寫道:“再沒有哪個國家比中國受到日本人這種種族主義的荼毒更深。最遲自1942年起,日本在中國推行‘三光政策’。據日本史學家姬田光義調查,殺光、燒光、搶光造成270多萬中國人死亡。中國人大批死於日本人發動的生化武器。戰略轟炸令武漢和重慶成為焦土;從1938年到1943年,日本空襲中國城市5000多次,炸死的人估計在26萬人到35,1萬人之間。而誰要是想知道為何中日關係在戰後70年仍然緊張且充滿猜忌,那他也用不了多久就能找到答案。這主要是因為日本多屆政府不遺餘力地否認中日戰爭是侵略戰爭。”

  真是旁觀者清,這位德國人把問題説的再明白不過。

  今年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週年,世界許多國家都在以多種形式慶祝,在這一重要的歷史時刻,我們刊發這些文章,就是既要提醒那些日本政客們,來自民間的家仇國恨記憶是很難抹去的,同時也是由衷地呼籲,日本只有真誠的道歉才能贏得亞洲鄰國的原諒與和解。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