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1月19日 星期二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瞧不起老師”折射鄉村教育新困境

  • 發佈時間:2015-08-26 03:31:59  來源:農民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董文龍

  近日,據相關媒體報道,一項國家社科基金課題《中國城鎮化進程中西部底層孩子們階層再生産發生的日常機制及策略干預研究》為我們展示了我國西部某偏遠地區鄉村教育的現狀。在那裏,留守兒童對鄉村教師的態度,不僅不是對傳道授業解惑者應有的尊重,而是一種“瞧不起”、“不屑”,甚至是一種“鄙夷”。這種扭曲態度的形成,很大程度上來源於他們所看到的鄉村教師地位低、待遇差的尷尬現實。隨之而來的是學生的厭學情緒和“讀書無用論”的滋長,課堂無序導致教學效率和品質的下降。雖然這只是來自於一所鄉村學校的調查,但對那些同樣面臨鄉村教師收入微薄、留守兒童眾多等相似現實情況的農村地區而言,無疑是具有一定代表性的。不尊重教師、叛逆厭學情緒的增長,這些都成為鄉村教育發展中出現的新困境。

  鄉村教師微薄的收入和較低的社會地位,成為學生眼中“讀書無用論”的現成“例證”,可以説,在一定程度上,社會對鄉村教師的不公平待遇在涉世未深的中小學生這裡産生了負面的“帶動作用”。農村教師在工資、職稱評定、工作壓力、住房、醫療保險保障等方面均處於劣勢地位,這些都成為鄉村教師被人“低看一眼”的重要原因,在這種氛圍下,很容易出現留守學生對鄉村教師不尊敬,“尊師重道”的傳統價值觀也就很容易在社會現實面前遭到重創。

  除了以上原因,家長的教育的錯位、失位以及鄉村學校的教育管理方法的不科學也是問題産生的重要原因。現在的學生家長在學生還未正式步入社會之前,就不斷或隱或明地向孩子灌輸各種社會生活中的“生存法則”,導致他們認為純粹的知識並無實際用途;有的家長長期在外打工,無暇顧及孩子的教育,導致處於成長叛逆期的孩子長期無人管束,一些惡習長期得到不改正;而有些鄉村學校為了方便管理,忽視了孩子的心理特點和成長階段,推行“準軍事化管理”,使用攝像頭全區域拍攝,按部就班、單調乏味的生活和不斷被擠壓的空間,使得他們處於一種被壓抑,缺乏自由的狀態,更加激起他們的叛逆厭學心理。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是一句永不過時的價值標桿,教育是一項基礎性的工作,不尊師重道,而叛逆厭學,是社會和時代的傷口,必須加以糾正。要解決這些問題,我們既需要在外在制度上讓鄉村教師“立”起來,也需要在鄉村內部,讓學校、家長的教育方式更加科學有效,通過“內外兼修”實現部分地區鄉村教育困境的破解。

  從外在制度上來講,要讓鄉村教師成為一個令人“羨慕”的職業。鄉村教師留下來,離不開甘於奉獻的情懷,但是我們不能眼睜睜地看著他們的情懷被物質匱乏和生活困難一點點消磨殆盡,要給他們除了情懷之外的留下來的理由。今年6月初,國務院印發了《鄉村教師支援計劃(2015-2020年)》,330萬的鄉村教師在工資待遇、住房統籌和社會保障等方面都有望獲得較大改善,但政策的出臺能否給鄉村教師帶來實惠,關鍵還在於落實。這就需要各級政府一是要做到從速執行,不要讓他們等太久;更要做到不打折扣,不要讓他們的等待落空;還要考慮公平性,給他們待遇不要帶有歧視性。當在鄉村,人們家長裏短地聊起老師這個職業都自然地豎起大拇指時,農村的孩子自然會對老師多一份尊重。

  從內在因素來講,鄉村教育中教育方式的改善也非常重要。不尊師重道現象的出現,問題並非完全出在學生叛逆這樣的原因上。我們的絕大多數學生對新鮮事物、對知識是充滿渴望和虛心向學的,只是由於不良的社會風氣和不恰當的教育方法,使得他們出現了一些扭曲的價值觀。家庭和學校是孩子學習成長的兩個最重要的地方,家長需要在對孩子的教育中引導他們形成好學尊師的習慣,避免一些消極思想對他們的不良影響,對於他們生活學習中的不良習慣和做法要能夠及時加以糾正管束。學校也應按照學生的成長階段和心理特點,科學教育管理,既不放任自流,也不壓抑天性,多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學管理方法,而不是一味“死管、管死”,這樣才能讓他們對學校、老師多一份尊重的感情,多一份求知的慾望,少一份叛逆的心理。

  我國古代即有“程門立雪”的尊師典故,今人雖然不必如此苛刻要求,但尊師重道的傳統價值卻永遠也不應被遺棄。所以,一些農村地區教育中出現的扭曲現象,必須通過國家、社會、學校和家長們共同努力,“內外兼修”,共同發力,扭轉現在的局面。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