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1月24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能源 > 正文

字號:  

陜北煤田開採之變:從撈“河炭”到智慧礦井

  • 發佈時間:2015-03-16 09:51:00  來源:中國新聞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中新社榆林3月16日電 題:陜北煤田開採之變:從撈“河炭”到智慧礦井

  作者馬智峰

  因煤而興的陜西神木縣,坐擁世界七大煤田之一的“神府煤田”,縣域經濟實力位居西北第一。曾以推行12年免費教育,實行全民免費醫療的“神木模式”而名噪一時。

  上世紀80年代來到神木縣大柳塔鎮謀生的郗建中(化名)回憶,每逢雨季洪水,河床煤層被衝起,煤塊隨波逐流,稱為“河炭”,當地民眾爭相下水打撈,驢拉人扛,回家垛成圍墻,燃用擋風兩相便,撈“河炭”成為最原始的煤炭開採。

  作為陜北煤炭開採變遷見證人,郗建中談及大柳塔煤礦智慧化建設成果,津津樂道,他説一線礦工都在進修學習“智慧礦井”知識。光纖陀螺儀之類的新名詞很繞口,這種制導技術,是航太航空、機載系統和國防工業等尖端科技的寵兒,如今成為煤礦井下掘進煤機制導核心,當班的井下工人必須掌握。

  陜北煤炭開發初期資金不足,“國家修路、群眾辦礦”成為時代産物。郗建中告訴中新社記者,很多小煤窯就開在農民自家後面,根本沒技術、沒裝備,打眼放炮和鎬砸釬撬,1噸煤僅賣2元,就能讓趕驢車拉煤的漢子興奮地唱上一曲信天遊。

  1996年,年産600萬噸煤的大柳塔煤礦投産,綜合機械化開採成為陜北煤田新風潮,安全保障、生産效率大為提高,用工數量、勞動強度迅速降低。郗建中説,周邊煤礦礦工老鄉都羨慕他,操作手柄和按鈕,躲在安全區使喚機器挖煤。

  “當時年産量600萬噸,只要898人,比原來設計300萬噸時少了1400多人。不打眼放炮,也不用鎬頭,只操作手柄和按鈕,很少有死傷。”郗建中笑稱,“平平安安七八年,我就還了債、買了房。”

  接踵而來的自動化、資訊化,卻讓高中文化的郗建中幾近崩潰,他向新來的“80後”大學生礦工抱怨:“我買彩電都沒幾年,哪懂什麼電腦網路?”

  井下監控系統、擴音電話系統給煤礦裝上了“千里眼”、“順風耳”,生産狀態與地面電腦實時同步,人員定位系統與生産指揮系統“統籌安排人力、物力”,地面1人指揮全礦。郗建中在大學生礦工的幫助下,逐漸熟悉、掌握了新技術。

  大柳塔煤礦實現資訊化顛覆了煤礦“落後”、“黑老粗”形象,孵化出世界最大千萬噸礦井群,引來歐美同行參觀。黃金十年,大柳塔模式在陜北煤海遍地開花,陜西一躍成為中國第三煤炭大省。

  在煤炭遇冷的2014年,無人化、智慧化開採成為破解市場難題的鑰匙。

  最新數據顯示,大柳塔煤礦所屬的神東煤炭集團公司智慧礦山建設實施以來,井下工作人員減少6%,全員工效提高16%,設備利用效能提高5%;産能增加8%;陜西煤化集團神南紅柳林礦業公司實現內部數據市場化後,增加利潤4.2億元人民幣。

  大柳塔煤礦正在試用世界首套全斷面快速高效掘進系統,這是該礦智慧化建設重點之一。當礦工25年的郗建中説,以前做夢也想不到制導技術會用在採煤上,對比過去的危險和辛苦,技術創新不能固步自封。(完)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