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25日 星期三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一字一韻總關情

  • 發佈時間:2015-08-28 02:31:22  來源:農民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本報記者郭少雅文/圖

  這是一處陜北腹地最普通的院落,門前是西北風與黃河水雕刻切割了千萬年的溝壑,門後是枝繁葉茂大槐樹下的三孔窯洞。陜西省延安市延長縣下佛崾村的曹伯植已年近古稀,面對著大槐樹下屏氣凝神的百十號父老鄉親,一聲清亮的唱腔,牽起了一場絲竹齊鳴的陜北説唱“闔家樂”。

  大槐樹下的這場説唱可不簡單,敲花鼓的大哥曹伯植是國家一級編劇,吹長笛的三弟曹伯禎是專業的長笛、薩克斯演奏員,一級作曲家老四曹伯濤懷抱著一人高的大提琴,彈三弦説唱詞的曹伯炎排行第五,是應邀赴法國、荷蘭等國演出過的一級曲藝演員,最小的六妹曹雪琴是二級演奏員,一架古箏彈得泉水叮咚。

  這樣“國家級”陣容的演出,舉辦初衷卻簡單到不能再簡單,“老父親93歲,老母親88歲。這次把兒孫輩聚齊,拿咱陜北人的看家本事演上一台‘感恩父母、回報鄉親’的演出,就想讓老爹老娘跟鄉親們湊在一起,樂呵樂呵。”台下,曹建成和呼玉梅兩位已經結發走過70多年風風雨雨的老人看著滿堂兒孫,就著鼓點兒,手上就不自覺地打起了節拍。

  “陜北人愛陜北説書,是愛到骨子裏的”

  “陜北人愛説書,是愛到骨子裏的。”曹伯植掰著指頭如數家珍,全家39口人,16個專門或者兼職從事文化藝術工作。“光拿到國家一級、二級藝術職稱的就有11個。作曲、演奏、表演,雖特長各異,但都離不開陜北説書這個‘大筐筐’。”

  這份與陜北説書的不解之緣,是從父母那裏就種下了的。

  在曹伯植6個兄妹的記憶裏,童年的時光,吃飽肚子的時候少,可歡笑從來不缺。曹伯植把面前的花鼓敲了幾敲:“家裏窮的經常只剩半碗高粱面,可在我6歲的時候,爸爸就用彈棉花一分一角掙來的錢,給我買了一面14元的戰鼓。打那兒開始,我學打鼓,學二胡,學作曲,後來當上延川宣傳隊隊長,帶著弟弟妹妹們學説書,送他們去上音樂學院,陜北説書把我們一家人從苦日子裏帶了出來。”

  半個世紀前的陜北農村,走街串巷的説書藝人少不得風餐露宿。曹伯植回憶道,“爸媽聽完説書,總愛把説書人往家裏帶,家裏雖窮,好歹有個熱飯熱炕頭。”

  “陜北人愛説書,因為書裏講的,都是咱陜北人的忠厚和善良。爺爺奶奶是最典型的陜北人,寬厚、勤勞、肯幹。就像書詞兒裏唱得那樣‘先嘗了苦才知道啥是甜。’”1986年出生的曹巍是曹建成的孫輩,讀大學時便已是小有名氣的“陜北十佳説書藝人”,如今的他在延安大學擔任團委幹部,在學校裏張羅著發起民間曲藝社團,把父輩們的曲藝文化盡可能多地傳播出去。

  “我一心想讓陜北説書傳承下去”

  2003年,正在籌建延川文化村的曹伯植得知民間藝人惠萬年病重,急匆匆地前去探望。柴屋之內,老人拉著曹伯植的手,“伯植啊,你快來,我要把我腦子裏的唱段全都給你道出來。”然而,因為事務繁多,曹伯植沒能留下來,處理完手頭上的事情再前去探視,老人已經再也沒有機會將心中的唱段道出了。

  “惠老的去世給我敲響了警鐘。我一心想讓陜北説書傳承下去,這事兒等不得了。”

  辭去公職,推掉俗務,2006年,年近花甲的曹伯植正式開始了《曹伯植陜北説書文集》的撰寫工作。他到處尋訪民間藝人,為了拍攝一段完整的錄影隨著説唱劇團的演出連續數月顛沛輾轉,為了準確地記錄一句唱詞反覆聽錄音帶,幾年間,家裏的錄音機聽壞了3台。

  《曹伯植説書文集》中記錄下的長篇琵琶書《雙頭馬》,是延長縣琵琶書藝人劉緒旺演唱的代表書目。1993年,劉緒旺作古,《雙頭馬》只留殘篇。為了讓書目完整,曹培植四處尋訪,直到2009年,才得到劉旭旺的徒弟白旭章先生還健在的消息,趕到延長縣交口鎮新窯科村找到白先生時,老人已經腦梗癱瘓在床,不能演出了。

  “《雙頭馬》的整理工作,是讓白先生抱著琵琶,右手撥弦慢慢把詞説下來的,那個時候,老先生的左手已經不能按弦了,抱著琵琶,只是為了找到説書的感覺,才能把詞記起來。”提及一次次對陜北説書的搶救性記錄,曹伯植兩隻手絞在一起使勁兒扭了扭:“老了,沒時間了,得搶著活,搶著做啊!”

  給父母説段兒好書,成了肩上卸不掉的責任

  “五十六十七十歲的排成隊,白花花的頭鬢你神經不對……”《闔家歡》裏幽默的戲詞是老曹一家的真實寫照。6位兒女大都有了孫輩,可是“父母在,不言老”,六位鬢角已白的老人在父母面前説起書來,依舊詼諧誇張毫不含糊。

  曹伯炎、甄三梅兩口子已經是陜北説書創新的代表人物,他們將説書道白改為普通話,行腔又歸於陜北韻,讓陜北説書登上了國際舞臺,“陜北人為啥喜歡説書?因為這是咱農民自己的藝術,過去的農民大多沒有條件上學,他們的處世哲學、做人準則和幽默的語言,都是聽著説書一代代傳下來的。”在大哥作詞,二哥作曲的齊心協力下,曹伯炎夫婦把《僑胞祭祖》、《延安新貌》等新唱段搬上舞臺,“説書已經成了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産,想讓它不消亡,就得常説常新,把新時代的精神説進書裏去。”

  每逢過年、國慶或重陽,下佛崾村的曹家小院兒便要迎來十里八鄉的鄉親,聽老曹家三十幾口人吹拉彈唱為眾人奉上一台好戲。

  “過去只覺得父母將我們6個兒女拉扯大不易,父母愛聽説書,我們兒女們就好好説給他們聽。現在覺得,把老曹家的説書堅持下去,是肩上沉甸甸的責任。家庭是社會的細胞,把傳統藝術文化在我們這個家庭中傳承下去,咱們民族的美德和文化也就會傳承下去。”曹伯植説。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