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6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第三批1.2萬億置換債塵埃落定今年已發地方債逾1.8萬億

  • 發佈時間:2015-08-28 07:59:00  來源:人民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原標題:第三批1.2萬億置換債塵埃落定 今年已發地方債逾1.8萬億

  財政部部長樓繼偉27日表示,今年下達3.2萬億元地方政府債券置換存量債務額度。這意味著繼今年3月財政部下達第一批1萬億元置換債券額度、6月下達第二批1萬億元置換債券額度,中央財政又增加了1.2萬億元置換債券額度,以幫助地方緩解償債壓力。

  樓繼偉是受國務院委託,于27日下午在作今年以來預算執行情況的報告時透露這一消息的。樓繼偉説,截至7月末,已發行地方政府債券1.4288萬億元。

  業內預計,未來平均每月將發行地方政府置換債5000億,供給壓力較大。此外,專家稱此舉意味著積極財政的態勢將在未來較長時間持續下去,基建投資加碼可期,而貨幣政策或將繼續保持寬鬆。

  地方政府存量債務是指新預演算法實施之前形成的債務。發行地方政府債券置換存量債務是規範地方政府債券管理的既定政策安排。

  民生證券固收分析師李雲霏接受《經濟參考報》記者採訪時表示:“未來4個月仍要面臨地方政府債的供給壓力。截至8月27日,地方政府債共發行1.82萬億,其中新增債3728億,置換債1.45萬億,加上此次新增1.2萬億置換債,接下來地方政府債的供給規模將超過2萬億,平均每月發行5000億,供給壓力不容忽視。”

  談及3.2萬億置換債的影響,多位專家表示此舉是積極財政政策的重要組成部分,有利於增加投資、改善實體經濟狀況。

  光大證券首席經濟學家徐高告訴《經濟參考報》記者:“這麼大規模的地方債置換表明財政政策是比較積極的,這些置換債券歸根結底中央政府是要認賬的,可以理解為中央政府支出的大幅度擴張,有利於推動實體經濟的復蘇。6月社會融資總量在加速擴張,6、7月地方債發行量比較大,下半年還會進一步穩步擴張,實體經濟狀況會比上半年更好。”

  徐高還表示,今年有3.2萬億,明年還會有置換債。“一方面到期存量地方債未來幾年還有置換需求,另一方面即使存量債沒有了,地方政府還需要基建投資,需要有正規融資路徑。地方債置換實際上表明瞭中央財政的積極態勢,這在相當長時間內都會持續下去。”徐高稱。

  李雲霏也表示此舉是財政寬鬆的另一種形式。“2013年6月的審計結果中,今年地方政府到期的三類債務規模共計2.8萬億,前兩批的債務置換明確置換對象為第一類政府債務,此次新增並沒有強調置換對象,預計將會覆蓋三類債務以及逾期債務。此舉之後,地方政府償債壓力基本解決,融資平臺公司壓力更輕,雙方都將騰出更多的資金用於新增投資,基建投資加碼可期。”李雲霏表示。

  此外,專家認為置換債有助於理順我國財稅體制。“把之前相對不規範的舉債方式變為規範透明的舉債方式,本身是一種進步,而且有利於降低地方政府融資成本,有利於增強地方政府債務的可持續性。”徐高稱。

  財政部財科所研究員趙全厚告訴《經濟參考報》記者:“通過對地方政府到期債務進行置換,有助於化解地方政府流動性風險,減少其付息的負擔,降低借債成本,減少未來地方政府的財政壓力。”他還表示,如果地方政府不存在資金鏈斷裂的風險,政府繼續投資就沒有太多後顧之憂,有利於地方政府理順舊的債務、提高增加新投資的積極性。

  另一方面,市場人士認為,大規模地方政府置換債可能會給金融市場和債券市場帶來一定影響。

  徐高表示:“3萬多億的地方債規模不小,對於債券市場有可能帶來衝擊,第一批1萬億衝擊是最大的,第二批衝擊減少了一些,因為大家相信央行會提供支援,具體説是央行通過PSL支援商業銀行購買地方債,第三批應該也會有央行支援。所以接下來貨幣政策應該會繼續保持寬鬆。”

  趙全厚也認為,短期可能引起市場利率的變動,不過有相當大規模置換債是定向發行,有利於減少對金融市場的干擾。另外,今年總體來説,降準、降息是主題詞,進一步寬鬆的貨幣政策和地方債借新還舊這兩方面有比較好的銜接。

  此外,李雲霏還認為,新一批1.2萬億置換債落地將利好城投債。“市場之前對於城投債是否納入地方政府債務的擔憂可以進一步緩解,雖然審計署納入地方政府性債務的城投債要遠小于市場的實際規模,但此次如果將或有債務也納入置換範圍,實際上是將或有債務正名為地方政府債務,融資平臺公司的資質得到提升,城投債投資價值凸顯。”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