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03日 星期一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城鄉環衛一體化成就“美麗膠萊”

  • 發佈時間:2015-08-27 02:29:29  來源:大眾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白曉 譚洪軍 任宇婷

  膠州市膠萊鎮把城鄉環衛一體化建設作為“一號民生工程”,大力探索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産業經濟與宜居生活共同進步之路,在建設“空港服務、生態宜居、弘文尚德”的“美麗膠萊”進程中碩果纍纍:

  青島市上半年群眾滿意度電話調查中,膠萊鎮位列膠州市12鎮辦第一名,連續4年被評為“膠州市科學發展考核先進單位”,先後獲得“第三批全國發展改革試點鎮”、“全國一村一品示範鎮”、“山東省百鎮建設示範行動示範鎮”、“全國重點鎮”等殊榮,今年又成功獲評山東省“宜居小鎮”……

  一場全民皆兵的垃圾殲滅戰

  “現在村裏污水由管道流向污水處理廠,以前的垃圾灣變成了清澈的池塘,大街兩邊全是花草樹木,現在可沒有亂扔垃圾的了。俺村的環境一點也不比城裏差!”膠萊鎮小高於家村78歲的李允臻由衷地感嘆。

  村鎮環境的變化,源自膠萊鎮“潔凈膠萊”行動的深入開展。在青島市城鄉環境綜合整治行動和“美麗膠州”建設引領下,地處大沽河畔和膠州臨空經濟區腹地的膠萊鎮,把城鄉環衛一體化建設作為“一號民生工程”,鎮村聯動,加大投入,創新機制,加速推動農村環境提檔升級。

  實現城鄉環衛一體化,必須首先把積存垃圾清出來!於是,一場垃圾集中清理的“潔凈膠萊”行動在全域展開:

  膠萊鎮通過“每村必到、每條衚同必查”的方式,深入103個村莊搜尋各村環境問題癥結,總結出全鎮環衛工作推進不平衡,環衛清理工作標準不高,村民參與環境整治意識不強,“三大堆”、灣塘溝渠衛生死角積年垃圾、沿街亂搭亂建三大頑疾尚未根除等四大問題。

  面對這些難題,膠萊鎮集思廣益,將整改措施再具體化,制定了整治目標:繼續攻堅,重點抓好衛生死角整治工作,力爭將整改後的溝灣全部變成綠地、公園或文體廣場;鞏固提升,大力推進水環境治理,不斷提升環境整治的標準和檔次;完善長效機制,將環境衛生自律納入村規民約,保持高強度、廣範圍的輿論宣傳,持續提升群眾知曉率、參與率和滿意率,從根本上夯實環衛一體化基礎。

  時間緊就週末不休,天氣熱也要靠一線。環境綜合整治中,班子成員和包村幹部連續6個週末不休息,全部深入村莊,靠在現場督導整改。為了深入了解村民對環境整治的認識,進行了兩輪現場觀摩,通過實施環衛所日巡查制度,發現問題現場解決。

  為廣泛發動群眾,膠萊鎮還印發了25000份《給村民的一封信》,每家每戶的問卷調查22000份,在學校組織了“小手牽大手、共建美好家園”活動,並配備兩輛宣傳車巡迴廣播,按每村不少於2條的標準,統一製作橫幅、張貼標語口號,充分做好輿論宣傳。

  集中整治行動中,全鎮103個村莊完成了“三大堆”清除,改造灣塘溝渠衛生死角56處,拆除亂搭亂建24處,清理垃圾3700余噸,累計出動機械570台次,人工3.5萬人次,投入資金375萬元。

  一項常抓常態長效的系統工程

  環境整治要長效,制度首先要定好。為讓環保機制長效活力,膠萊鎮對環保制度進行了細緻全面的調整。由環衛所具體實施對管區和村莊的督查考核,實施一月一考、一月一通報、一月一獎懲;保潔員工資獎金都由管區根據工作實際掌控,並制定出臺了以獎代補政策,對整治灣塘溝渠衛生死角驗收合格的村莊,按工程造價的30%給予獎補,56處灣塘溝渠衛生死角變成了綠地、公園或文體廣場。這樣既調動了管區和村莊積極性,也有效避免了保潔員出工不出力的現象;同時為全鎮新增配垃圾桶750個,垃圾桶總量達到3000個,平均每7戶一個。

  膠萊鎮還對村莊衛生保潔採取管區包乾責任制和機關幹部包村、村幹部包組包戶責任制,周周通報、月月排名,並實施掛牌銷號、動態管理的方式,村莊按照衛生情況分成“紅、灰、綠”三種標牌,驗收中兩次獲得“紅牌”的村莊將予以通報批評,“綠牌”通過的村莊在抽查中如果不合格還將降為“灰牌”,並將再次驗收。鎮上的驗收方式則是“每村必到、每條衚同必查”的“地毯式”驗收,嚴格打分。

  “現在咱們機制完善,幹得好就有獎勵,幹得不好還要通報,哪個村都不想當‘後進分子’,看著別的村乾淨整潔,大家都不甘落後了!”小高管區書記告訴筆者,其管區的孫家大高村、小高李家村、小高於家村都是“衛生明星村”,文體廣場外綠草紅花十分惹眼,垃圾不見蹤影,村民拍手稱讚。

  圍繞建立長效保障機制,膠萊鎮今年積極探索衛生保潔市場化運作,保潔經費由每年250萬元增加到500萬元,聘請德信、海潤兩家物業公司,全權委託第三方對鎮駐地、工業園區、農業園區和區間道路,實施專業化保潔維護,確保環境保潔無縫隙、全覆蓋。

  如今全鎮鄉村文明家園示範村、特色村達26個,可謂“大街小巷凈,村村有美景”。

  一個環境與發展雙贏的新局面

  來到膠萊鎮小高社區污水處理廠,白色柱體狀的主體凈水設備已投入使用,汩汩清流流入平塘,平塘邊綠草如茵,花香四溢。住在污水處理廠旁的李大媽指著污水處理後的排水管道向筆者介紹:“排出來的水可清哩,還能養魚,澆花!以前俺家門口就是個水塘,還有些不自覺的就愛往裏扔垃圾,現在紅的綠的成了花園!”

  治污與治水並舉並重是膠萊鎮城鄉環衛一體化建設的另一重要舉措。他們積極探索新的污水治理模式和工程,努力打造生態環保的精品工程。在全鎮規劃建設污水處理廠6處,其中兩處鎮級,四處村級。現在膠萊鎮大沽河沿岸建成村級污水處理廠3座,覆蓋村莊18個,惠及百姓12000余人。兩處鎮級污水處理廠建成後,將覆蓋膠萊鎮103個村和工業園區,以及相鄰鎮處的23個村莊和園區。

  好環境更需要城鎮功能大配套:膠萊中心幼兒園和十五中學生公寓樓相繼啟用,60個村街道硬化和集中供水管網工程相繼竣工,馬店市場開發改造、禦景園等商住小區建設加快推進;而在村級,新建8處村級文化活動中心和15個村民健身小廣場,全鎮文體中心全覆蓋,投資700萬元的馬店中心幼兒園新園區已經竣工;14個日間照料中心建設實現全覆蓋,對利民等3個社區服務中心進行改擴建,打造5分鐘便民服務圈。

  宜居宜業好環境帶動項目招引持續升溫:今年以來膠萊鎮新簽約過億元項目7個,完成民營經濟招商35億元;在談項目9個,全鎮10個重點在建、投産項目加速推進,上半年到賬外資、實際利用內資、億元以上開工項目、新開工建築面積、民營經濟招商、新增市場主體等指標均位居全市前列。

  生態宜居好環境還正有力帶動全鎮旅遊業突破發展,一條集農業生産、科技示範、生態觀光旅遊為一體的現代高效都市農業發展聚集帶,正在膠萊鎮北部隆起,成為産業和環境雙贏發展的新名片:

  作為污水處理試點的王疃社區和小高社區為大沽河沿岸現代農業示範社區,正逐步向生態型農業、觀光型農業和體驗型農業發展,推動大沽河沿岸的現代農業示範園區向一流觀光旅遊示範園區嬗變,走向“水清流暢、岸綠景美、人水和諧”的美麗鄉村目標。

  小高於家村是受益者之一。該村位於大沽河、膠萊河、利民河交匯處,種植規模、品牌特色、採摘觀光已形成一定品牌。如今,周邊1萬畝的土地都將納入生態公園,正在打造百果園、百花園、百樹園,還要打造自己的旅遊品牌“果媽媽”農家樂。今年以來,這裡分外熱鬧,垂釣節、美食節、葡萄採摘節,吸引著休閒觀光、體驗採摘的遊客絡繹不絕。“沿著大沽河堤開車過來的,聽説這裡環境好,還有採摘園,就帶著孩子一起來看看。真是個休閒放鬆的好地方!”大沽河沿線農莊的美讓遊客對膠萊鎮充滿了期待。現在,依託大沽河沿岸的多個農業示範園,膠萊鎮年接待遊客5萬多人次,年創收300萬元以上。

  眼下,膠萊鎮正依託大沽河生態休閒帶的資源優勢,在大沽河一帶,規劃建設大沽河中國農業公園,以此為帶動,加快把休閒旅遊觀光農業打造成新的經濟增長點。

  “下步,我們將繼續深化‘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民生為本’理念,在創新創優中持續推進城鄉環衛一體化建設。更重要的是,膠東國際機場的建設和大沽河旅遊規劃的深入實施,為我們優化生態環境、完善交通網路、提升城鎮功能帶來千載難逢的機遇。到那時,展現在我們眼前的將是一個更加宜居宜業宜遊的新膠萊。”膠萊鎮黨委書記劉瑛的話也讓我們對膠萊鎮充滿了新期待。

  膠萊鎮南王疃村幸福大道

  膠州市首座地埋式污水處理廠——王疃社區污水處理廠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