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01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專家呼籲建立國企資源集中交易監管平臺

  • 發佈時間:2015-08-28 16:26:00  來源:中國新聞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中新網廣州8月28日電 (索有為 黃海燕 周彎)“國有企業監督實踐與探索”座談會28日在廣州舉行,中國人民大學反腐敗與廉政政策研究中心主任毛昭暉認為,要遏制國有企業腐敗貪污問題,需強化反腐制度建設,構建國有企業資源集中交易監管平臺。

  毛昭暉稱,國有企業資源交易受制于國有企業的性質,國有企業的資源交易應當從屬於公共資源交易,服從公共利益,受制于公共政策影響。他建議從制度上遏止國企反腐,應當建一個國有資源交易監管平臺,完善運作機制,運用現代技術完善交易。

  毛昭暉提出三種資源交易模式,一是把國有企業資源交易委託給公共資源的交易中心,在此基礎上逐步推動其他公共資源交易進入平臺;二是可以從央企等大型國有企業中來建立一個公共資源的集中交易平臺;第三種則是構建一個以國資委領導的集中交易監管平臺。

  中山大學教授倪星認為,國企反腐制度失效的重要原因是國企的雙重體制,缺乏職業經理人市場,而要解決這個問題需要對國企進行重新定位,確定國企的公共屬性。倪星還表示國企有兩種權力需要制約,一種是行政權力,一種是專業權力,國企的問題在於行政權力過多而缺少對專業權力的監督,對於專業權力更多地應該依靠專業力量監督,例如同行監督或第三方審計等。

  中國社科院社會學所廉政建設與社會評價研究室主任、中國廉政研究中心副秘書長蔣來用説,國企目前存在的問題是:利益輸送、貪污賄賂等胡作為亂作為,慵、懶、散、熬、拖等不作為慢作為。需要處理好敢為和不為的關係,加強內部預算編制和管理,嚴格控制非生産經營性開支,公開“三公”經費預決算、國企負責人的薪酬、職務消費等情況,擰緊腐敗浪費的“開關”。

  廣東省國資委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張小剛在座談會上表示,一些企業腐敗分子打著“改制”“轉制”“合資”的幌子大肆鯨吞國有資産,大大增加了其貪腐行為的“隱蔽性”,這也是國企貪腐案件與黨政機關貪腐案件的區別之一。同時,民主決策機制缺失導致企業一把手腐敗現象突出。他説:“2014年來,我們立案審查的人員中,企業‘一把手’共58宗,佔比51%。近期查處的廣弘鋁業公司原董事長、黨委書記王新賓,廣新海工原董事長、黨委書記李統安等皆是如此。”

  張小剛表示,廣東省國資委針對上述存在問題,初步設想是在繼續加強紀律審查和巡查工作等剛性監督力度的基礎上,成立由省國資委紀委牽頭的省屬企業反腐敗工作協調領導小組,統籌整合國資國企監督力量,增強反腐敗工作合力。同時,對外建立與檢察機關、公安機關聯席工作制度,研究並制訂共同反對腐敗的有力措施;加強對國企主要領導行權的監督;繼續深化紀檢監察組織和制度創新,建立特派紀檢監察專員和特邀監察員制度;建立資訊管理和監督系統,包括將廉潔風險防控要素植入廣東省國資監管資訊系統,建立規範治理視頻資訊系統,完善紀委信訪舉報資訊系統;建立企業重點領導崗位輪崗交流制度,落實國企負責人員回避制度,防止出現“系統性、塌方式腐敗”的現象。(完)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