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20日 星期五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央行降準降息 順應市場期待

  • 發佈時間:2015-08-26 03:29:29  來源:解放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本報記者 楊 群

  中國人民銀行昨晚宣佈,今起下調金融機構人民幣存貸款基準利率,並於9月6日起下調金融機構人民幣存款準備金率。近一段時間,隨著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的調整,匯率走勢出現波動,股市經受明顯下挫,與此同時,全球金融市場也經歷劇烈波動。在這樣的複雜環境下,央行出臺降準降息政策,穩增長和補充市場流動性的指向是明確的。只是,為何選擇此時出手,推出後收效又會如何,此類問題也更受關注,因而昨天消息一齣即引發金融界熱議。

  為何現在降息?

  央行選擇出手降息,與當前經濟運作環境息息相關。當前,我國經濟增長仍存在下行壓力,穩增長、調結構、促改革、惠民生和防風險的任務還十分艱巨。同時,全球金融市場近期出現較大波動,需要更加靈活地運用貨幣政策工具,為經濟結構調整和經濟平穩健康發展創造良好的貨幣金融環境。央行相關負責人指出,“此次降低存貸款基準利率,主要目的是繼續發揮好基準利率的引導作用,促進降低社會融資成本,支援實體經濟持續健康發展。”

  在經濟運作下行壓力之下,動用利率這一價格工具來降低社會融資成本,對實體經濟企業等市場主體來説是求之若渴。事實上,去年11月以來,央行先後四次下調貸款及存款基準利率,引導金融機構貸款利率持續下降。今年7月份,金融機構貸款加權平均利率為5.97%,自2011年以來首次回落至6%以下的水準,社會融資成本高問題得到一定程度緩解。

  在此情況下,此次進一步下調利率,可以説是為了鞏固前期宏觀調控的政策效果。而當前的物價環境,也為進一步降息提供了空間。專家指出,雖然近兩個月CPI略有回升,但主要是受豬肉價格明顯上漲等結構性因素影響,總體物價水準仍處於歷史低位,這為再次降息提供了條件,因此央行決定進一步下調利率。

  為何現在降準?

  而此次降低存款準備金率的目的,顯然是為了根據銀行體系流動性變化,適當提供長期流動性,以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

  近期,央行完善了人民幣兌美元匯率中間價的報價機制,並對過去中間價與市場匯率的點差進行了校正。外匯市場在趨近均衡的過程中,在外匯市場上,由於人民幣匯率階段性走弱,銀行結售匯逆差擴大,資本流出壓力加大,也會引起流動性的波動,需要相應彌補所産生的流動性缺口。因此,近一段時間,市場對降低存款準備金率補充流動性充滿期待。

  有投資者直言,央行這一政策遠遠晚于預期,也正因為降準傳聞“靴子”連續多日落空,股市情緒陷入低谷。終於,央行在昨晚出手降準,響應市場對流動性補充的期待。

  實際上,為了提供流動性,央行近期頻頻出手,借助多渠道、多工具展開操作。除降準外,近期央行還實施了擴大逆回購、中期借貸便利(MLF)、抵押補充貸款(PSL)等增加市場流動性和可貸資金的舉措。8月份以來,累計開展逆回購操作投放流動性5650億元,開展中央國庫現金管理商業銀行定期存款操作投放流動性600億元。8月19日開展6個月期MLF操作1100億元,利率3.35%,在增加市場流動性的同時,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小微企業和“三農”等國民經濟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的支援力度。

  利率市場化借機發力?

  此次結合降息,央行放開一年期以上定期存款利率浮動上限。此舉被視為寓改革于調控之中,標誌著我國利率市場化改革又邁出重要一步。與央行在人民幣匯率升值壓力相對較小的環境中適時推進匯率形成機制改革的路數相似,選擇這一時間點放開定期存款利率上限,也可謂抓住了寶貴的時間窗。

  目前,除存款外的利率管制已全面放開,存款利率浮動上限已擴大至基準利率的1.5倍,面向企業和個人的大額存單正式發行,市場利率定價自律機制不斷健全,央行利率調控能力逐步增強,存款保險制度順利推出,進一步推進利率市場化改革的條件更趨成熟。央行相關負責人指出:“當前我國物價水準總體處於低位,市場利率上行壓力相對較小,為推進利率市場化改革提供了較好的宏觀環境和時間窗口。”

  市場人士認為,隨著金融機構自主定價空間進一步拓寬,既有利於促進金融機構提高自主定價能力,也有利於促使資金價格更真實地反映市場供求關係,進一步優化資源配置,促進經濟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

  至於繼續保留一年期以內定期存款及活期存款利率浮動上限不變,體現了“漸進式”的改革思路,也與國際通行做法相一致。從國際經驗看,按此順序推進利率市場化改革,有利於穩定金融機構的存款付息率和整體籌資成本。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